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峯|愉快地給這世界「下個套」

從“套中人”到給世界“下個套”,陳國峰和姜文一樣,被生活蹂躪著,也努力回擊著生活。

在沙龍活動直播間裡,

有粉絲調侃:

陳國峰老師真是姜文的“腦殘粉”兒啊!

與其說誰“粉”了誰,

不如說這是一場英雄惜英雄的交匯,

兩個以同樣戲謔方式回報著生活的“鬼才”,

在不同的空間裡,

努力引導著看到他們的人去思考,

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修改了自己的處女作——一篇文學評論以便發表,

我們就不會看到今天這個風格獨特,

思維躍動,鬼靈精怪的劇作家了,

也不會欣賞到他筆下那麼多精彩幽默又發人深思的好劇目了,

他可能最後會變成一個循規蹈矩,聽從命令的“筆桿子”,

一個用結結實實的“封套”罩住自己的書寫人。

陳國峰和正午文化 / 正午沙龍主理人王波

困窘的家庭條件是陳國峰的沉重負擔,

也成為激勵他改變命運的契機,

為父母看病,給妹妹交學費,

債臺高築的他開始嘗試寫武俠小說,

一個月手寫24萬字,

由黑龍江出版社變成鉛字出版,

最後幫他賺到4000多元的“鉅額”稿費。

被不可知的精彩未來深深誘惑著,

陳國峰開始認真地研究文學創作。

同時期原本工作的礦務局高中,

受整體煤炭行業不景氣影響,

整年整年地拖欠著他和妻子的工資,

就在貧窮困頓的黑暗時刻,

阜新市文化局要招一個年輕的編劇,

市委宣傳部的伍玉芬大姐推薦了他。

於是,一年後,

他寫出了京劇喜劇《板橋三哭》,

並獲得了遼寧省文化藝術節劇目金獎編劇金獎,

在30多個省級劇目的狙擊下突圍,

成為唯一一部市級劇目參加了文化部的京劇節演出。

他的不羈和堅持被賞識,被推薦,

也為自己贏得了到中央戲劇學院進修的機會。

在更加廣闊的天地裡,

他第一次看到話劇表演,

第一次瞭解黑格爾、康德

第一次發現平常的生活原來還可以從不一樣的視角去演繹。

中戲畢業後,他又進入北京大學成為訪問學者,

併成功在北京大學學報上發表論文著作。

回到遼寧後他調入遼寧省藝術文化研究所擔任編劇,

多年來一直從事戲劇創作和劇本寫作,

創作勤奮,收穫頗豐,而且,

創作品種跨度大,京劇、評劇、歌劇、話劇,

可謂“全才”與“鬼才”。

京劇《板橋三哭》《血膽瑪瑙》《宋家姐妹》等;

評劇《孝莊長歌》《東藏聖火》《烽火寧城》等;

話劇《水晶之心》《好萊塢蟑螂》等;

影視作品《錯戀迷宮》、《絲路豪俠》、《盛世鹽商》等。

多次榮獲遼寧省藝術節“劇目金獎”“編劇金獎”,

中宣部“五個一工程作品獎”“中國京劇節銀獎”。

●中國話劇協會副主席、中國戲劇梅花獎三次獲得者宋國鋒先生曾多次導演過陳國峰的作品,他評價陳國峰“個性鮮明獨特,才華卓越,堪稱不可多得的鬼才。”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藝術批評家馬也說陳國峰“劇作才華橫溢,評論真知灼見。”

●中國當代著名劇作家、戲曲理論家鄭懷興先生曾偶然讀到陳國峰的話劇劇本《精神病患者》,他說:“陳國峰犀利的文筆和奇詭的想象,一下子就把我緊緊吸引住了,比錢塘江觀潮更為激動。”

一向“不務正業”的陳國峰,

最喜歡的還是先鋒戲劇創作,

真正讓他能夠一邊書寫一邊快樂著的,

也正是先鋒戲劇創作。

那些為不公平的社會現狀設下的“圈套”,

如同荒誕不羈的愚蠢笑話,

卻又像驚雷一般炸響在人們內心深處,

引起他們思考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