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柯:央行出手稳汇率 利好依旧“看不见”?

上周末,央行开始出手干预人民币汇率,宣布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提高到20%。央行此举意在减缓人民币贬值的速度,减轻资本外流压力。政策一出,人民币兑美元瞬间上涨400个基点,新加坡A50指数也瞬间拉高1%。

央行出手干预人民币汇率,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要分析这个事情,首先要看清楚此轮人民币贬值的背景。在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无论升或者降都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此轮人民币贬值有深刻的背景,它并不是因为国内经济形势恶化而产生的,更主要是对冲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人民币一旦在可控的情况下贬值10%左右,可以有效地对冲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怎么理解呢?比如对一家出口企业来说,美国加税会造成出口商品终端价格上涨10%到25%,但人民币贬值10%,则相当于成本下降10%,实现了对冲。此外从中美贸易差额看,人民币贬值相对应美元升值,在国内结算价不变的情况下,贸易逆差将缩小,尽管这个量不是很大。

当然,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大,最直接体现就是心理影响,即对资本外流的担忧,而股市首当其冲受压。从常理看,人民币贬值加速,热钱会因为避险而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资本外流导致股市流动性减少,股市随之下跌。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产生的,本币贬值,股市大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但是,这仅仅是一种假设,因为A股市场没有多少可以外流的资本,很多都属于“出不去”的存量资金,和东南亚股市外资占大头的实际情况完全不一样,担忧人民币贬值造成A股资金流失完全就是一种臆想。

不过,既然此次央行出手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提高到20%,还是可以减缓人民币贬值的速度,而且用实际行动在表示,“肆意下跌”、“肆意做空”不可取,增强了市场信心。这点从港股周一的表现可以看出,尽管A股依旧萎靡不振,但港股还是相对比较强势。况且从现实角度看,中国的经济总量有这么大,市场也有这么大,人民币在这个时候也没必要这么快速的贬值,当然对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究竟到什么价位合适见仁见智,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中国还是需要改革开放的,还是需要引进外资的,恶性贬值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利益。

说了这么多,关键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不要过于妄自菲薄,而且这个信息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措施实实在在地传递出来。当务之急,是要以实际行动扭转市场预期,不能再让市场“肆意下跌”、“肆意做空”,从而导致投资者信心崩溃,出现新的市场危机。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