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政策驱动性市场”

支持“政策驱动性市场”

政策驱动性市场,就是政策驱动性市场。

这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

自2016年以来,政策驱动性市场的手段和行为效果,在市场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由此得以窥视一二。

首先是护盘,这是政策驱动性市场模式下最为直接的手段,很遗憾,这一手段,畏手畏脚,貌似到现在没有很好的效果。但这的确是政策手段的具体实施内容之一。

其次是政策定位,这里面较多扭曲,是发展的问题,可以忍受。

第三,就是刚刚发生的,政策性规范市场发展的实质框架内容,这个要支持,大力支持,但这一规范手段和前面的护盘,定位,都是一回事,所以统统支持。

政策市,这是过去对中国股市内在定位的描述。

今天依旧是政策市,但是逐步被明确的政策性手段所替代,缩短了内幕交易存在的时长。比如周五,中午央行发布涉及银行业的重大政策,这是在盘中,信号极其明显,就是缩短政策到市场之间的时间路径,其次是某会,到了晚上,把涉及证券业的政策发布。

这些是实证的表现,快,非常快。由此可以形成比较,历史比较或者相对比较,借机全面认识。

过往之政策市,之所以诟病,在于不透明,在于谋夺对市场的直接控制。比如一项政策,研究明白后,就搁置,待机发布,此时市场中一部分所谓谋得先机者,其实就是内幕消息获得者,敢于操作,大行其道。其他人呢?你再牛,你如果从形态上去判断?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众所周知的利好出台是利空。多少人咧嘴啊。

而今天,要支持!支持这种极其迅速的政策发布,一旦形成,立刻发布。市场受众在一个起跑线上,看着办。

当然,耐人寻味的是怎么就在这样一些时点极其迅速呢?

所以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欣慰的。

中国股市要大开,广开。

小鸡肚肠要不得,尤其是市场核心定位,只能去做,绝对不能说。

这点遗憾,现在还在,只能慢慢等。

而央行这一层面的技术官僚,作风硬朗,行事果断,的确知道市场之急,市场之想。

中国股市吹牛,从来都是第一流的。

但内功?一旦没了内幕消息的支撑,还有什么战斗力?看得懂吗?呵呵。

所以,在现阶段,所有的阳谋,都欢迎,市场参与的一份子,不是只欢迎单一方面的政策,而是欢迎各种政策迅速见面,对的,错的,市场吞吐了之后再去改。

说白了,这才是“政策自信”的体现。

所以,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