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接着跌,央行或将继续“出手”

央行8月3日宣布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央行的这一举动也被解读为为防止人民币汇率“破7”的一次“出手”。消息传来,人民币汇率随后也迎来上涨。而据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8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191个基点,报6.8513,为去年5月31日以来新低。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央行重新收取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更为重要的在于信号意义,不排除会有更进一步的措施出台来维护汇率稳定。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加大,据统计,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自4月初的6.27一路贬至8月初的6.88,贬幅逾9.7%,距破“7”仅一步之遥。8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以6.8571开盘后一度跌破6.88,较上日夜盘收盘下跌了360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跌破6.89,刷新2017年5月以来新低,距离2017年1月的历史最低点6.9895仅一步之遥。令市场担忧人民币汇率将失守“7”这一关口。

在此背景下,央行宣布自今日(8月6日)起,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而这也向市场释放了稳定信号,消息公布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暴涨超500点,在岸、离岸人民币收复6.83关口。

对于央行此次的调整,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表示,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主要目的是为了管理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预期,特别是外汇市场的顺周期的因素,将得到有效抑制。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央行重新收取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更为重要的在于信号意义,不排除会有更进一步的措施出台来维护汇率稳定。

另有分析指出,考虑到本轮汇率波动与中美经济相对增速、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及全球贸易形势等因素有关,人民币可能仍有一定贬值压力,但政策信号显然有利于汇率波动收窄。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分析,考虑到三季度美联储大概率还要加息,人民币汇率短期还有下行压力。因此,为了保证留有安全空间和余地,有必要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

此外,黄志龙表示,央行政策出台后,将增加远期售汇业务的资金成本,有利于遏制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的压力,也说明央行不会对当前人民币贬值置之不理,可能会采取进一步逆周期调节的措施,来管理贬值预期。

“央行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维持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平衡和稳定市场预期。”招商证券宏观谢亚轩团队称。黄志龙也列举了一些举措,如央行可以在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打压人民币空头,以较少的成本来管理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走势。又比如央行可以对商业银行的企业和居民换汇业务进行窗口指导,进一步管理换汇业务,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政策,增加远期售汇业务的成本。同时,央行还可以再度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对人民币汇率采取非市场化的管理措施。

而对于人民币汇率会不会破“7”,央行参事盛松成指出,这是一个心理关口,目前人民币汇率不会破“7”。盛松成表示,汇率贬值会带来很多问题:一是资本外流压力增大,更加容易使贸易摩擦升级;二是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十分有限:通过贬值促进出口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综合自:北京商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 Wind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