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到后来却忘了如何去爱

电影上映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首映,对比青春片中别人的青春,似乎我的青春是无趣的。因为我很少从青春片中打过的架,追过的女孩,谈过的恋爱甚至是堕过的胎中看到过自己的影子。

电影是由刘若英的短篇小说《过年回家》改编而成的。小说的文字太过于朴实,而电影却是赚足了电影现场观众的眼泪。

电影依旧延续别的影片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亲情,爱情。

从2007年的除夕到2017年的除夕,连续十年的除夕返乡时期的相遇离合饱含深厚的感情基石,让影片散发着朴实稳重的特质,没有其他商业化的青春片般的华而不实。

初遇:2007年除夕的火车站,依旧是拥挤的场面,远在异乡的人们带着大包小箱,乘着火车,即使再远再拥挤也要回家过年。在拥挤的火车厢里,方小晓的车票不见了,戴着眼镜的林见清喊道:这是你的车票吗?,就这样他们在火车上相遇了。年年如此,后来他们成了很要好的“哥们”。之后的林见清陪着方小晓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又失恋,他越来越喜欢眼前这个俏皮活泼又爱讲脏话的女孩。但是现实很骨感,方小晓作为北漂的女孩,为了对方的一套好房子,一份好工作而恋爱在正常不过了,在小晓一次次的失恋之后,在狭窄的筒子楼里。激情和爱情燃烧了她们的青春。

再遇:2017年的飞机上,依旧是除夕赶着回家的人们,小晓和林见清再次相遇。但是不一样的是这里的电影只有黑白两色。这种色调代表了他们两个最终没有了后来,但是后来的他们徐汇了如何去爱,如何把对方藏于心继续生活!

电影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片段就是将近失眠的林爸爸给方小晓写的那封信。

简单的文字里包括了北漂们年少闯荡的艰辛和不易。还有最为父母所有的关心和惦记,感情又何止是两个人的事情呢?电影感动观众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由电影引发的对梦想,现实,物质,婚姻以及在大城市打拼的深层思考。

看完这部片子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小晓为什会拒绝了林见清!林见清是一个爱她,以她为中心,并愿意了她所想要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男人。是因为遇到了林见清,所以小晓不再在乎曾经所谓的现实物质,她甘愿一起陪林见清过苦日子,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它很美好,可惜的是命运与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林见清创业失败,入狱等致使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因为没有跟上对方变化的脚步,所以越来越不懂对方,直到最后分离。直到林见清赚了钱买了大房子,他认为他完成了小晓的大愿望,这样小晓也会回到他身边。可惜小晓却因为林见清的不懂自己,两人再次错过。

对啊,在爱情中懂比爱更加重要。后来的他们都变成了对方曾经想要的模样,但是对方已经不是曾经的对方了。是那个女孩教会他如何去爱。他们都没有错,只是在一味奋斗的路上,在生活的抱怨中,忘了当初是怎样相爱了。

其实电影中的两个人都是深情而又薄情的角色吧。就像电影里最后小晓说的那句话:“原本差点能成为正宫的人现在却被当成了小三”,不禁让人为这一段爱情的句点感到可悲可笑。单元最后我们所选择结婚的人一定要是最合适的人,不要为了心里的不可能再去辜负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