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中国,前进!老电影《董存瑞》中,他饰演董存瑞让英雄永恒

上世纪出生的人大多看过这样一部经典老电影:一位解放军战士单手高高举起炸药包,拉响导火索,然后高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

如果问这位解放军战士是谁,上世纪出生的绝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说道:董存瑞。是的,他就是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6班班长,1948年在解放战争时期舍身炸碉堡英勇牺牲的董存瑞。

1955年,为了宣传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国家电影局决定将英雄形象搬上银幕,电影剧本完成后,任务交给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并决定由导演过《智取华山》的著名导演郭维来执导这部影片。

郭维愉快接受了任务,几经周折却没有找到饰演董存瑞的合适人选,有一天,他到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挑选演员,在食堂吃饭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长得嘎巴精干、一笑一个酒窝的人,这个人就是张良。

张良原名张庆铸,1933年8月18日生于辽宁本溪。他从小就爱好文艺,小学时曾在《兄妹开荒》中饰演哥哥。1948年也就是董存瑞牺牲的那一年,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长春、沈阳的战役中经受了战争锻炼。1949年,他随部队来到北京,在卫戍师宣传队任演员,演出过《气壮山河》《钢铁战士》《战斗里成长》等话剧。1950年在朝鲜前线战地宣传队任演员,1952年后,任华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演员。

为什么导演一眼看上了张良呢?原来,董存瑞生前留下了唯一一张照片,那是从日本人颁发的“良民证”上抠下来的,眼前的年轻人酷似照片上的董存瑞。

然而,1955年春,各大军区文工团进行整编,此时作为抗敌话剧团演员的张良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复员回家了。这就是命运。

郭维了解了张良有多年部队生活和舞台演出经历后,找到张良。当导演说明来意,张良喜出望外,要知道,他是一个即将复员的人,突然天上掉下一个饰演主角的机会,并且将要饰演的是心目中的大英雄董存瑞。

试镜后,电影局领导和导演在审看样片后都认可了由张良来饰演董存瑞。但让导演想不到的是,看了试镜后的影像,张良却没了底气,对能否演好董存瑞没有了信心,然后找到导演说自己不想演这个角色了。原因是,在张良心目中,英雄都是气概豪迈、形象高大的,而自己小个子、小鼻子,尤其那双小眼睛,一笑眯成一条缝,自己能担当起这么一个大英雄的角色吗?他说:“要是我演的‘董存瑞’是这个样子,全国人民都不会饶过我。”

原来是因为这个。导演开导他说:你不应该把董存瑞神化了,英雄也是普通人,重要的是要把英雄的思想品质演出来,形象是次要的。

导演的话打消了张良的顾虑,从此他全身心投入到了董存瑞形象的塑造上。但由于以前自己只是一个话剧演员,从未拍过电影,那么近距离地对着镜头说话、表演让他很不习惯,但慢慢地,凭着自己的热情和毅力,他很快克服了这个困难。

电影中最重要的一场戏就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那一段。为了节省经费,一些战斗场面都是在长影院子里临时搭建的。拍摄时,众演员都没有觉得是在拍戏,而就跟真实的战斗场面一样。当看到机枪扫射下临时演员们一排一排滚下来,张良热血沸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手托炸药包,喊出了那句激励了几代人的“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话。

1956年,电影《董存瑞》在北京首映,郭维导演和张良等几位主要演员出席了首映仪式。电影结束时,观众们拥上前来,紧紧抱着坐在观众席上的张良,电影院里哭声一片。这样的场景,许多人可能认为小编写的夸张,其实,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就如同现在我们某邻国的民众动不动就聚众痛哭一样。

1957年,张良因主演《董存瑞》一举成名,在文化部举行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时,影片《董存瑞》获一等奖,他本人也获得演员个人一等奖金质奖章。

张良与妻子、著名编剧王静珠因戏结缘,后来结婚。1957年反右时,因替长影几位导演说公道话,他受留党察看两年、行政降一级的处分,被下放到连队当兵改造。1969年,增定他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被勒令复员回乡,在老家本溪木材厂当了一名搬运工人。从此,夫妇二人开始了相依为伴的艰苦日子。

1972年11月,张良恢复党籍、军籍,彻底平反。珠江电影制片厂请张良到珠影工作,于是,他们举家迁住广州。之后,在主演了影片《斗鲨》后,他改任导演,执导了《梅花巾》《逃港者》《破烂王》《女人街》《特区打工妹》《白粉妹》等电影。

2005年,在国家隆重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系列活动中,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全国50名)。

如今,张良、王静珠夫妇享受着退休后的安宁生活,被公认为中国影坛的“恩爱夫妻,神仙眷侣”。(右一为张良,左一为王静珠)

今天,8月18日,是老艺术家张良的生日,让我们祝福张良生日快乐,祝福这对老艺术家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