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代以来就是宝,苏州“金山”消失了......


我国宋至元代初期用武康紫石建桥,在经历了元明时期使用青石(石灰岩)的阶段后,至明代中期以后已完全使用花岗岩建桥,称作“金山石”,产地在苏州。

据苏州《吴县志》记载,金山“初名荣坞山,晋宋年间凿石得金易今名,山高五十丈,多美石,巉巉高耸,皆碧绿色。”

当地居民开采金山石的历史非常悠久,大致始于晋宋,盛于明清,至上世纪三十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八十年代达到全盛。

清代中叶以来,苏州古城内外的桥梁、花园、府第、寺院、陵墓、城基等各类建筑原本广泛使用的青石几乎完全被金山石所取代。著名的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大厦等大型建筑的基石和贴面石材均采自苏州金山。

1926年前后,金山浜约有石匠二百余人,在隆隆石炮声与叮叮锤凿声中,共计十万余块金山石料被运往南京用于修建中山陵。在美国纽约兴建的苏州园林式古典建筑“明轩”,也曾大量使用金山石作为建材。

最后仍坚持在老金山浜的民居,建在岩石上。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开山采石中被“肢解”的大量山体,已成为苏州生态环境难以愈合的创伤。

最后的金山遗迹,建成寿桃湖景区。

上世纪金山老照片。@枫桥清水!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