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燒心」,是哪個器官生病了?

骨傷的楊張張揚


“燒心”,其實並不是您的心臟壞了,只是胃部的一種感受,如果你吃了東西之後總是感覺到胃痛,胃裡面有一種燒灼感,甚至出現反酸的狀況,這一系列胃腸消化反應就被叫做“燒心”。

燒心主要是指由於身體中胃酸的分泌過多和胃黏膜對酸較為敏感增加所導致,一般症狀就是胃部、胸口出現灼熱感,有時候喉嚨泛酸水。

生活當中,除了像胃炎、胃潰瘍等疾病以外,飲食不靠譜是引發燒心的最大問題。

吃這些食物很容易導致燒心,您要小心:

巧克力:

巧克力進入體內之後,很容易導致腸道內部釋放大量的“5-羥色胺”,這種物質很容易導致食道下方括約肌變得異常鬆弛,從而胃酸就容易反流,導致燒心狀況的加重。

咖啡:

咖啡、茶水當中的咖啡因物質很容易導致反酸,胃酸反流狀況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自然就會出現燒心症狀。

辛辣刺激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加重燒心症狀,如果臨睡時或者空腹是食用此類食品更容易加重病情;吃完辛辣刺激食品之後,建議您可以喝點牛奶、酸奶,減輕反應。

柑橘類、橙子類食物:

這類水果當中含有檸檬酸,很容易刺激分泌胃酸,從而導致反酸、燒心的發生。

“巨甜”的東西:

一些甜度較高的食物在吃進人體之後非常容易加重反酸狀況的發生,比如說紅薯、全脂牛腦、牛油果、各種甜味糕點等食物,這些食物不建議空腹食用,另外不建議胃腸功能不全的人群食用,建議在飲食正餐過程中食用,降低危害。

合理選擇食物,謹慎預防燒心的發生。


王思露營養師


“燒心”是很多人都有過的一種體驗,有些人會把這個症狀當做“心臟不好”的表現,然而燒心“燒”的真是心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燒心”這個常見的症狀,瞭解一下燒心背後可能隱藏的疾病,以及如何緩解燒心的感覺。

燒心是如何發生的?

人的食管下段與胃連接的部位有一段3-5釐米長的高壓帶,醫學上稱為“食管下端括約肌”,如果把胃當成一個“口袋”,那這個就是袋子的“袋口”,它平時形成一個高壓帶,可以有效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當進食吞嚥時,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食物得以進入胃內。

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在沒有吞嚥的時候,食管下括約肌壓力也會發生時間或長或短的下降,這時,胃內容物就會發生反流而進入食管。酸性的胃內容物進入食管後,食管會進行自發收縮,將一部分胃內容物排回胃裡,剩下的則依靠唾液的中和作用以及食管黏膜屏障的保護作用使其不對黏膜產生損傷。

如果上述這個保護機制不能完全發揮作用,反流物就會刺激相對脆弱的食管黏膜的神經末梢,表現為劍突下或胸骨後的燒灼刺痛感或不適,這就是所謂的“燒心”。所以“燒心”燒的不是心,而是由於胃酸反流,食管受到刺激的表現。但由於食管貫穿整個胸腔,與心臟毗鄰,因此食管的“燒”很容易被認為是心臟的“燒”。

燒心是病嗎?

一般來說,健康人也會發生生理性的胃食管反流,如果是偶爾在飽食或吃甜食之後出現燒心,問題不大,休息過後可以自行好轉。

但如果長期出現,反覆發作,或持續時間較長,則考慮病理情況多見,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一般來說,容易導致燒心的疾病有以下幾種:

1、胃食管反流病

以燒心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中,最常見的是胃食管反流病。它包括三種情況:

有的患者在胃鏡下可以看到食管黏膜充血、糜爛、潰瘍,這種情況稱為糜爛性食管炎

還有一些患者胃鏡下沒有明顯病理改變,稱為非糜爛性反流病

更嚴重的可能出現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取代,屬於食管癌的癌前病變,發生Barrett食管的患者發生食管癌的幾率較正常人高30-50倍。因此,對於確診Barrett食管的患者,需要加強隨訪、定期複查,如果發現合併有重度上皮內瘤變,應該儘快手術治療。

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典型症狀為燒心和反酸。燒心感通常始於上腹部,向上延伸至胸骨後,伴反酸時有時能感覺到口中有酸味,多見於彎腰、仰臥等體位,和飽食、甜食、菸酒、濃茶、咖啡等飲食有關。

長期胃食管反流,可以表現為頑固不愈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耳鼻喉疾病。因此如果患者表現為反覆發作且治療效果不佳的咽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等疾病時,應該考慮到存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

胃食管反流病可以通過胃鏡檢查、24小時食管pH監測、食管鋇餐X線檢查、食管滴酸試驗和食管測壓等方法明確診斷。治療方法主要是在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生活中注意戒菸戒酒,抬高床頭,減少巧克力、茶、咖啡等飲食,睡前避免飽食)的基礎上,以抗酸抑酸、保護黏膜和促進動力藥物為主,極少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2、食管裂孔疝

食管貫穿整個胸腔,而胃位於腹腔,食管穿過膈肌進入腹腔的地方叫做食管裂孔。如果存在局部肌肉無力、韌帶鬆弛、腹腔壓力增大等因素,胃的一部分就會通過食管裂孔被擠入胸腔,這就是食管裂孔疝。

少數嚴重患者會有上消化道出血和壓迫絞窄症狀,而多數人僅表現為普通的胃食管反流症狀,主要是燒心、反酸、噯氣、腹脹腹痛等,還有人會出現吞嚥困難。因此對於反覆發作,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燒心,特別是老年人,需要考慮食管裂孔疝的可能。

3、功能性消化不良

主要是胃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腹脹、早飽、燒心、噯氣等一系列特異性不高的症狀。診斷程序和鑑別診斷比較複雜,這裡就不再贅述。要注意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個排除性診斷,需要排除能夠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特別是惡性病變,才可以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手段依舊是在調整生活習慣的基礎上,以抑酸、促動力、助消化等藥物為主,有些伴有精神症狀的患者還需要用小劑量的抗抑鬱藥。

如何緩解燒心的感覺?

燒心是一個特異性不高的症狀,很多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都可以引起燒心。如果只是短時間偶爾出現的燒心症狀,可以先從改變衣食住行的生活習慣做起,比如:

穿寬鬆的衣服,腰帶不要太緊;

避免過度飽食,減少菸酒濃茶和咖啡、巧克力等的攝入,少吃油炸燒烤食物和碳酸飲料,睡前2小時不要進食;

適當抬高床頭,飯後不要立刻躺下,體重超標的人適當減輕體重。

此基礎上,也可以用一些中和或抑制胃酸、促進動力的藥物。多數人做到這一步就可以有效緩解症狀。如果單純改變生活習慣無法改善症狀,且持續時間較長的話,就要考慮進一步檢查,以免漏診一些器質性疾病。

還有兩點需要注意

1、突然發作的燒心須警惕心絞痛

燒心是胸骨後和劍突下的燒灼感,常常會向上延伸;心絞痛發作一般是胸骨中上部和心前區的緊張壓迫感和燒灼樣疼痛,可以放射延伸至左臂、後背、頸部。兩者部位相近,在症狀不典型的情況下有時很難區分。

對於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的人群更應該提高警惕。

2、長期反覆的燒心須警惕惡性腫瘤

除了最為常見的功能性疾病和一些無傷大雅的器質性疾病,一些更加嚴重的疾病如食管癌、胃癌等也可能導致燒心。因此如果燒心反覆發作,持續時間長,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者伴有一些“報警症狀”如消瘦、乏力、吞嚥困難、黃疸、便血等,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去醫院檢查,以免漏診惡性腫瘤。


春雨醫生


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燒心”症狀,它的機理就是胃酸分泌增多,在就是引起食管下段肌肉鬆弛,本身胃酸它是由於下段肌肉管理,不能進入食道,但由於胃酸分泌過多,在就是肌肉鬆弛,進入食道及咽喉部,引起粘膜損傷,就出現“燒心”、“反酸”、“噯氣”、“呃逆”、“打嗝”等症狀,有的可以引起咽喉部症狀,也就是反流性咽喉炎。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引起胃酸分泌及肌肉鬆弛原因:1.進食過快或過多,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刺激性食物、服用消炎止痛類藥物使食管下段括約肌鬆弛或胃酸分泌增多,現在有很多人喜歡飲酒,飲酒後嘔吐,有的專門刺激咽喉部嘔吐,它是引起非常多的原因之一。抽菸危害有時候比酒精都厲害,煙裡面的菸鹼尼古丁等成份,不僅僅會抑制下食管括約肌的收縮能力,它可以使胃粘膜血管收縮粘膜缺血及壞死,胃酸分泌增多,可以加重胃部疾病。2.由於現在生活壓力大,本身胃部疾病受心理及精神因素影響大,可以引起胃部功能改變,所以它也是引起燒心症狀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憂鬱多慮、性格內向、敏感、焦慮、失眠、以及長期情緒緊張狀態。3.在就是胃腸疾病,本身胃酸反流就是胃腸疾病或消化不良引起,如患有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等均可出現燒心症狀。

出現燒心怎麼辦?首先要注意平日的飲食,避免進食過快,同時儘量少進食或不進食某些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茶、咖啡、辣椒、烈性酒等。避免睡前進食,抬高床頭,少吃甜食及高油脂食物,藥物治療促進胃及食管的排空藥物(胃動力藥物),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質子泵抑制劑)。


耳鼻喉科高醫生


經常聽到人們,尤其是老人說“燒心”,但對於沒有體會過這種感覺的人,根本不知道“燒心”到底是怎麼回事,是身體哪個器官出了問題,難道是“心臟”嗎?


所謂“燒心”,其實指的是胃灼熱,由於括約肌缺乏彈性,無法緊閉,導致食物逆流回食道或口中,所產生的灼熱感覺。


胃灼熱是非常常見的症狀,很多人都會出現。


那麼,導致胃灼熱的原因是什麼呢?如何才能避免“燒心”出現呢?


導致燒心的原因分為兩種,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原因:妊娠、精神緊張、進食過飽、過冷與刺激性食物;


病理性原因:食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腸疾病、膽囊疾病等。


在對燒心患者進行治療時,首先要明確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預防措施:


1、 忌菸酒,由於菸草中含有尼古丁,會降低食管下段括約肌壓力,使其處於鬆弛狀態,加重反流;而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會刺激胃酸分泌,使食管下段括約肌鬆弛,引起胃食管反流;


2、 少量多餐,吃低脂飲食,可減少進食返流症狀的頻率;


3、 晚餐不宜吃得過飽,避免餐後立刻平臥;


4、 保持心情舒暢,增加適宜的體育鍛煉。


共享醫生網


常見原因是胃食管返流症,即胃液(很酸很酸)向上進入食管(怕酸),並引起燒灼感。

如果經常餐後感覺燒心的話,注意

1.不要吃太飽或太油膩 吃越飽,胃裡麵食物越多,壓力越大,約容易返流。最好少食多餐,不要狼吞虎嚥。 油膩食物在胃內排空很慢,停留時間更長,也增加返流。

2.躺下睡覺前3小時內不要吃東西 平躺後,胃裡面如果有很多食物,更容易返流到食管

3.不要吃油膩或刺激性食物 油炸食品、油膩菜餚、辣味食物、番茄、大蒜、咖啡、茶、可樂、薄荷以及巧克力等 碳酸飲料含有較多氣體,也會加重返流。

4.餐後嚼口香糖:增加唾液分泌,向下溼潤食管,促使返流的胃液向下回到胃中。

5、睡覺時不要平躺,而是抬高上身 抬高上身保持傾斜度(用特殊的楔形睡墊,而不是普通的枕頭,普通枕頭墊高頭部和肩膀使腰部蜷曲反而增加胃部壓力),利用重力原理讓胃內食物向下進入小腸,而不是向上返流進入食管。另外,飯後不要立馬躺倒,坐立或走動有助於胃內食物向下進入小腸。

6.避免餐後立即鍛鍊,運動,特別是使腹部壓力增加的運動會加重返流

7.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會加重返流燒心,請諮詢醫生

8.肥胖者要減肥 胖子的胃部壓力更大,胃內物更容易返流回食管

9.服裝腰帶太緊可能也加重返流


作者:王興國,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遼寧省營養學會副會長;新浪微博醫療大V;中國營養科學傳播之星,從事臨床營養治療、營養培訓教學和營養科普傳播20餘年,出版《吃的百科》《長胎不長肉》等科普書籍20餘部



燒心是指胸骨後或劍突下燒灼感燒灼樣的不適感,同時伴有反酸,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燒心和反流常在餐後1小時出現,臥位、彎腰或腹壓增高時出現。有人以為燒心是心臟病的症狀,其實,燒心是常見的消化道症狀。要想知道燒心是怎麼回事,先要了解胃的有關結構。胃和食管連接處有一高壓環帶稱為食管下端括約肌,就像袖口的鬆緊帶,平時括約肌緊縮食管下端,嚥下的食物可以順利“通關”進入胃內。食管下端括約肌就像個哨兵,只允許食物進胃,不許倒流。正常情況下,胃內消化或貯存的食物和 胃液,是不會倒(逆)行進入食管的。但是,一旦因各種疾病如潰瘍病、藥物等作用,導致括約肌壓力下降關閉不嚴,或者胃的推進方向反了--向上方倒推,問題就發生了。食管的黏膜一旦受到胃酸的侵蝕、消化,通過神經反射就會出現燒心症狀,臨床上稱為胃食管返流病。

反酸、燒心的出現跟飲食有很大關係。高脂肪飲食,油膩的食物會抑制食管括約肌的功能,讓食管括約肌更容易松馳,所以就容易發生反酸。進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會使食管粘膜抵禦能力降低從而引起燒心反酸。另外,吃太多飯或短時間內吃得太多,食物的體積比較大,胃內壓力比較高,食管括約肌也容易松馳,就會出現反酸。喝大量水的時候,液體流動性比較強,也容易通過胃食管交界處反流到食管裡面來。比如撐的時候,打個嗝,就會有些食物反上來。

長期吸菸、飲酒,不僅會抑制食管括約肌的收縮能力,還會使食管粘膜抵禦能力降低,從而引起反酸燒心。

因為肥胖的人腹腔內的脂肪比較多,腹腔的壓力就會很大,影響到食管括約肌的功能。所以肥胖的人,更容易有胃食管反流。肥胖還會使膈肌的功能受到影響,加重反流。另外,懷孕的時候,腹腔內的壓力非常高,也會容易出現反流。女性穿緊身衣或塑身衣,也會增加腹腔內的壓力,影響到食管括約肌,導致胃食管反流。

要想避免燒心首先要注意規律作息,少食多餐,避免進食過快,同時儘量少進食高脂肪食物,濃茶、咖啡、巧克力,油炸食品、辣椒等。其次在飯後不要馬上臥床或彎腰,也不要馬上開始劇烈的運動。注意減少引起腹壓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緊束腰帶等。,戒菸戒酒對於經常燒心反酸的病人也是極為重要的,另外,我們還要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 ,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


醫語破天機


前幾天一個朋友問我,這段時間總是一吃完飯就會感覺心口燒的慌,還反酸,怎麼回事?是心臟出什麼問題了嗎?

“燒心”需要先排除是否心臟病,除此之外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症狀,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這是由於食管下端的賁門括約肌鬆弛,導致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食管黏膜的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導致的。因為食管在胸腔的正中,距心臟很近,所以就會出現劍突下(心口)燒灼樣的感覺,因此人們所說的“燒心”燒的並不是心。

那麼有哪些因素容易導致“燒心”呢?

1.飲食:嗜食辛辣、油膩、煎炸食物,嗜酒,或者經常喝碳酸飲料、咖啡,愛吃巧克力或者短時間內吃飯太多都容易出現“燒心”。

2.吸菸:長期吸菸會使食管粘膜抵禦能力降低,從而引起反酸燒心。

3.體重超標:因為肥胖的人腹腔壓力大,食管括約肌的收縮功能會受到影響。

4.精神因素:如精神壓力大、煩躁、焦慮。

5.原發疾病:胃炎、胃潰瘍等都可引起燒心;糖尿病也會延遲胃排空,引起燒心。

那麼,我們該如何緩解燒心呢?想要緩解“燒心”,得先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飯後不要立刻彎腰或者躺下,注意飲食的節制,保持樂觀的情緒,注意勞逸結合等。此外,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相應的藥物來緩解症狀,如果服藥改善不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的話就要考慮進一步檢查,除外相關疾病。

本期答主:張娜,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燒心一聽便會讓人覺得是心臟部位發生的問題,它是一種位於上腹部或下胸部的燒灼樣的不適感,同時伴有反酸的症狀。由於發作的部位靠近心臟,所以很多人以為燒心是心臟病的症狀,其實,燒心是常見的消化道症狀。對於多數人來說,造成燒心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進食過快或過多,還有一些人在進食某些特定的食物後如酒、辣椒等也會發生燒心現象。另外,還有生活中的一些其他因素,如精神壓力大、煩躁以及胃腸疾病中的急慢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都可引起燒心。

引起胃部燒心的症狀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主要是由於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的,平時飲食沒有注意過多吃稀飯或者是過飢過飽等刺激都可能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燒心。


第二、長期的吸菸喝酒,會促進導致出現食管黏膜抵抗力下降,從而引起出現反酸燒心的現象。


第三、過多的高脂肪高油膩的食物或者是過多的吃大蒜辛辣刺激的食物,而貪腐導致出現食管粘膜抵抗力下降引起出現燒心反酸。


總之,出現這個症狀時,不要驚慌,首先要注意飲食,少吃多餐,避免吃高脂肪高熱量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食用醋,避免喝酒。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的服用法莫替丁、複方氫氧化鋁、複方陳香胃片等制酸,有助於改善症狀。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1為啥反酸燒心總是會出現?

反酸、燒心是因為胃食管的結構和功能出了問題。

正常的人,食管通過蠕動把食物送進胃裡後,胃和食管交界處的下食管括約肌就會收縮,把食物及胃酸都關在了胃裡。然後,食物在胃裡經過消化,再通過胃的出口——幽門排進腸道,這個過程叫做胃排空。

但是,如果胃食管交界處的下食管括約肌鬆弛,或者食管蠕動有問題,胃裡的東西容易反流到食管裡,就會出現反酸;有的時候,胃排空不太好,胃裡的東西不能通過幽門排到腸道里,排不出去的東西也會反流進入食管,導致反酸、燒心。


2反酸燒心和吃飯有很大關係!

反酸、燒心的出現跟飲食有很大關係。比如說高脂肪飲食,吃過於油膩的食物時,這種油膩的食物就會抑制下食管括約肌的功能,讓下食管括約肌更容易松馳,所以就容易發生反酸。另外,吃多了或吃飯特別快,短時間內吃得太多,食物的體積比較大,胃內壓力比較高,下食管括約肌也容易松馳,就會出現反酸。喝大量水的時候,液體流動性比較強,更容易通過胃食管交界處反流到食管裡面來。可能很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經驗,吃撐的時候,打個嗝,同時就會有些食物反上來。


3抽菸、喝酒會讓反酸燒心反覆出現

煙裡面的菸鹼尼古丁等成份,不僅僅會抑制下食管括約肌的收縮能力,還會影響胃和幽門的功能。而高度的酒會影響胃食管的功能、胃酸的分泌,以及食管黏膜的抵抗力。所以菸酒都會加重反酸、燒心。雖然啤酒的度數不高,但喝到胃內是產氣的,而且通常喝啤酒的時候,喝的量會比較多,會導致胃被擴張,以及下食管括約肌松馳,胃裡的東西就會反流到食管裡,從而出現反酸。同理,會產氣的碳酸飲料也是不能喝的。


4胖紙和孕婦更容易反酸

因為超重和肥胖的患者,腹腔內的脂肪比較多,腹腔的壓力就會很大,影響到下食管括約肌的功能。所以肥胖的人,更容易有胃食管反流。肥胖還會使膈肌的功能受到影響,加重反流。另外,懷孕的時候,腹腔內的壓力非常高,也會容易出現反流。


5愛反酸,請不要在飯後劇烈運動

喜歡做運動是好習慣,但是,如果是在餐後做仰臥起坐,會使腹腔的壓力增高,壓迫到胃,胃內壓力也會增高就會發生胃食管反流。所以飽餐後不要做劇烈運動,尤其是讓腹腔內壓力升高的運動。女性穿緊身衣或塑身衣,也會增加腹腔內的壓力,影響到下食管括約肌,導致胃食管反流。


6是不是吃上藥就能告別反酸燒心?

出現反酸、燒心是因為胃食管本身出了問題,一些其他的原因會誘發反酸、燒心,使症狀出現地更頻繁。雖然吃藥可以暫時緩解反酸、燒心的症狀,但並不是用藥就可以一勞永逸,不可能用一段時間的藥就能把胃食管反流病完全治好,永遠不復發。只要胃食管的功能沒有恢復正常,誘發胃食管反流病的因素還存在,反酸、燒心就會一直出現。


好大夫在線


胃裡的東西容易反流到食管裡,就會出現反酸、燒心樣的感覺!

那麼,胃酸過多不能吃的食物都有哪些呢?

冰凍和過熱飲食。飲食溫度適中,飲茶、湯不宜過熱。

吃多量味精、酸辣及過鹹的食物。飲食中以清淡為主,味重會刺激胃酸分泌。

吃太葷、太油和煎炸的食物。

飲食沒有節制。宜少吃多餐,避免飢餓疼痛,若疼痛時,可吃一兩塊蘇打餅乾。

飲酒和咖啡會使潰瘍惡化。

調理方案:

1.首先,少吃甜食、餅乾、糕點、麵包、各類糊(如芝麻糊、玉米糊)、粥、冷飲、乳製品。

因糖分會不斷餵養壞菌,產氣造成胃脹氣、反酸。同時酪蛋白也會對消化系統造成負擔。

正確飲食法: 飯前先喝熱湯或溫開水,儘量吃乾飯,最重要是"細嚼慢嚥",讓唾液裡分解澱粉與脂肪的酶,完成第一階段消化。胃負擔就減輕了。

2.【333養胃法】: 醋療前,先喝3天的生馬鈴薯汁,飯前空腹喝,每次3匙,一天喝3次。

3.之後開始醋療:喝梅子醋+蘆薈醋+糙米醋精。 梅子消炎解毒排毒、蘆薈修復胃壁黏膜、醋精豐富胺基酸活化細胞再生能力。

剛開始,每次各半瓶蓋,稀釋10倍以上微溫開水,飯後飲用,小口喝、慢慢喝,在兩餐間喝完即可。

醋療2周後,加量至每次各1瓶蓋,稀釋10倍微溫開水。

4.認真執行,多數人群在2個月內能見到明顯改善。

最後,就來為大家推薦調理胃酸過多的食譜吧:

食材:

球形生菜200g,香蕉1根,胡蘿蔔60g,蘋果1個,土豆100g,益生菌1包,有機亞麻籽油1大勺,好水1300ml

做法:將所有食材放進料理機打40秒即可

功效:適宜經常燒心人群,預防便秘、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