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报6门CPA,可能是梁静茹给了3倍勇气!

最近看到一个类似树洞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未来,你正在做什么样的准备?又有什么样的困惑?

在茫茫的回复中,有这样一条回答:考CPA!

没过多久,这条回答下面就出现了不少跟帖——

@Yumiko爱玉米:在职,报了三门。

@日常打卡小号:我还没开始看,我也不知道当初谁给我勇气让我报了两科。

@亲爱的SSS某某:上班挺累的,幸亏有这个目标才感觉没白过。

其中,有一位精打细算且勇气可嘉的朋友着实吸引了不少视线:

@_燃香而来我看着报名费两门才比计算机二级一次贵10块,所以,我报了六门,准备过几门算几门,结果现在看了一本的四分之一不到,还有五本没看,感受一下。我现在觉得,当时的自己,还真的是自信心爆棚呢!

事实上,这位勇气可嘉的朋友如今的进度条正是许多CPA考生的真实写照。高顿CPA研究中心的Candy老师近日在各大学员群中做了一个备考进度的调查,结果显示:

35%的考生在认认真真地听课、复习和做题,安排得有条不紊,并且目标明确;

45%的考生报完名之后,积极地买了书买了课,也翻开过教材,偶尔听过课,但仍然静不下心来;

20%的考生报了名,却根本没怎么看过书,对于CPA考生已经采取“半放弃”的态度了。

可见,向来不到20%的CPA考试全国通过率,分水岭早已有迹可循。

因此,面对不满三个月就要来临的CPA考试,过来人们纷纷忍不住道出了自己的经验教训。

一次报6门?别逞强!

说实话,我见过不少一次报名6科的CPA“勇士”,但他们绝大多数的结局都是一门也没过,或者至多通过一两门。

一次通过六门的“考霸”不是没有,但在CPA考试中,绝对是凤毛麟角。因此,对自己的时间、耐心和学习能力没有绝对把握的同学,不建议一次报6门。

甚至,时间不充裕的人,绝对不建议报考超过3科。

这里的“时间”,指的是除去学业、工作、照顾家庭等之外的,全情投入复习备考的时间。

掐指一算,是不是发现自己并没有对自身情况有清楚的认知?当然,能力非凡的学霸学神可绕道。

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很多人认为所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虚”的东西,但你不难发现,那些能够稳扎稳打通过CPA的考生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过,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也因科目而异。注会的考试内容都比较艰深难懂,因此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做题。

每门科目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比如会计和审计注重思考,财管和税法则需要多做题练习,战略管理和经济法则必须要背诵和记忆。

就CPA考试来说,这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反馈同时不断改进的过程,很多人都要花上较长的时间进行摸索,因此不必操之过急,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最重要。

再坚持一下

每年的CPA考试有多少人弃考?不少监考老师都表示早已见怪不怪。

然而,成功无非就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再坚持一下”的态度。的确,备考CPA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心态崩掉的结果,不少人便在崩溃的这一刻宣告了推出。而那些最终顺利通关的人必然成功跨过了这一关,除非你心理素质极好,否则说白了,无非就是硬抗,硬着头皮走下去。等稍后回过头来,你会感谢当初坚持的自己。

要知道,坚持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必定是坚持而来的。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事是我们费尽心机也得不到结果的。但是,关于考CPA这件事,你要相信,只要尽全力,你不会什么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