双十一打造万元神机为吃鸡,各种光污染晃到你眼晕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段子:我们家一直用不起煤油灯,自从我用了XX RGB设备之后(这里可以是内存、主板、机箱、散热器等一切发光设备),从此再也不用点煤油灯了。

一、一切从一堆散件开始

这次装机,除了内存是现有的外,其他都是新入。话说本人之前攒了很多内存,最多时有(16X8G)+(6X4G),但觉得用不上,把好多都以200元一条福利群友了。。。。。。所幸还给自己留了8条。

CPU,刚上市时某东盒装3299,立即被秒,接着3499。。。。。现在是3999。。。。。我还是去某宝看看散片吧。

还好有个壕友帮我从特殊渠道搞到了QS版的,价格更实惠。不过个人不建议普通玩家用ES和QS,毕竟有时候有BUG,嫌盒装贵,某宝散片2899,也算不错了,一般都有一年店保。

下图是8700K和上一代的7700K对比图,从顶盖来看,样子没啥区别。

背部区别也不大,毕竟都是1151针脚(但是Z270和Z370不能通用),就是电容略有点区别。

主板选用了微星 Z370 GAMING PRO CARBON AC,该主板各方面较为均衡,供电做工也算扎实,另有RGB光污染,纳美音效以及intel 8265NGW无线网卡,可玩性较强。

附件很丰富,除了常规的线材、说明书、驱动碟外,还有PCIEX1无线网卡、SLI桥、WiFi天线等配件。

主板采用十项供电,足以应付六核心8700K的供电需求。左侧的散热片设有RGB灯效装置。

CPU插槽还是1151针,但并不兼容上一代的7700K等CPU。

金属装甲内存插槽,可防止某些大力出奇迹的玩家,也能屏蔽一些电磁干扰,增强稳定性。内存频率最高可支持到DDR4 4000+(OC)。当然,在这个内存飞涨的年代,有2400用都不错了,大家还是期待国产内存颗粒量产吧。

另外主板这个位置的背部边缘地带设有RGB灯效装置。

PCH散热片也支持RGB灯效。

主板共有6个SATA 6Gb接口,还有两组USB3.0前置接口。

PCIE区域一览,除了三条PCIE X16插槽和3条PCIE X1插槽外,还有两组M.2接口。

另外请无视空着的电池,因为快递给我抠掉了,我是装完机才发现没电池的,最后又找了个给装上了。

微星的AUDIO BOOST音皇技术,支持纳美音效,据说其定位感较强,非常适合吃鸡这种射击类游戏。

RGB插针,支持MSI的Mystic Light灯效,不过考虑到目前RGB设备太多,个人觉得一组还是不够用。

前置接口也很丰富,除了常规接口外,还有USB3.1 TYPE C接口和HDMI、DP视频接口。

自带的无线网卡,采用了Intel 8265NGW网络芯片,采用Intel第四代802.11ac技术,支持MU-MIMO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游戏延迟。

SSD采用建兴 T11 512G M.2 NVMe版,SSD虽然近期也涨价了,但比起内存还不算黑,再加上最近双十一,优惠券用下来还算可以。

建兴T11的外包装为白色,走的简约风格。

包装盒背面。

内部也十分简单,附件有说明书、螺丝刀、螺丝等。

SSD采用了红色散热片,看起来挺喜庆。

翻过来一看,居然是2242规格的,这玩意其实最适合笔记本,尤其是超薄本,当然,放到台式机上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看,有点像无线网卡。

SSD采用群联5008主控,东芝原厂TLC 高性能颗粒,走PCIE3.0x2通道。

内存,之前剩下的2套金士顿Predator DDR4 3333,还好没手贱出掉,要不然现在就要哭死了。

在这个单条内存900+元的时代,有4条内存排开,是多么阔绰的一种赶脚!

显卡,微星的GTX1080 GAMINGX,俗称红龙。

盒子背面。

经典的红龙造型,颜值和散热效果都不错。

背部有金属背板。

视频接口较为丰富,无论是多屏还是玩VR,都够用了。

这里是RGB灯。

8+6PIN辅助供电接口。

电源,直接XFX 1000W XTI钛金电源走起,买这个主要是为接下来上X299或者X399做打算,毕竟听说X299平台光CPU超频都有可能达到1000W。该电源购买时某东有赠送官方模组线的活动,仅限前一百名,本人赶上了。

为了节约篇幅,各种盒子就放一起了。

其实原装模组线也很扎实,不过有点偏硬,正好赠送了镀银线,那就用好理线的吧。

电源的正面,可以看出采用14CM大风扇散热。

电源通过80PLUS 钛金牌认证,算是目前最高省电级别了,第一次用1000W的钛金电源,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特写一张,其中12V就达到了996W,貌似虚拟币行情好的时候,用来挖矿也不错。

侧面的LOGO颜值也不错。

模组接口非常多。

散热栅栏和开关,这里有两个开关,一个是AC电源开关,一个是Hybrid Fan开关,别看这个单词很唬人,其实说穿了就是打开Hybrid Fan开关后,风扇在低负载时停转,噪音会更低。

接着看送的线材,其实这套线材本人之前也用过,品质还是不错的。

盒子里除了线材外,还送了个黑色收纳袋。

将线材都插到电源上,看起来很壮观。

这套线材能插满XTR系列的电源,但面对模组接口更多的XTi系列,却还空了两个接口。

接着是散热器,既然玩RGB,那就玩全套,型号为酷冷至尊 冰神240RGB。

背面的多国语言文字说明。

内部包装方式。

附件一览。

自带的两把RGB风扇,

自带的RGB控制器。

散热器主体是这样的。

冷排的做工还不错。

大面积纯铜冷头,其实更适合X299、X399平台的CPU。

机箱为酷冷至尊 MasterCase H500P,以前酷冷机箱给人的感觉是黑粗硬,没想到这个机箱的RGB玩的非常6。

机箱采用全面积钢化玻璃侧透,内部硬件一览无余。前置面板采用聚碳酸脂材质,透光性较高,所以才不会浪费前置的两把200mmRGB静音风扇,这两把风扇,采用通用RGB接口,支持几大主板厂家的RGB接口(其实大多数就是叫法不同,接口都是统一的RGB 5050)。另外,由于前置部位采用聚碳酸脂材质面板,所以前部采用了立体进风口,当然,进风口都是有防尘网的。

前置I/O接口较为丰富,支持双USB2.0、双USB3.0以及音频接口等,满足各种设备需求。

侧板锁扣貌似抛弃了以前的钥匙,直接用硬币就能打开,避免钥匙丢失的尴尬。

内部结构一览,内部好多组件都采用模组化架构,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增减。

背部的理线铠甲倒是比较人性化,说实话,这次装机,线材真的很乱,有了这玩意,直接一盖,再乱也看不见了。

要玩吃鸡这种射击类游戏,耳机也是很重要的,采用了HyperX黑影S电竞耳机,采用杜比7.1环绕声技术,玩吃鸡正好。

耳机采用线控器、麦克风分离式设计,用起来倒是比较方便。

USB线控器支持对麦克风和耳机进行单独调节。

LOGO特写。

接上麦克风就是这个样子。

耳机的记忆棉耳罩舒适度不错,玩吃鸡长时间佩戴还能接受。

头带采用钢架结构支撑。

二、艰苦卓绝的装机过程

此次装机,其实难点不在安装配件部分,毕竟都老司机了,轻车熟路。

难点在这里,除了常规的电源线,前置插针接线,还额外接了7个RGB设备,分别是,冷排风扇X2、冷头X1、前置20cm大风扇X2、后置12cm风扇X1(本人额外加装)、底部RGB灯带X1(本人额外加装),本人为了把这些灯光点亮,光转接线就用了3条,最后线材真的是乱如麻。

还好有这个铁罩子,盖住之后,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过程还是略去吧,直接看成品。

盖好玻璃侧板。

整套装备都齐活了。

开机后,貌似真的不用开灯了。

微星的Mystic Light灯效,精华都在这个软件里,闪烁方式,颜色,都可以调。

然后就调出了各种颜色的光污染效果,目测一大波段子手正在赶来。。。。。

三、机器性能高很重要,不过吃鸡的姿(ji)势(shu)更重要

机器到手,习惯性跑个分为敬,CPU-Z自带软件的跑分,8700K已经超过7700K 50%了。

国际象棋,默频就能跑23587分,以前X99平台超冒烟才是这个分数。

CINEBENCH R15,1407cb。

建兴T11作为一款NVMe SSD,性能还算不错,AS SSD Benchmark达到了2232分。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达到了7602.98分,属于较高水准。

MSI的 GAMING LAN MANAGER软件可对网络进行优先级设置,尤其游戏和迅雷同时进行时,可将游戏设置为较高级别,这样既不影响游戏的流畅,还能同时下载资源。

顺便试试无线网卡的速度,从NAS往主机复制电影,路由器距离主机5米,速度如下。

接着试试机器的游戏性能,3Dmark FS档为19680分,很吉利的数字。

再来个VR测试,11646分。

接着吃鸡走起,儿子刚考完中期试,得了个第一名,就奖励他玩两把吧。

特效设置,全部拉到最高。不过据说吃鸡特效开低,能看到藏在草丛里的人,究竟要画质还是要游戏,还真难取舍啊!

听音辨位在吃鸡里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果断开启纳美音效。

声音追踪器开启后,游戏里会出现一个小图标。

纳美音效+黑影S耳机,对脚步声和枪声的判断还是不错的,剩下的,就要看技术和运气了。

下图中的红圈图标就是纳美音效开启后的样子。

安全区已经缩小到第三轮了,好紧张。。。。。。。

哎,不说战绩了,刚开始,没经验,战绩还不如儿子。儿子一通乱冲,居然能撑到第四圈,我才撑到第三圈,最终也没吃到鸡,慢慢练吧。。。。。

还是跑个分吧,让大家对吃鸡的资源消耗有个了解,下图为1080P和1440P两档,特效全高时的FPS折线图。可以看出,8700K+GTX1080级别的配置,还是能够较为流畅的吃鸡。

再测测温度和功耗,本次测温度,新入了一个新设备,巨哥C1热成像仪。

这玩意采用红外感应摄像机,通过USB接口和手机连接,可截取热感应图像。

和手机合体后的样子。

为了节省篇幅,继续四图合一。该热成像仪能够抓去两个温度点,一个是最高温度,一个是典型温度。可以看出,整个机箱内部的温度控制还是不错的,除了主板电感和显卡背板少数部位在烤机时温度略高外,其他位置温度都很低。

功耗测试,下图依次为系统待机功耗,CPU AIDA64 FPU烤机功耗,显卡Furmark烤机功耗。

四、总结

近期由于内存的疯涨,导致装机成本居高不下,往日的万元神机,若是在现在,恐怕得去到1.5W。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吐槽归吐槽,有需求时,该用还得用,譬如最近火热的吃鸡,对配置要求还颇高,也不能因为内存,而废弃了我们的游戏大业。况且近期双十一来临,各种优惠还是有的。

不过通过这次折腾,还是有几点体会,下面简单说说吧:

1.都说吃鸡吃配置,但其实吃鸡吃配置有几个侧重点,一个是吃显卡,1080P分辨率下要流畅,估计得580或者1060级别;另一个是吃内存,8G都略卡,16G最好,更多不限,不过想要更多,只能期待国产内存颗粒上市后砸盘了;最后,吃鸡对CPU也是有需求的,起码4核起步,6核更好,核心再多其实也是浪费。另外,由于六核处理器功耗较高,一款供电扎实的主板也是很有必要的。

2.其它辅助功能对吃鸡也很重要,如宽带网络,路由器,网卡以及耳机,软件方面,如网络管理软件、纳美音效、游戏加速器等,都对畅玩吃鸡很有帮助。

3.硬件和软件都到位了,剩下的就是操作技术和运气了。

最后,祝大家大吉大利,晚上吃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