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营救》中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相处的正确打开方式

老美的片子,不是在拯救,就是在去拯救的路上,拯救生命、拯救地球、拯救宇宙。

《摩天营救》跟拯救地球拯救宇宙相比,格局似乎小了那么一点,因为威尔只想拯救自己的老婆孩子。

但从难度上来讲一点也不比拯救地球拯救宇宙小。

毕竟威尔只有一条腿,要爬上200多层高楼,在火海中玩高空蹦极,吓得人耳朵缩小几圈。

不过我想说的不是这些,我想说的是威尔一家的相处模式。

电影开始,威尔问两个孩子,爸爸最爱谁。

“我!”

“我!”

两个孩子争相回答。

“还不够自信坚定。”威尔说。

于是两个孩子更加大声:“我!”

但当威尔妻子出现,哎哟我去,夫妻俩那叫一个腻歪。

俩孩子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写着呵呵二字:

“你最爱的明明是老妈!”

电影最后,威尔终于脱险,夫妻相见,当众拥吻。

俩孩子脸上又露出那种表情:

“呵呵,受不了,腻死了啦!“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外国常见的家庭模式,但这无疑是正确的家庭模式。

只可惜在中国,血缘大于一切,所以亲子关系自然也大于夫妻关系。

中国很多家庭关系总是习惯性地被分裂成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母亲与孩子的关系。

至于父亲和母亲,他们之间通常没什么关系。

记得之前曾在某单位上班,有次让填直系亲属表,某些事情上有优惠。

一男同事说:“为啥老婆也是直系亲属?我父母我孩子跟我都有血缘关系,我老婆跟我有什么关系,凭什么是我的直系亲属?”

提这个不是要指责批评谁,只是想说,在中国,有这种想法的人绝不是少数。

即使其中很大一部分不会这么激烈的说出来,但平时一言一行莫不表明他们内心就是如此。

比如在母亲和妻子有矛盾时,多数男人都会选择站在母亲那边,因为:老婆可以换,老娘只有一个。

比如狐朋狗友开玩笑时常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即使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了,还能流行起两个词:繁殖式婚姻、丧偶式育儿。

这充满唾弃和怨气的两个词,却是如今大多数婚姻生活的现状。

所谓繁殖式婚姻,就是说恋爱结婚目的以生娃为主,至于爱情,有没有不重要。

没有爱的婚姻,身处其中的各方幸福指数又能有多少,大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出现了丧偶式育儿的说法。

不是“男主外女主内“,而是“丧偶“式育儿。

用了这两个字,其中包含的怨气可想而知。

如果夫妻之间有足够的爱,怎么都不至于让育儿的担子完全落到其中一方身上。

这种夫妻关系让路于亲子关系以及一切血缘关系甚至兄弟朋友关系的婚姻模式,其实摧残的不仅仅是夫妻本身,更包括孩子,尽管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

因为哪怕你再爱孩子,对孩子再好,但只有当夫妻恩爱了,家庭的氛围才会温馨,也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果夫妻形同陌路,孩子也是会没有安全感的,他们很多时候比大人更敏感。

更重要的是,夫妻关系淡漠,双方或其中一方,大多数是其中一方,就容易过度关注孩子,把精力倾注在孩子身上,于是培养出一批巨婴。

培养出巨婴就完了吗?

当然不是。

当巨婴结婚,成立家庭,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自然是没那么容易断的,于是便要插足子女婚姻,干涉子女生活。

从而带来婆媳关系危机,影响子女的夫妻关系,然后继续导致子女的另一半将精力过度倾注到孩子身上……

循环往复。

非其中一方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不能终止。

真是想想都让人瑟瑟发抖。

而像《摩天营救》中威尔那样,夫妻恩爱,孩子沐浴在爱中长大,身心健康,自然也懂得如何爱人,如何自立,成年后也不会与原生家庭割舍不断从而导致新家庭的危机。

当然,夫妻恩爱很多时候需要机缘。

但夫妻关系应该大于亲子关系这个观念,需要被更多人认同。

因为这其实是更有益于自己和子孙后代的事。

最后,说点关于电影本身吧。

反正核就是那个千篇一律的核,翻不出什么花来,主要看视觉效果。

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如果恐高,建议就算了。

因为真的好恐怖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玻璃栈道、高空蹦极、攀岩等一系列刺激项目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全程拉着耳朵看,怒伤肝恐伤肾,肾通耳,好怕把耳朵吓小了呀。

电影看完,我儿子问了一句话:

“妈妈,那个演威尔的演员,是真的只有一条腿吗?“

我笑个半死。

不过巨石强森简直堪称劳模,他怕不是真想竞选总统哦,这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