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一条宋代留下的街道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护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西路,面积约116.5公顷,是目前苏州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而今平江路的格局和宋代开宝8年流传下来的《平江图》几乎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依然是河街相临的“双棋盘”布局。


街区内有文物保护单位9处,控制保护建筑43处,历史上的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也曾生活于此。潘世恩、潘祖荫、潘麟兆、洪均、顾颉刚、唐纳等都和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礼耕堂是徽商潘麟兆的老宅,他到苏州经营茶叶、丝绸、人参等。潘家有三个儿子,最小的潘元纯,离开苏州,闯荡北京,乾隆年间的京城“瑞蚨祥”成就了姑苏“富潘”的第一桶金。那时的京城皇族权贵族对苏州丝绸十分青睐,绸庄生意红火。礼耕堂前就是潘家保存完好的砖雕门楼之一,上面镌刻“秉经酌雅”四个大字,刻有乾隆五十二年款。书云:左右兜肚起凸线香熏图雕饰,周饰回纹边。整体造型美观,上部雕刻华丽,下部稳重简洁,保存完好

纽家巷潘宅,是潘世恩的家,乾隆五十八年殿试夺魁考中状元,从此官运亨通。说起这宅子,里面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潘世恩一生大半在京为官,在苏州老家时日不多。潘家老宅原在苏州玄妙观西之海红坊,相传他在高中状元后,有一次皇帝召见,问及家居何处,他一时惶恐误说成了“苏州玄妙观东”。一言既出,为避“欺君之嫌”,急命家人速购观东宅第,于是买下钮家巷凤池园西部作为“状元府第”。
在长度只有1092米的河道上,有古桥很多,从南起的石板桥的苑桥,北至石拱桥的胡厢思桥,十多座石桥横跨东西。更有水井横在路中间,其实有些井原来在房子里的天井中,后来修路把临河的房子拆了,井就“跑”到马路上了。
住在这里的居民还是习惯在河边做事,搬一小板凳坐在门口,生炉子、摘菜、洗衣服,构成了江南最日常生活画卷。
千年石桥见证着昨天和今天的爱情故事。
庭院深深深几许,远方的客人找到了诗意的栖居地。
流传了600年的地方戏——昆曲,今天有了一座博物馆静静的在平江路的深处等着你。
如今延伸的北段正在逐步修缮,在不久的时间里,你可以坐着船去看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