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讓環境更「清明」

4月4日,秦皇島市組織“倡導文明祭祀,培育社會新風”社區暖心工程活動。

河北新聞網4月4日電“祝爸媽在那邊一切安好。”今天上午,秦皇島市海港區燕山二社區居民史玉華將寫有祝福語的心願卡掛到了祈福樹上,以此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

清明節來臨之前,秦皇島市殯葬管理處在燕山二社區組織“倡導文明祭祀,培育社會新風”社區暖心工程活動,引導廣大群眾文明環保祭祀,推進移風易俗建設。

4月4日秦皇島市組織“倡導文明祭祀,培育社會新風”社區暖心工程活動。圖為燕山二社區居民將寫好的心願卡掛在祈福樹上。 記者孫也達攝

沿街燒紙汙染環境、野外祭祀引發火災……不文明祭祀帶來的危害如何破解?日前,秦皇島市出臺《秦皇島市祭祀管理辦法》,成為全國首個以立法形式規範祭祀行為的城市,大力推廣敬獻鮮花、綠化植樹、網上紀念、集體共祭等多種祭掃紀念方式,引導市民文明祭祀。

“有了管理辦法,我們可以用法律手段對祭祀行為進行約束。”秦皇島市殯葬管理處處長戴芳芳說。

提倡市民摒棄不文明祭祀行為,還要滿足市民清明祭祀的需求。為此,秦皇島市開通了“秦皇島祭祀網”。“市民可以登錄網站,為自己逝去的家人設立網上靈堂,免費獻花、上供、點燭、祭酒等。”戴芳芳說,自從2006年網站開通以來,網上祭祀的人逐漸增多,到現在已建有900多個靈堂,點擊量最高的靈堂已超過296萬次。

秦皇島市還推廣鮮花祭祀,在公祭活動中,給到現場祭祀的市民每人免費發放一枝鮮花。在各陵園門口,以成本價向市民出售鮮花,引導市民摒棄傳統的燒紙方式。

對不文明祭祀行為如何治理?秦皇島市民政局成立了9個督導組,深入縣區對城郊、景區、公路沿線的鄉村祭祀管理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在清明節放假期間,我們將採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對鄉村沒有安排安全管理員、沒有在指定焚燒區域使用追思爐的,第一時間責令改正。”秦皇島市民政局副局長牛金建表示,將引導市民把祭拜先人的傳統習俗和善良願望用更加環保、健康的方式進行和表達,讓“文明祭掃”成為一種習慣。

提倡科學祭祀,摒棄落後的燒紙錢、冥物、蠟燭等迷信祭祀方式。嚴格遵守森林防火有關規定,杜絕野外違法違規用火,不在山頭、林地、墓地燒紙焚香、點燃蠟燭、燃放鞭炮,增強安全意識,消除火災隱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文明細節雖小卻是"天大的小事",唯有從點滴小事做起,我們才能讓文明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文明才能真正成為一種感染力、凝聚力、推動力,進而昇華為一種城市的名片,一種國家的形象,一種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