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龍紋

中國刺繡又稱絲繡、針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中國的刺繡工藝幾乎遍於全國,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各具特色,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名繡。

我們今天不說中國的刺繡歷史,主要是欣賞先清朝皇帝和大臣服飾上的刺繡圖案。先來看下龍袍,龍袍(lóng páo),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繡著龍形圖案。繡有龍形圖紋的袍服。帝王的禮服。皇帝專用的袍。又稱龍袞。因袍上繡龍形圖案,故名。其特點是盤領、右衽、黃色。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

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據史籍記載,皇帝的龍袍上都繡有九條進龍,胸前、背後各一,左右兩肩各一,前後膝蓋處各二,還有一條繡在衣襟裡面,欣賞下這些龍紋。

· 為什麼龍袍要繡九條龍呢?

因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響,崇尚”九五至尊“。《易·乾》中說:“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意思是說這條龍已經飛上天了,表示達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為這個緣故,皇室建築、傢俱陳設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兩個數字。

· 為什麼要將一條龍繡在裡襟呢?

因為九是奇數,很難在佈局上做到均衡對稱,於是,將一龍繡在裡襟。這樣,龍袍的實際龍紋不少於九條,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條(兩肩之龍前後都能看到),正好與九五之數吻合。

龍袍的空地一般為褚黃色,龍袍上並繡有9條龍,間以五色雲彩。領前後正龍各1條,膝部左、右、前、後和交襟處行龍各1條,袖端正龍各1條。龍袍並不是專供皇帝穿著,郡王及以上都可以穿,只是不能用黃色,其他官員是不能穿著的,只有得到皇帝親賜才能穿著,但在穿著必須“挑去一爪”,以示區別。在明朝,經改制後的龍袍,稱為蟒袍,成為明朝職官常服。

(蟒袍圖例)

官員在朝服的前胸後背處分別裝飾一塊方行的圖案,叫補子,它是用來區分官爵大小(官品區分)的。

其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早期的官補較大,製作精良,文官補子均用雙禽,相伴而飛,而武官則用單獸,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補子卻只用單隻立禽,而武官還是用單獸,各品級略有區別。

· 一品文官為鶴,武官為麒麟

· 二品文官為錦雞,武官為獅子

· 三品文官為孔雀,武官為豹

· 四品文官為鴛鴦,武官為虎

· 五品文官為白鷳,武官為熊羆

·更多圓形龍紋·

·方形官服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