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澄庆:别人说我“疯癫”,我说那是巅峰

◯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 ◯

TAOLU MUSIC

新一季的好声音开播,除了李健、谢霆锋两大导师新鲜加盟,也有庾澄庆和周杰伦两位老牌导师连任。

尤其是庾澄庆,他已经是这个节目里资历最深的一位了,同时还是四位导师中最年长的一位。

在今年的节目录制现场,庾澄庆仍像往常一样活力四射,和导师们“斗智斗勇”、与选手们交谈甚欢丝毫没有代沟。

除此之外,他还在节目现场大方承认又要当爸爸了。

笑容一如既往,如火一般的热情。

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有着无穷精力与奇思妙想的人,任谁也看不出他其实已经57岁了。

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甚至马上就要到花甲之年,在世俗的认知里,这个年纪的人应该更沉稳,更收敛。

可庾澄庆偏不,他从不摆长辈、前辈的架子,喜欢嬉笑,活泼也闹腾,只是随心而为。

金庸笔下的周伯通,也恰巧是这样一位人物,他嬉笑着度日,即便年岁渐长也仍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所以人送外号“老顽童”。

庾澄庆也被人称作“音乐顽童”,还记得他四十八岁的时候高声对世界宣布:“我到死都死十八岁”,于是就这样笑着闹着,又走过了一个十年。

时光似乎从没赋予他平稳,只将他性格中的热烈提炼的更加纯粹。

庾澄庆祖籍云南,家中祖父庾恩锡曾任昆明市市长,曾独资开办了云南第一家卷烟工厂,生产的重九云烟至今流行。

父亲庾家麟是台湾政界资深人士,母亲是京剧名伶张正芬。庾家是云南省当之无愧的豪门,昔日的宅院,还成了如今的旅游名胜。

△庾澄庆的母亲张正芬

其实庾澄庆小时候的性格并不是如此,出身于名门世家的他,自小学的是食不言寝不语,不喜形于色的世家公子做派。

加之幼时身体不好,家里长辈不许他出门玩儿,童年就更少了许多乐趣,也少了许多童真。

△童年时期庾澄庆和母亲

所以小时候的庾澄庆更像个“沉稳”的小大人。

“我私底下特别传统,平常在家都写毛笔字。

我从小听京剧长大,从三岁有记忆开始,就每天早晨在被窝里听我妈妈在外面吊嗓子。

到十岁以前,都是在家里听京剧,连古老的流行音乐都没有。”

△右二庾澄庆,右三为母亲张正芬

父母让他接受了最传统的教育,但母亲的京剧名伶身份却给他带来了关于舞台的最初启蒙。

“有一次,我妈妈演出,我在后台看,我看着舞台上那个是我妈妈,眉毛花着,那个妆……幕帘一拉开,太美了。我觉得那就是舞台的力量。”

那时他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会“玩”,却感受到了一种召唤力。

当然,他那时候还不知道,庾澄庆这三个字注定属于舞台,属于那个金灿灿的,永远散发激情,永远宣扬活力的舞台。

上初中以后,他开始听西洋音乐。

上了专科学校后开始弹吉他,接着学习音乐、组乐队,不仅踏上音乐之路,连性格也在那时候变得更外向,他隐约的发现,自己只要站上舞台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我的功课整个落到谷底,音乐整个往上走,家里觉得我简直是误入歧途。”

“误入歧途”的庾澄庆只管自己的喜爱,从没想过用这个兴趣来谋生,直到他遇见福茂唱片的老板张耕宇。

当时庾澄庆还在服兵役,期间他组了个乐队四处演出,那时候认识了另外一个乐队的张耕宇。

彼时他们还颇有些“文人相轻”的意思,等到慢慢熟了,也会分享自己的作品。

兵役快要结束的时候,张耕宇邀请庾澄庆出唱片。那时他才知道,这个一直以来的“对手”其实是一家唱片公司的老板。

△年轻时的庾澄庆

庾澄庆当时都不敢相信,竟然有人花钱给他出唱片?为什么?

但也没犹豫多久,他抱着一种“不去白不去”的思想答应了下来。

但事情根本没那么简单,庾澄庆是福茂唱片的第一位歌手,也正是因为这个第一人,公司没有前车之鉴,他自己也毫无经验,所以走了不少弯路。

准备第一张唱片,一年多的时间里,庾澄庆四处奔走,请教乐坛前辈。

当时福茂公司还没与他正式签约,本身就为未来忐忑不安的庾澄庆偏偏还遇到了说他根本不适合当歌手的前辈。

“那一次把我整个人都打碎了,因为你知道学校功课不怎么样,那唯一就觉得音乐是我最突出、最有成就的地方。

结果被他一巴掌打到地上爬不起来,整个人打碎了。”

可少年总是一往无前。玩是第一位,开心是第一位,做自己喜欢的事是第一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便是少年庾澄庆。

1986年终于出了第一张专辑《伤心歌手》,专辑中的歌词、谱曲、编曲和演奏都是由时年25岁的庾澄庆一手包办。

在台湾,刚一出道就包揽创作和演唱的歌手,庾澄庆是第一个。

△《伤心歌手》专辑

那张专辑只有十万张的销量,不多,但却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反响,也是由此,福茂公司终于正式与庾澄庆签约。

这也是福茂唱片签下的第一位歌手。

此后福茂唱片发展壮大,创造出很多歌手、偶像,成了台湾乐坛不可忽视的老牌音乐工厂,都是从这里开始,从庾澄庆开始。

多年后他还总是会提起当初的打击与困难,不过语气中总是带着一种庆幸:

“说老实话,我做了这件事,我到现在都觉得我的人生里面能够把自己的兴趣事业结合,这是我这个人这一辈子最幸福的地方。”

不过开始的三张专辑都是叫好不叫座,其实那几年庾澄庆不仅没被观众认识,还没挣到什么钱。

这一切都是源于庾澄庆对音乐的一种执着:

“因为以前的这个华语流行音乐都是比较轻软的,风花雪月那种东西,因为我当时做音乐就是抱着这种“风花雪月”不满意的态度。

就觉得这歌怎么这样啊,如果怎么弄会更好,所以你把很多不满意都灌注在自己的那个专辑里。”

△《报告班长》主题曲封面

这种不满就催生了许多的创新,像第一张专辑里用他沙哑的嗓音大玩摇滚风与舞曲。

1987年的《报告班长》又引起了华语乐坛PAP风潮,他也因此得意的称自己为“华语乐坛饶舌第一人”。

还有98年的“哈宝宝”,那是华语乐坛第一位虚拟歌手,放眼整个世界也是先锋之举。

△《哈宝宝》封面

不过在当时,这些过于先锋的音乐形式没能让他收获很多的歌迷。

直到1989凭借《让我一次爱个够》,斩获40万张的销量,还被张学友翻唱,成为当年香港年度十劲歌金曲之一,庾澄庆这才真正开始走红。

等到92年他携这首歌登上春晚,被大陆观众熟知,名气一度达到顶峰。

那是他最红的时候,也是他马上就要撑不下去的时候。

之后,庾澄庆陆续发行了《改变所有的错》、《管不住自己》、《顶尖拍档》、《老实情歌》四张专辑,专辑张张精彩,也一直都有创新。

△专辑《改变所有的错》

但这种高频率的创作,再加上当时唱片行业的没落让他的创作进入了瓶颈期。

彼时的庾澄庆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整个人就有点像一个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

恰巧此时,有人找他一起做一档综艺节目,“找不到方向”的庾澄庆这就抓住了这一块“浮板”。但他不愿做前人都做过了的事情。

△专辑《管不住自己》

“我就跟他开条件,我说我不要玩游戏,什么砸蛋糕、泼水的那些,我希望里面要有音乐性的东西。”

于是便有了这档《超级星期天》,庾澄庆把音乐与综艺相结合,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节目大获成功,他还因此获得了金钟奖。

△《超级星期天》,左二为庾澄庆

新的环境还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土壤,瓶颈也由此打破。

庾澄庆正式回归乐坛,凭2001年的《海啸》获得金曲奖。

同一年,伴随着《流星花园》席卷全亚洲,我们也听到了那首《情非得已》。

小半生的音乐历程,几经波折,庾澄庆从不在意,一转身又是一个新的形象。

后来人们问起他为什么如此百变,他这样回答:“玩音乐是第一,一定要玩。”

世事浮沉,我不管你,我只愿意嬉戏于此,做一个顽童。

当然一颗赤子之心也不是能够永远无忧无虑,他与伊能静恋爱14年,成婚9年,过往的人生中有23年都纠缠在一起,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09年离婚后,庾澄庆一度落寞,但他从不张口提及婚姻中的问题,每每说到前妻都只有祝福。

但始终是有不舍吧,毕竟他曾冲破重重阻碍才娶到当初那个让他一见钟情的姑娘。

记得那年的《春泥》,伊能静填词,庾澄庆作曲,一出琴瑟和鸣唱的便是他们的爱情。

此后多年庾澄庆一直单身,直到2016年才重组家庭。

如今57岁的庾澄庆,又收获了温暖的家庭,因为常年坚持运动,无论是身体还是容貌都丝毫不显疲态。

△庾澄庆骑行照

走了很久,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有过许多伤心事,但他还拥有爱的能力,还敢转身寻找幸福,这何尝不是因为他那颗年轻又勇敢的心呢。

48岁那年,庾澄庆发了一张专辑叫《到死都要十八岁》。

△《到死都要十八岁》专辑封面

他说这就是他入行以来,一直贯穿于己心的感受:

“当你在舞台上的时候,永远要把自己最年轻、最有活力,18岁的感受表现出来,同时我也鼓励自己。

在创造的时候,不要因为自己的资历或者是自己年龄而受到限制,反正写歌嘛,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写什么。”

18岁,象征着庾澄庆那颗永远活力的心,也代表了很多特别的意义。

庾澄庆的十八岁发生了很多事。

那一年他去工地搬砖、打零工赚钱买了一把吉他,吉他和其他乐器一起放在地下排练室。

△庾澄庆所在的顶尖拍档乐团旧照

有一天台风,排练室被淹,他冒着生命危险跑进地下室救吉他,可好不容易找到那把吉他,吉他早已被水泡坏。

后来他找人把吉他修补好,一直收藏在家中。

那一年他的乐队经历了几年的磨合更为成熟。

他们到一个地方表演,一曲过后观众们意犹未尽,不仅拼命鼓掌,还让他们“安可”。

下了台还有人和他们握手,找他们签名。那是庾澄庆的音乐第一次被人认同。

十八岁的庾澄庆介于少年与成年之间,那个年纪里,他的音乐热情刚刚发芽。

那个年纪里,他看世间万物都可亲可爱,那个年纪啊,过于绚烂,以至于让他此后余生都没能再忘怀。

周伯通一生天真,活的像一个孩童,在许多人眼中状似疯癫,可武功却达到巅峰,在最后一次华山论剑时,得“中顽童”之号,成为 “天下五绝”之首 。

一生随性烂漫,武功却至臻化,这是境界。

而那个高声喊着“我永远都是18岁”的庾澄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卸下一身伤痛,抖落一身尘埃,然后转身对着观众举起一个摇滚礼,笑容灿烂,似少年归来,又似少年从未远去,这也是境界。

有些人不必平稳,有些人不必安然,有些人的确不会被岁月侵蚀,有些人永远是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