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脍炙人口,却被皇帝怨恨一辈子!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九十年代拍摄的老版三国演义也是经典电视剧,其中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更是让人听了无不感慨,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高潮到低落、从辉煌到暗淡,悟不出人生的真谛,是写不出这么富含哲理的词,这段词出自明朝杨慎所写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而杨慎本人也颇具有传奇色彩。

杨慎是四川人,而他爸爸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可以说以这样的身份去到哪里都可以横着走,而杨慎却和一般的衙内不一样,为人正直、爱好学问。古代人参加科举得中状元已经是阿弥陀佛,而杨慎却考了两次第一,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第一次考试时候,主考官已经把他圈为第一,但是因为烛花落在考卷上,所以名落孙山,没办法只有从头再来,没想到第二次又高中状元,那一年他才24岁。大家可能会说是因为主考官为了讨好他爹才让他得第一,但是明朝的科举考试为了防止作弊都是把考生名字蒙住,又让专门的人抄写一遍,才送给考官,虽然说这样还是不能完全杜绝作弊,但是以杨慎的性格来看,肯定不会这样做,再者说明代官员一般都很爱惜羽毛,本着避嫌的原则就算儿子很出色也不会让儿子考的太好,若干年后权势滔天的严嵩也没敢帮严世蕃弄个状元。所以说杨廷和能让杨慎自由发挥已经算是不错,更不敢冒大不韪给予儿子什么帮助。

杨慎登上政治舞台之后,虽然是首辅儿子,但是也没有一帆风顺,甚至因为看不惯明武宗的行为一度辞官回家。不过四年后,他的人生迎来了巨大变化。1521年明朝历史上最任性最胡闹的正德皇帝去世,因为太过贪玩所以无子,也没有弟弟,只能从藩王中选择一个孩子继位,就是历史上最神秘的明世宗嘉靖帝,按照辈分来说嘉靖是正德的堂弟,算是相比下来血缘最近的一个了,虽然很近了但对于新皇帝来说出现一个尴尬的问题-有两个爹,一个是亲爹,一个是法理上的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正德刚刚驾崩,朝廷中一把手自然是杨慎的老爹杨廷和,所以以杨廷和为首的一班老臣提出了一个观点叫“继嗣“意思想必大家都明白,直白的说就是你要认孝宗皇帝为爹,与正德从堂兄弟变成亲兄弟,这下嘉靖皇帝不乐意了,我虽然亲爹死了,可是我亲妈还在呢,来北京一趟,爹妈兄弟先换一遍?眼看皇帝这么被杨廷和欺负,一些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或许是吧),以张璁为代表的一批大臣提出了”继统“的观点,这可正和嘉靖心意,但是张璁这边实在太弱小了就算有皇帝支持,也只能互相僵持,这么一闹就是三年。也就是历史上的大礼议事件,这个事件详细就不在本文讨论了。就说一说杨慎在这次事件中的角色吧,为什么说皇帝恨他一辈子,甚至超过了他爹。

杨慎因为才华横溢又为人正直,在士林读书人中又很大威望,在大礼议事件中自然是和他爹是一派,但主要火力都是集中在他爹身上,按理来说,皇帝也不会太恨他,但是嘉靖帝恨他到什么程度呢,多年以后心情不好问到杨慎的情况,只要大臣说又老又病,就会高兴起来。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把时间调回1524年,这一年大礼议事件终于要有了结果,杨廷和迫于压力辞官归乡,皇帝很高兴,打到了杨廷和就等于打到了旧势力,掌握了大权,亲爹也还是亲爹,并且还打算追尊为献皇帝。可以说心情大好,不过好日子没多久,杨慎在他老爹黯然下台之后,毅然的扛起了守旧势力的大旗,率领着两百多位守旧派官员到左顺门大哭大闹,出发前杨慎还说了一句很出名的话”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这下可惹恼了嘉靖,派出了锦衣卫抓了一百三十多位官员,剩下的待罪,抓捕过程中当然也不是很和谐,左顺门前血迹斑斑。为什么嘉靖这么愤怒呢,其实很简单,以前你为你爹摇旗呐喊就算了,现在我把你爹都赶跑了,你还敢来闹?在加上杨慎在读书人中的威望很高,这么一闹如果不严厉处置就会给守旧派重头再来的机会,因为继嗣派在读书人与大臣中还是有很大市场的。这无疑是对极度自负又对权利很看中的嘉靖皇帝赤裸裸的挑衅。

杨慎的下场是被廷杖两次流放到云南,那个时候的云南可没有春城,被发配到云南几乎就是等死,杨慎在云南一待就是三十多年,遇六次大赦而不赦。但就算是这样他也没用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关心百姓。也在云南期间创作出了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词,假如在杨慎没有经历过那么多大起大落,没有这么多的人生经历,恐怕也不会写出这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词,也不会被称为明代三才子之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