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兄弟,果报各异

宋朝江西省南昌县,有一对双胞胎兄弟,长大后不论相貌声音都十分相似,两人也都各生一子,命运遭遇也大多相同。

  但是,到了三十一岁时,兄弟二人一块到省城参加乡试,寄宿在一家旅舍,邻居有一美艳寡妇,先去挑逗做兄长的高孝标,但被孝标端正地加以斥责拒绝。

  孝标并因此先训诫其弟高孝积,吩咐孝积,如果邻妇前来引诱,不可接受,以免败德。

  孝积表面上接受其兄长的劝诫,暗地里却竟然假冒兄长的名义,与寡妇通好,纵行淫欲。

  不但骗寡妇说,等考试得中,必来娶她,而且又骗取了寡妇的所有财蓄。

  两兄弟此时在德行上,有了很大差异。

  结果放榜,兄长考取,弟弟落弟,兄长高孝标又于春试后,考取进士。

  寡妇以为与自己相通,约定婚嫁的是高孝标,但久久不见前来迎娶。

  便再病中写了一封信给孝标,痛恨地责骂无情无义。

  孝标接到信后,责问弟弟孝积假冒自己的名义与寡妇相通相约,乃教训弟弟悔过向善。

  可是这时,寡妇已经郁恨病死。

  第二年,孝积的独子戏水中淹死,而兄长孝标的儿子却安然无恙。

  孝积伤恸儿子夭折,眼睛哭得变瞎,潦倒又绝后,不久也跟著死去。

  兄长孝标却能独享富贵长寿、子孙满堂、福报圆满。

  ——两兄弟原本运途遭遇都相似,但下场却差异极大。

  可见命运并不足以依恃,重要的是自己能否守节守德行善。

  如果犯了过错,能痛自改悔,力行善事,应当还能挽回造化。

  若还不能悔改行善,那恐怕就真的要像此例中高孝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