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行业深度报告:需求高增叠加供给钝化,高景气周期正在途

供需格局优异,有机硅景高景气周期在途。截到2018年7月29日有机硅DMC最新报价35000元/吨,同比增长79%;价差为22898元/吨,同比增长147%。有机硅行业正处于高景气周期,主要是源于行业供需格局的优异。短期来看,有机硅淡季行业检修,开工率下降导致价格坚挺,而原材料价格下行带来价差仍在扩大,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长期来看,供给端,国内外产能产能增速趋缓,开工率无上升空间,企业集中度持续上升;而需求端,内需持续高增,外需增长强劲,推动有机硅需求高速增长,有机硅高景气周期有望持续。

原文来自皮匠网,关注“三个皮匠”微信公众号,每天分享最新行业报告

n 供给端:国内外产能增速下降,开工率无上升空间,企业集中度持续上升。(1)产能增速趋缓。国内方面:16年国内产能负增长,17年产能仅通过技改增长10%,18年无新增产能,装置最早投产在2019年下半年,预计在此之前无新增产能冲击;国外方面:海外有机硅产能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1.84%,且到2020年预计海外无新增产能投放,处于产能周期底部。(2)开工率向上弹性有限。2017年国内有机硅单体企业开工率持续保持80%以上的高位,2018年Q2更是高达94%,开工率已无向上弹性;且当前行业处于淡季检修期,行业开工率有望大幅下降。(3)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产业链一体化加快布局。当前行业仅剩12家企业,整体竞争格局不断优化,且未来规划产能扩张都来自于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n 需求端:内需持续高增,外需持续强劲。内需方面:我们从两个维度分析有机硅的高需求。(1)从下游消费结构来看,硅橡胶和硅油推动有机硅需求高增长。硅橡胶和硅油是有机硅两个最大的需求领域,需求占比分别为68%和20%。两者产能和产量均保持高增长态势,2017年产能增速分别为11.2%和18.5%,产量增速分别高达11.6%和12.7%,从而推动有机硅需求高增长。我们预计随着后续硅橡胶和硅油产能和产量的持续增长,有机硅需求有望保持高增速。(

2)从下游消费领域来看,建筑、电子、纺织、汽车与医疗分别占比达36%19%16%7%。在当前货币政策和政策政策均趋向于边际宽松之时,我们认为下半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仍然将维持较高的增速,带动建筑领域需求维持增长态势,而电子和纺织领域持续高增,推动有机硅需求持续向好。外需方面:海外主要有机硅单体厂商设备日趋老化且开工不稳,从而推动我国有机硅单体出口增速加快。2017年出口增速达53.41%,2018年有机硅出口延续了2017年的增长势头,一季度出口量同比增长了59.26%,为2012年一季度以来的单季新高,我们预计后续将维持高增态势。

n 成本端:成本支撑价格中枢抬升。每生产1吨有机硅中间体DMC分别需要消耗0.58吨的金属硅和1.3吨的甲醇,以现阶段价格计算,金属硅和甲醇分别占有机硅中间体DMC材料成本的52%和27%。(1)金属硅价格中枢有望上移。受益于下游需求的高增长以及供给端的温和,叠加成本的支撑,我们预期金属硅价格中枢有望保持高位。(2)甲醇价格中枢有望高位。甲醇供需格局仍旧向好,其中需求端受益于MTBE、甲醇制氢等需求增加,而供给端由于环保等因素将持续受到压制,成本端由于天然气上涨导致成本曲线提升,预计甲醇中枢仍有望上移。

n 投资建议:我们重点推荐新安股份。公司是我国第二大的有机硅单体企业和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草甘膦产能8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34万吨,折合

DMC权益产能14.5万吨;公司一体两翼,氯循环一体化优势明显,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加大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比重,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其次,我们建议关注合盛硅业,公司拥有金属硅产能35万吨,产能规模世界第一,拥有有机硅单体产能36万吨,折合权益DMC产能17.1万吨,是全国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硅基新材料企业,硅煤电一体化经营成本优势明显。根据我们对于业绩弹性的测算,按照弹性从高到低,我们建议关注合盛硅业(603260)、新安股份(600596)和三友化工(600409),DMC每涨1000 元/吨,EPS 弹性分别为0.18元、0.14元和0.04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