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花费千亿要打造的“新物流”,深圳有家公司早就办到了……

2018年7月24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上半年物流运行数据。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31.1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19万亿元,同比增长6.7%。从物流需求看,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力持续增强,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物流需求分别增长11.6%和9.2%,增速比工业品物流需求高出 4.9 和 2.5 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全国物流降成本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物流降本增效工作阶段性成效显著。2013年以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连续5年保持下降,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4.5%。近期行业协会对重点物流企业负担及营商环境的调查显示,企业对近几年政府采取的物流降本增效措施总体肯定,对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方面是物流行业总额的整体上涨,另一方面是物流服务的降本增效,这种看似矛盾的场景,正是中国物流行业共同面对的现状。

物流行业总额的上涨,与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速度是同步的,经济发展越快,人们对于消费的需求就越高;消费需求越高,承担运输功能的物流行业总量就会节节攀升,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就更加光明。

与此同时,物流效率问题,一直都是中国物流行业挥之不去的难题。现阶段的物流效率,已经不能满足国内消费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物流速度、物流安全、物流服务等问题,成为物流行业与消费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消费市场开始督促着物流行业,在节省物流成本的同时,能够提升物流效率。

2018年6月,一年一度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在杭州举行。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出席会议,详细阐述了“新物流”的概念,并当场宣布阿里巴巴与菜鸟网络将花费上千亿元,打造“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

01

“新物流”新的是大数据

而不是人工智能

无论是“新物流”还是“智能物流”,都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目前社会上最火的两大新技术,一个是大数据,另一个是人工智能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大数据是当下所有互联网新技术的基础,其中,当然也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正是基于大数据的不断学习,而成长起来的。

在各类媒体炒作的新闻之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却少见有人提到大数据。不论是阿里的无人搬运车,还是京东的送货机器人,出风头的永远都是人工智能。

这种情况其实不难理解,毕竟媒体眼中的新闻,永远都是最有噱头的那个,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好奇心。而大数据,由于自身对普通人的技术门槛和不可具象性,就像盖房的地基一样,撑起房子的是它,埋在土里的也是它。

但是,人工智能的天然缺陷,导致了它只能作为噱头,存在于新闻媒体的头条之上,而不能像大数据一样,实际运用于物流行业之中。人工智能的这种缺陷,在内部操作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影响,真正投入到公共区域中去,却很难实行。这种天然缺陷,叫做

“法理”

任何一项大规模投入市场的新鲜事物,都逃不过“法理”二字的限制。“法”,是指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允不允许人工智能大规模地上路;“理”,是指普通人是否做好了迎接人工智能大规模出现的准备。以共享单车为例,自大规模投入市场以来,不断引起政府和社会的争议,到现在只剩下最后的两三个独苗在苦苦支撑。单车,这种出现了上百年的事物,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更遑论发展没几年的人工智能了。

而大数据技术,借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和载体,则不用太多担心面向社会的问题,可以无缝对接当下的互联网技术。

综上所述,至少在未来可见的几年内,“新物流”新的是大数据,而不是人工智能。

02

“新物流”最终要靠实际效果说话

而不是输出概念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物流行业的革新者来说,也同样如此。

阿里称之为“新物流”,京东称之为“无人物流”、其他物流友商称之为“智能物流”……名字不一样,意思却都大体相同。

只是,单纯的输出概念,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对于新物流来说,最终还是要靠实际效果说话,在解决物流速度、物流安全、物流服务三大痛点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马云豪言投入的千亿资金,正是在效果的预估与导向之下,通过精准计算,得出来的结论。

03

马云号称千亿打造的“新物流”

深圳有家公司早就办到了

事实上,马云本不必如此麻烦。

号称千亿打造的“新物流”,深圳有家公司早就办到了,这就是跨越速运。

首先是物流速度,跨越速运凭借着自身拥有的机场调度中心、航线自主权、11架货运包机、1.5万运输车辆、5万余名员工和遍布全国的3000多家服务网点,首度在行业内对客户提出了“限时未达,全额退款”的承诺(因交通不便,偏远地区,或天气、环境、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不能准时送达的除外),并率先推出三大时效产品:当天达、次日达、隔日达,同时更为客户推出独具特色的贴心服务:24小时取派件。

其次是物流安全,跨越速运自主开发的综合现代化高端物流网络信息系统,即“三系统一体系”:物流系统 -机场航班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既可以实现车辆中每票快件随时定位以及距离客户公里数,方便服务客户全程跟踪,做到让客户“心里有底”,知道自己的货物到哪了;还可以全天候实时监控车厢内、分拨中心的货物运输情况,第一时间消灭安全隐患,把控运输的各项环节,做到统一管理和规范操作。

第三是物流服务,跨越速运呼叫中心每月的话务处理量上百万,今年将加大科技投入,于下半年启动AI机器人,届时可以提高50%话务效率。下一步还将上线语音质检、语音机器人等功能。

都在说“新物流”,但真正做到“新物流”的物流公司却寥寥无几,号称物流行业“黑马”的跨越速运,直线超车,目前处于智慧物流创造行业一骑绝尘的领先位置,未来也必将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