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RE张俊峰专访丨拿到绿色认证只是“绿色建筑”的起点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2015年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再次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同时承诺到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60%~65%。

2017年3月,住建部发布《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建设节能低碳、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建筑用能体系,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普及,我国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面临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潜力巨大,但同时困难和挑战也非常突出。对此,CBRE华中区资产服务部主管张俊峰接受了腾讯大楚网的专访。

“绿色建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经济意义上来讲,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能耗上有大幅度下降(接近30~40%)。其次,对于商业写字楼来说,绿色建筑可以提高租金溢价。CBRE研究部于2017年发布《中国绿色建筑报告》表明,国内主要城市同为甲级写字楼,通过绿色认证的写字楼租金平均水平较没有通过绿色认证的写字楼高出15~20%。

国内目前认知度比较高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是国内的“绿建三星”和LEED认证。

其中,“绿建三星”分为设计标运营标认证。所谓设计标,在项目设计规划的时候,是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设计的;运营标,则是在项目交付之后,它的运营管理方式是否按照“绿色建筑”相关的基础规范去运营的。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国际上简称LEED。LEED认证的使用比较广泛,除了美国之外,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也都会参照美国的LEED认证。

CBRE的绿色建筑之路

CBRE于2007年即加入美国“碳中和计划”,2009年的时候获得了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美国绿色环保公司排名第45位。直到今天,CBRE在全球每个区域都一直推崇绿色建筑的发展。

基于这份社会责任感,结合自身专业服务能力,CBRE在国内是从2013年开始从事LEED认证及国内绿建三星认证服务工作,致力于为国内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绿色建筑认证服务。

根据可查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9月,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4%;目前既有的“绿标二星级”以上项目比例为59%;而获得运营标识的项目仅有6%。

“绿色建筑”应当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为了保证建筑全生命周期都能够达到“绿色建筑”的指标,CBRE接手的很多项目都是从设计、施工、交付到后期运营全程参与。

以CBRE的全管项目长城汇为例,通过CBRE专业的LEED认证服务,长城汇获华中区首个LEED-CS铂金级认证,CBRE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即介入相关工作。

有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去年全国范围内天然气短缺,武汉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造成很多商业写字楼限气,长城汇项目当时也受到1个月左右限气,有一段时间没有供暖。但我们在里面办公时明显感觉温度比同类型写字楼温度高几度。

只要运营得当,既有写字楼也具备“绿色” 的可能性

LEED认证分许多版块,其中针对已经交付的写字楼,适用的是LEED-EB。这些写字楼要想打造成绿色建筑,涵盖两个方面,其一是项目自身一些硬件的局部改造和完善,其二为项目的运营管理方面,一定要按照LEED-EB要求的运营体系来运营,在此基础上,已经交付的写字楼也能成为真正的“绿色建筑”。

当前国内从上至下,从政府到企业都已经意识到绿色建筑对社会和经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开始涉足绿色建筑领域,再加上整个中国对绿色建筑的十三五规划,未来中国绿色建筑一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会越来越普及。

目前,武汉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上的成果值得肯定,2017年LEED认证面积为250万平方米,名列全国第五,仅次于深圳市。CBRE曾对租户做过一个普查报告,很多企业(尤其是500强企业)在选择写字楼的时候,“是否是绿色建筑”已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