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用葫蘆做水瓢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老張談三農


農村用葫蘆做水瓢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過去在農村,咱們家家戶戶餵養的生豬多,家中又沒有壓水井,自來水,一家人的生活用水,全靠家人用木桶去外面挑回家來,放到大水缸裡裝著,家中的女主人洗衣服做飯洗菜時,都是用葫蘆水瓢去盛。

可是,葫蘆水瓢用久了,放到水缸裡泡久了,它也容易壞掉呀,所以呀,大家平時製作水瓢都非常的注意選擇好瓜葫蘆了。

主要注意的事項是,選擇好大一點兒的,老一點兒的,沒有巴痕的,沒有被蟲咬的瓜葫蘆做瓢。

用瓜葫蘆做瓢應該是從樹上把瓜葫蘆摘下來了以後,就趁著它是新鮮的,溼的外殼,用鋼筆與尺把它分成兩半,並劃上墨線,趕快用鋼鋸順著墨線,把葫蘆從上至小鋸開,然後摳掉它肚子裡的衣和子,放到外面曬乾去。


那時候我家的葫蘆瓢幹了以後,還在它的內外刷上桐油,葫蘆又輕爽,又經腐蝕,又不變顏色,又經久耐用了,不知道大家平時做葫蘆瓢時是不是這樣子做的,歡迎大家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問題:農村用葫蘆做水瓢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你好,我是衛龍,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以前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裡幾乎大多數家庭都有用葫蘆做的水瓢,用它來舀水、舀面、舀豬食等等,使用頻率是很高的,所以人們都比較重視葫蘆的種植。





那個時候農民一般都會在房前屋後,或者菜園邊種植幾棵葫蘆,澆水施肥,等到葫蘆長大成熟後,選擇比較大的,把比較長的來做水瓢,等到熟老了再採摘。採摘下來後要趁還沒有乾硬的時候,把葫蘆從中間,用利刃平均割開,或者用鋼鋸鋸開,順手把水瓢邊緣的毛茬收拾平整,把葫蘆裡邊的種子和那層腸衣清除乾淨,然後曬乾備用。



有些比較細心的人,還會在水瓢把上打空拴上繩子,不用了掛起來,或者在水缸上放一塊木板把水瓢放在木板上。也有一些人會在水瓢外面刷一層清漆,這樣就更耐用一些了。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資的極大豐富,用葫蘆做水瓢已經成為歷史,農村裡也很難再見到這樣用葫蘆做的水瓢了。



以上是衛龍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