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富管理的四个故事

有句话叫做“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不一定非要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做,在平常,我们也可以像挖井一样,一点一点地去理财。等我们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会迎来爆发,拥有属于自己的井。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和尚挑水的故事

从前,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甘甜,小河边上两座山上的和尚,都到这里来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也都熟悉,成为了朋友。一天,一座山上的和尚下来挑水,但是没有见到另一座寺庙的和尚,以为他们是有别的事情,耽误一天,也就没有当回事。但是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他们着急了,担心出什么事,就都到那座寺庙看个究竟。

当他们来到这座寺庙之后,发现,所有的和尚都悠闲的打坐参禅,气色都很好,他们不解,问其原因,于是,这座寺庙的和尚带着他们到了后院,指着一口井说:“我们以前每天做完功课之后,都会来到这里打井,已经持续五年了,前两天刚打通,也是为了以后老了,走不动了,还可以有水喝。现在井打通了,我们每天做完功课之后,也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领的薪水和奖金,就是在“挑水”,但是有心人,会在下班之后“挖井”,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有计划地“管理”起来,这样,等我们老了之后,才会有充足的财富保障。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所以,在我们还能挑水的时候,也要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卖房炒股的故事:曾暴赚30倍,曾千万打水漂

每次牛市来临,“卖房炒股”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网上被疯转的《我的4次卖房炒股经历》一文,其作者雷先生讲述了他卖房炒股的经历:不仅错过了一波房地产牛市,随后的股市暴跌也让他的财富灰飞烟灭。

2012年,他第三次卖房,成都的一套41平米房子卖价32万元,归还贷款后,实际到手20万。加上自己的积蓄30万,雷先生靠着这50万,从2012年12月到2015年6月,利用全程一倍融资杠杆,两年半时间赚了31倍。

雷先生在文章里说,在达到1600万后,2015年6月初,他经过两河森林公园那里的保利别墅区,看到在卖别墅,每幢400多万的样子,差点下手买一栋。可又觉得,身边不少认识的人都是几千万身家,自己起码也要做到2000万之上才享受啊。一念之差,股市暴跌时爆仓,他继续过苦行僧似的生活。

在雷先生看来,自己卖房炒股不是赌,他在文中写到:如果2015年股灾里恰好买到停牌后复牌能不暴跌的股票,那么,资产就能保住。因此,他在2017年第四次卖掉了自己仅有的一套房子炒股,等待“命运的裁决”。

雷先生的案例非常特殊,也非常典型。财富管理里很重要的一门课是: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不管是卖房炒股,还是全部的资产拿去炒房,其实道理都一样,就是把鸡蛋放到了一个篮子里。如果系统性风险来临,面对的或将是“灭顶之灾”。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永续经营”之道

“要经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导致衰退,经常要有富不过三代的警觉。”这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常说的一句话。熟悉王永庆的人都知道,他一生都梦想实现企业“永续经营”。

王永庆共有3房妻室、12名子女,三房之间关系疏离,第二代成员分散各地。2008年王永庆逝世后,家庭遗产争夺及119亿新台币的遗产税(约合25.6亿人民币)曾掀起一阵风波,但得益于王永庆生前对企业传承精心规划的成果,过去几年台塑集团不但持续发展,旗下上市公司股价还稳健上扬。

除了设立职业经理人与家族成员共治的七人决策小组外,他还设计了一套有助于“永不分家”与“永续经营”的股权体系。早于1976年,王永庆以捐赠台塑股权的方式成立长庚纪念医院。长庚医院是“台塑四宝”的主要股东,由于“台塑四宝”彼此交叉持股,并以金字塔结构控股其他下属企业,王永庆成功地将王氏家族对台塑集团的控制权集中于长庚医院内。

长庚医院作为财团法人公益基金,依台湾地区法律,其董事会由家族成员、社会贤达和医院专业人士组成,各占1/3席位。家族成员争权难免,但无人能在缺乏理事会绝对多数支持下获选为决策小组成员,或成为集团旗下企业的领导。除了长庚医院,王永庆还通过设立公益信托(Charitable Trust)、海外设立家族信托(2005年,New Mighty US Trust)等方式来处理财产,避免子女在继承中因争产而影响“永不分家”与“永续经营”的目标。

在发展台塑的过程中,王永庆不忘民生,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投入巨资,显示出一颗华夏子孙的赤子之心;在子女教育上,他秉承“止于至善”理念,言传身教,几个子女均已成为商界翘楚,三女儿王雪红更是被视作台湾新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王永庆的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传承,是现代家族企业治理的典范,其企业治理理念、子女教育与传承工具的有机协同,为他一生追求实现企业“永续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巴菲特:复利滚雪球的奇迹

巴菲特的财富故事和有关财富的金句时常会被众人津津乐道,他的哪些致富经可以“为我所用”呢?

1956年,巴菲特27岁,手握14万美元在投资界初出茅庐(按美国CPI数据推算,相当于2017年的120万美元,约合750多万人民币),到了62年后的2018年,巴菲特的财富增加到875亿美元,成长了62.5万倍。综合1965-2017这50多个年头来看,伯克希尔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9.1%,远超标普指数的9.9%。

巴菲特的成功秘诀是什么?答案众所周知——复利。爱因斯坦曾说过“复利的威力比原子弹还可怕,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巴菲特在30多岁的时候就明白了复利的重要性。1963年,他在写给合伙人的信中说:“我们的合伙基金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要以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复利增长,而且长期资本损失的风险比主要投资公司更低。”

1994年10月10日,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演讲中说过一句关于复利的至理名言,他说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山下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只要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而且雪球粘的适当紧,最后雪球一定会变得很大很大。还有一句更精炼的金句叫“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巴菲特用滚雪球比喻通过复利的长期作用实现巨大财富的积累,这个比喻里,“雪”指的是投资,“湿度”就是投资收益,“斜坡”是坚持投资的时间,斜坡越长,时间越长,复利效应就越明显。

有人总结巴菲特的致富经,简而言之:时间x复利=财富“原子弹”。复利效应就是财富核裂变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