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給孩子報補習班,不過是爲了掩藏自己的焦慮與自卑

幾天前帶女兒去遊樂園玩,三歲半的女兒在玩彈球的中途和一個看上去同她差不多大的小女孩熟絡上了。見倆孩子玩得投入,我便和女孩的媽媽閒聊起來。

說來也真巧,倆孩子上居然的是同一所幼兒園。

雖然女孩只有四歲,但她的學齡已經有兩年了。她媽媽告訴我,從兩歲起,她就給女兒報各種學習班,目前為止,孩子除了上學時間外,每週還要上兩節畫畫課,一節舞蹈課,和一節鋼琴課。今天能出來玩,是因為舞蹈課的老師今天突然請假,莫名空出來的時間無事可做,她才臨時決定帶女兒出來玩一玩。

一個才四歲的孩子,從二歲起就被要求上各種班,一週七天沒有一天是完完整整由自己支配的,我聽了有些傻眼,忍不住同情起這個孩子“這樣子,孩子會不會太累了?”

“女孩子多才多藝才好啊,要不將來怎麼超過別人?我親戚的小孩學得比這還要多!”孩子媽媽不以為然,反而轉頭問我:“你女兒現在學什麼?”

我被問得一下子不知所措。我女兒現在三歲半,長到這麼大,沒報過任何班,也沒帶她上過早教。我從沒特意讓她學過啥,只是成天陪她瘋玩,她喜歡畫畫,我就上網給她買個畫架,放在家裡,任她天馬行空隨意畫;她喜歡看書,我就上網買個幼兒書架,淘來各種繪本任她隨便翻看。目前為止,我女兒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用來玩。

女人當媽後,孩子還小時,一天天消耗體力帶大孩子,等到孩子開始有了認識能力,當媽的體力消耗才剛得到緩解,馬上又被焦慮感裹挾了。

我一個朋友的說,父母的焦慮都是交叉感染來的。小區裡繞一圈,幾個寶媽寶爸湊一起聊孩子,人家的孩子又是學鋼琴,又是學古箏,不僅英語說得好,還會寫書法,再轉頭看看自家的孩子,啥也不會,這不明顯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麼?

這樣子絕對不行,於是,花再多錢也要讓孩子迎頭趕上。

我一個親戚,她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沒休息過一天,永遠都在上補習班。但她家並不富裕,孩子上補習班的錢都是夫妻倆省吃儉用省下來的。

因為她們小時候學習差,學歷也不高,在魔都一樣的大城市能夠買房安定下來,吃過的苦頭難以言傳,所以,她們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將來想要有大出息,必須得從小開始抓學習。

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時時嚴格要求他學習;因為錢是自己辛苦賺來的,支出本來就肉疼,所以孩子必須要學出成績。

其實她們也知道這樣逼著孩子學,孩子累,自己更累。但她們就是害怕啊,社會淘汰如此之快,自己好不容易脫貧了,不能讓孩子再“窮”回去,所以,必須一刻都不能讓孩子停止奔跑。

前幾日,我帶女兒和鄰居家7歲的孩子去商場玩,經過一家新開業的蛋糕店時,我突然心血來潮跟她們說:“今天請你們吃蛋糕,你們覺得怎麼樣?”

兩個小傢伙面對突然而來的“福利”高興得手舞足蹈,三歲半的女兒衝在最前頭,大聲喊著自己要吃草黴味的蛋糕。到了店裡,女兒如願吃到了她的草黴蛋糕,我問鄰居家的女孩要吃什麼味的,她似乎有些猶豫,想了片刻後告訴我,她想回去,怕出來玩太久媽媽會不高興,我問為什麼?她說,“每次出去玩回去都要被媽媽念很久,因為媽媽會說,有那玩的功夫去看書都能背好幾篇課文了。”所以,玩也都是帶著壓力在玩。

我跟她說,不管你媽媽,現在好好享受你的蛋糕好嗎?她點點頭。

兩個孩子吃著蛋糕,比著姿勢讓我拍照,我發現,她們一直在笑。其實讓一個孩子開心,有時候是如此的簡單。

無論是媽媽還是孩子,我們都需要一點時間,一點溫暖和快樂,來錘實我們的愛。未來可能充滿挑戰和競爭,唯有愛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焦慮,傳導進孩子的童年。

只有更合理地分地分配孩子的空間,才能讓孩子有更大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