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漢軍旗人是個什麼概念?

於無聲處34


不邀自答。

八旗漢軍,滿語ujen cooha,音譯烏真超哈,也就是重裝部隊的意思,是清朝入關前專職的炮兵部隊。

漢軍的成分很複雜,既有遼東漢人、投降的明朝官兵,也有長期在遼東地區生活的滿洲人,比如石廷柱、佟圖賴等人。可以說,漢軍並不是專門由歸順清朝的漢人組成,而且遼東漢人也沒有全部入旗,我一個朋友,他們家族從明朝開始就是旅順的坐地戶,在旅順住了四五百年,在清朝也沒有入旗。

最開始漢軍並沒有單獨成立,只是一個兵種,也就是炮兵。後來皇太極為了完成後金向君主專制王朝轉型,以建立八旗蒙古、八旗漢軍的方式削弱宗室親王的實力,將編在旗下的遼東漢人、明朝降人、漢化滿洲人編在漢軍旗下,組成了八旗漢軍。當然,漢軍旗人和滿洲、蒙古旗人一樣都屬於正身旗人,地位待遇相同。同時,由於皇太極要入關,必須塑造自己是天下共主的形象,因此必須要凸顯出他這個皇帝是滿蒙漢所共同擁戴的,所以編蒙古、漢軍就有了一層政治正確的意味。

清朝入關後,又有不少漢人被編入漢軍旗下,據我所知基本都屬於入關初期投降清朝的明朝官兵,被稱為“新漢軍”,相對的,入關前的漢軍人員被稱為“陳漢軍”。還有不少帶地投充到八旗旗下的,基本屬於家奴這一階層,這一階層八旗旗下廣泛存在。當然,乾隆後期這幫人大部分都出了旗。

不過,滿洲旗分下倒有不少漢軍佐領,這些人有不少事努爾哈齊起兵前跑過去的;也有不少是居住在遼東山地的漢人,這類人被稱為“臺漢人”、“臺尼堪”;還有一部分是努爾哈齊起兵後的遼東降民。這些被編入滿洲旗分下的人員時間長了都隱去了漢姓,還被清室視為“滿洲家裡人”。

八旗這一群體由於長時間融合,在身份認同上早已一致。比如說東北的漢軍旗人到了清朝中期就隱去了漢姓,有的起了滿名,比如清朝中期的大臣阿爾賽、清末的江寧將軍富明阿、黑龍江將軍壽山、黑龍江副都統鳳翔等。所以,建國後很多漢軍後代在民族識別的時候都填報滿族,尤其是東北地區的漢軍後裔大部分都填報滿族。

我們說個有意思的,福建琴江村原來是福州駐防八旗三江口漢軍水師旗營,民國認為他們是漢族,到了共和國他們報滿族沒有被通過,結果到了改革開放以後全村都改成了滿族。現在村子裡還保留很多清朝時期的建築,可以從一些細節上看出很多為戰爭服務的細節。他們的前輩曾經殲滅了福建沿海的海盜,渡海鎮壓天地會造反。在中法戰爭中這些漢軍勇士們悍不畏死,以舊式水師向法國海軍發起了衝鋒,大部分將士壯烈殉國。犧牲的將士們與福建水師的殉國將士們合葬,並建立昭忠祠紀念。



琴江村


北洋海軍陸戰隊


明朝萬曆年間,努爾哈赤以女真部落為根基,建立了“平時為民,戰時皆兵”的八旗制度,並逐漸在東北崛起。剛開始的八旗,主要組成人員均為女真部落的女真人,也就是滿洲人。隨著努爾哈赤勢力的壯大,逐漸將漢人和蒙古人也納入了女真人的統治範圍。

除了將蒙古人編入八旗,設立八旗蒙古外,東北地區處於女真人統治範圍內的漢人,也逐漸被編入了八旗。天聰五年,皇太極先編了一個漢軍旗,到崇德七年,皇太極完成了漢軍八旗的編制。正式形成了以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三部分組成的八旗制度。

很多人對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有錯誤的認識,總是認為是“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實並非如此。清朝所立的八旗制度,一共只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個旗,並非分別為滿族、蒙古和漢軍各八旗。

八旗制度的基本組成為佐領,其中八旗漢軍就是指八旗中的漢軍旗分佐領。八旗漢軍的主要構成為漢人,也有少量的漢化女真人和蒙古人等。

八旗漢軍來源是主要是明朝末年投降後金或在戰爭中被俘虜的漢人,如最早投降努爾哈赤的明朝將領李永芳,還有著名的漢奸范文程、寧完我,原屬於明朝高官大將的洪承疇、祖大壽、施琅等人,都被編入了八旗漢軍。

八旗漢軍的建立,既緩解了女真人與漢人的矛盾,也補充了女真人數不足的缺點,極大的增強了八旗的實力。同時,八旗大量吸收投靠清朝的明朝官員、大將,極大的增強了八旗的實力,再加上由於漢人擅長鑄造、使用火炮,為滿洲八旗最終入主中原,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八旗漢軍終究不是“真女真”,他們只是旗人,而非滿人。乾隆年間,隨著清朝統治的穩固,大量滋生的八旗人口成為清朝沉重的負擔。而顯然,與女真關係最遠,地位最為低下的漢軍八旗成為了裁撤的重點,這就是所謂的“漢軍出旗”。在乾隆皇帝的命令下,大量的八旗漢軍被強令出旗,為清朝佔領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八旗漢軍最終被卸磨殺驢。


鳶飛九天2018


清朝的漢軍旗人,既漢軍八旗人,也就是漢人同時具有旗人身份!

清太祖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以建州女真起兵,統一東北女真各部後,先將女真族人統一編組,以旗幟顏色劃分黃、藍、紅、白四旗,後又增加鑲黃、鑲藍、鑲紅、鑲白四旗,旗幟鑲邊以故得名。


八旗,為軍政、軍民合一的社會組織體系,設八旗統領衙門管理指揮,遇有戰事,則戰時為兵,出軍征戰;平時則為生產、生活的組織單位。

清太宗皇帝皇太極,將女真族改為滿洲,因而稱為滿八旗。但是,滿清欲進軍關內,奪取明帝國江山,入主中原,僅靠幾十萬滿族人,對抗幾億漢族人,顯然力量不足。



怎麼辦?首先,將可靠的盟友——蒙古族,編為蒙古八旗,增加軍事力量,攻擊明帝國,並主要防衛北疆。


布特哈八旗既打勝(打牲)八旗

但是,面對數量龐大的漢族人,力量還是不足,於是,又將收降的漢人軍隊,編為漢軍八旗,擴充、增大作戰軍事力量。

實踐證明,清軍南下征服李自成、明朝殘餘勢力,主要是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等漢軍衝鋒陷陣為主力的。所以,其為清朝剿滅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闖王”李自成、明朝殘餘勢力、南明政權,毫不手軟,立下赫赫戰功,效忠清廷可鑑,不吝重賞,都得封王爵高位。



所以說,旗人,除滿族人外,尚包括蒙古族人,以及一部分漢族人,也包括滿、蒙、漢八旗軍人的眷屬。


z山海


滿漢不通婚不包括漢軍旗,基本上以投降明朝軍隊為主,高級軍官地位比較高,千金買馬骨嘛,不優待他們後來的看到待遇不好肯定不投降。

早期的漢軍旗屬於炮灰隊伍,最苦最累最髒的活他們幹,送死他們去,可以說牛馬不如

有種觀點,說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嘛,裡面的榮國府寧國府賈家就映射真實的漢軍旗曹雪芹家

關於護身符的段落,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白玉為堂省略一個漢,漢白玉嘛,金就是滿清

就是說賈家在漢人本來是高居廟堂之上,卻被滿清當作牛馬來使喚

當然是一家之言

回到主題,隨著吳三桂引賊入關,關寧鐵騎成了新的漢軍旗,南下主力其實就是原來明朝兵馬,為在新主子跟前表現,他們更殘忍更肆虐,也和當時沒有民族國家觀念有關

這時候漢軍旗成了主力部隊,待遇水漲船高,待滿清平定天下,以少數民族統治中原,漢軍旗就成了統治階級,和滿人通婚

像曹雪芹家,他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乳孃,是正白旗皇室的包衣奴才,出去後自然威風八面。以至於外放江寧織造,乾隆皇帝數次臨幸曹家,也就是攤上了刻薄寡恩的雍正才敗落

通俗地講,漢軍旗就像入了美籍的華人,不能再當中國人看,人家效忠的是美利堅合眾國,香蕉人而已


上九584n


比清朝更殘暴的是明朝,至於什麼揚州、嘉定,都不是旗兵屠殺的,區區二十萬兵,幾乎不正面作戰,因為會減員的。靠的是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合作的統一戰爭。戰爭肯定是要死人的。那時沒有滿族也沒漢族。用現代人的思維講,只是漢奸狗咬狗,自己殺自己而己。中華是漢族嗎?中華民國是漢族民國。要說他們辮子與漢人的辮子有啥區別?? 區別: 只不過是漢人辮子全留、頭髮多一點,旗人辮子留一半、頭髮少一點。砍頭時,人頭都可提起來,多一點、少一點,用處相同。做一個人要懂得什麼野蠻的封建制度,心裡就不會有障礙,頭腦就不會變態。


還我美麗山河


英達就是漢軍旗人,口口聲聲什麼的,自己即不認為是漢人,覺得享受不了少民的高貴待遇,又不被滿人承認,皇協軍最多算個奴才,莫非天朝又加了個漢奸族,來共同欺壓漢人?


青色馬


漢八旗 是皇太極時期建立的 原因是 滿清在進攻明朝的時候 不斷獲得了一些漢人城池和明軍降兵 為了將統治區裡新降伏的漢人轉為己用 皇太極決定建設忠心於滿清的漢八旗軍隊 打仗時候衝鋒在前 替滿八旗減少傷亡 起初很多大臣反對 害怕漢人不忠誠 陣上會反水 但事實證明 這些漢軍八旗在民族大義面前是沒有太多骨氣的 逐漸在淪陷區裡徹底滿清化 和滿人士卒無疑 成了類似於日軍侵華里的皇協軍 偽軍 也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