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片+偵探片=不得不看的高分影片

故事是這樣的:上帝和魔鬼打賭,賭魔鬼能不能把浮士德引到邪路上,浮士德是個老博士,想一死了之,魔鬼來找浮士德,跟浮士德也打一個賭,約定魔鬼做浮士德的僕人,給他實現願望,一旦浮士德滿意了,魔鬼就拿走他的靈魂。

今天給大家說的故事是:警察為了捉一名殺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於另一名殺人狂魔,這個故事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荒誕與諷刺意味。

由這個故事拍成的影片,它頗具匠心地將劇情片與偵探片結合成一體,採用希區柯克式的懸念手法和現代恐怖片的心理分析,

將觀眾引入了象徵性的潛意識的世界。

希區柯克式懸念

影片一直在尋找人類社會的恐怖之源,

最後得出了一個

由於秩序本身的問題造成的,反過來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結論,

這使得影片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

這個系列就是漢尼拔系列

漢尼拔·萊克特是歐洲貴族,他的家庭毀於一場戰亂,然而,貴族的血脈不是那麼容易滅絕的

因為在身邊的父母家人全部去世以後,

漢尼拔還可以到法國的姨媽家,接受最好的教育

所以一開始漢尼拔就不是什麼屌絲逆襲,這樣一個像浮士德一樣的人物,是出身名門的。

他的聰明敏銳以及從小的經歷,讓他明白了人性本惡的道理,

導致後來他用自己的智商和犯罪手段,來諷刺這個社會。

美劇《漢尼拔》劇照

漢尼拔學的是醫學和心理學,

為什麼不安排他學核物理?學化學?學生物學?

為什麼偏偏是醫學加心理學?

這是因為作者要他來全面修理人類罪惡的身心

最後作品告訴我們什麼呢?

我們生活在一個罪惡的,成王敗寇的世界

小編是先看了影片再去看的原版書籍作品,發現原版本書籍的前3/4是反人類的,是在教人用暴力反抗強權,用血來澆灌自由

然而,尺度如此之大還能夠被推廣,

是因為在作品最後善良、正義、堅持、智慧的克拉麗絲(女主角),

選擇了墮落為惡魔,來完成對惡魔的救贖,除了表層的反抗手法,

其實作者想呈現的是有人性、有哲學、有女權、有正義的作品。

而漢尼拔作為一種精神楷模和寄託,

並非告訴公眾要有脫離人倫的那些行為,

而是永遠不要墮落至被他有意“清潔”掉的那類媚俗、利慾薰心、假公濟私、尸位素餐、精蟲上腦、假裝清高、自我吹噓、虛情假意、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

最後給大家分析一下電視劇和電影的不同之處吧。

以第一部: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沉默的羔羊》海報

和美劇《漢尼拔》為例

《漢尼拔》海報

1.從臺詞風格入手

電影:“曾經有人想調查我。我就著蠶豆和酒,把他的肝臟吃掉了。”

電影劇照

電視劇:“味覺與嗅覺是最古老的器官,也最接近大腦核心,先於憐憫和道德。這並不是食人,亞伯,只有當我們是同類時,這才算食人。”

美劇劇照

2.從主演入手

電影主角霍普金斯的漢尼拔是行走在人間的上帝。

形態與意識無法束縛上帝的意志。

普金斯

而電視劇主角米克爾森的漢尼拔則是奧林匹斯山上的奎託斯。

神的意志將無法拘束凡人的意志。

米克爾森

所以說,如果說你是一個偏藝術並且是一個能在獨創空間創作的人。

建議食用:美劇《漢尼拔》

如果你的自我認定告訴你,你是一個喜歡緊張刺激的推理迷。

建議食用:電影版《沉默的羔羊》

小編不作出高下比較,你會更喜歡哪一版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