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靖童《幻月》,王菲热泪盈眶丨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滋养是这两个字

窦靖童

———— / RESONANCE / ————

很多年前,记者采访霍金,问他人世间最让他感动的是什么,霍金认真思考后回答:遥远的相似性。

多么动听的一个回答啊,遥远的相似性,它既让人自知人生而孤独,又让人有一种被治愈了的感动。

任何关系,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懂得。

特别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这种共鸣,是多少金钱和财富都换不来的。

01

比起夸奖,王菲的解读更动人

最新一期的《幻乐之城》,窦靖童唱演了短片《幻月》,这部短片的导演是她的好朋友麦子,两个年轻人,在一个综艺节目中要共同合作表达出这么一个需要时间体会,寓意深邃的作品,实属不易,但从现场的效果来看,这部作品无论是在实验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窦靖童表演完后,王菲抹了抹眼圈,整个人边鼓掌边“嗖”地站起来走到台上拥抱了窦靖童,并大赞女儿:“这个是《幻乐之城》有史以来最点题的一个作品,命题有点深刻,非常完美,反正我是非常满意的。”

语速和平常母亲一样热切啰嗦,甚至不顾主持人的插话,一定要讲完自己要讲的话,在何炅连忙上前挥着手扯王菲连说四次“冷静一点…”后,王菲理直气壮地回道:“不是,我很冷静,我也很客观,不是因为她是谁的谁。”

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天后王菲,不是华语乐坛的神话王菲,更不是高冷仙气的王菲......而是一个看到孩子取得好成绩而欢呼雀跃,内心无比自豪的普通妈妈王菲。

平常惜字如金的王菲突然如此情切,难免让人觉得有护犊子嫌疑,但是听完她对窦靖童《幻月》的解读后,才深切的感受到,这大概就是一个母亲对于孩子最高级别的‘懂得’了吧。

“其实每个人最难玩的游戏就是你们自己的人生,你们一直在过关,但是你们一直重来,因为很多东西过不去,一直重来。有没有想过怎么才可以过关?什么时候才可以不over?”

这是王菲对《幻月》的解读。

听完妈妈的解读,窦靖童原地蹦跶了一下,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

就像周星驰曾在接受柴静采访时问道:“你有这个感觉吗?柴静说:“对”的时候,周星驰说了几个谢谢一样,那种被‘懂得’的感觉真是可遇不可求啊,又迷人又美好。

演唱中,有一幕是全黑,聚光灯打在窦靖童和她背后出现的一个提剑蒙面人身上。

在矩形框里穿梭,彼此在肃然前行中暗暗窥视,终于,转身,蒙面人的剑砍下来,窦靖童用双臂护住头部,荧屏上出现“Game Over”。

这一块,在后面导演麦子介绍创意的时候,谈到这是窦靖童跟她谈的一个经常出现的梦影——一个跟踪她的蒙面人。

蒙面的人可以说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恐惧,而对于窦靖童来说,这个恐惧也许是从小偷拍她的记者,也许是弥漫在她耳边无休无止的舆论,或者想要利用她获得名利的娱乐圈人,也可能是她在寻找自己时的所有质问.......

不管是外界的恶意非议还是向内的自我寻找,都是王菲人生中经受过的,窦靖童亦将经受。

短片表达的一切:猴子捞月,game over,羽毛上升......各种情境虚虚实实,亦真亦假,都是对人生的沉思与探讨。

这正是目前窦靖童所背负的一切,王菲都懂,比起母女,我更愿意用soulmate来形容她们。

书上的那些关于教育孩子的科学技巧,某些专家讲的育儿大法都无法与这种理解媲美,有时候,教育就是这么简单,“懂得”便足矣。

02

父母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是多少孩子的无奈

很多时候,父母是离孩子最近的人,却是最不懂孩子的人。

2016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对北京、黑龙江、广东和山东等六省一市的2万名家长和2万名初中生分别进行了家庭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

调查显示,有将近过半初中生认为“父母不能理解我”。

有一个在海南做小学老师的朋友(小芳)在她的课堂上问了学生们一个关于“你觉得父母哪些地方做的不好”的调查,学生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我喜欢画画,想让爸爸给我报画画班,爸爸却说有什么好画的,考个高分才厉害;

我不喜欢喝牛奶,妈妈却总强迫我喝,说可以长高;

我想穿漂亮的裙子,妈妈却说不要花那么多心思在打扮上,要花在学习上.......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个困惑:为什么我的父母不理解我。

不理解自己对画画的热爱,不理解自己有多不想喝牛奶,也不理解自己也渴望穿好看的衣服......

一和父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迎来的就是无休止的说教,久而久之,一点和父母沟通的欲望都没有了,因为无论如何自己的感受都不会得到父母的理解,父母渐渐地成为了那个离自己最近的陌生人。

去年,北大学子王猛(化名)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的新闻引起了热议,王猛在其2万字的长篇‘控诉’中,无一不透露着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得到不少人的共鸣,而即便如此,王猛父亲在接受采访时,仍然一副我们辛苦供他读书,他却这样对我们的模样。

他们始终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在意的是什么,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巴黎淘气帮

03

我懂你,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作家蒋方舟在她的短文《我和妈妈》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情。

高中时期,因为不知道如何和同学交流,同学也不理她,觉得自己做人很差,也丧失了快乐的能力,妈妈坐了很久的汽车和火车,拎着很重的水果和牛奶来看她,在宿舍里,我大哭大闹,不断的重复:“都是你害的,都是你把我变成这样一的一个人......”

妈妈也跟着我痛哭,情绪宣泄就像是沉默一样,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默认事情已经得到解决。

从此以后我在心里给妈妈下了解聘教练的合同,而我确信她收到了那封解约信。

这一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对女儿的郁闷,没有任何指责和否定,千里迢迢赶来陪着女儿一下午,多么难得的一种理解和安慰啊,比任何喋喋不休的说教都有效多了。

所以除了亲密,蒋方舟还用‘战友’这个词来形容她和妈妈之间关系。

她说,在妈妈面前,她可以毫无顾忌的展示自己最不愿示人的那一面,和妈妈置气,向她发脾气,因为无论如何,妈妈是那个最懂得她的人,也一直是那艘和她同时航行的船,在各自需要应对的风浪与狂风中,

两颗心永远都可以无缝的对上。

这种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共情和理解,足以让一个孩子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等到他羽翼丰满独自去飞翔时,也不会感到孤独,也是他成长路上最好的滋养。

当两个陌生人,看同一本书,欣赏同一部电影或驻足于同一个画面时,都会产生一种被理解,被懂得的感觉,正是这种遥远的连接,让孤独变得不再那么可怕。

而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有多少父母浪费了这种地理优势,把连接推给了遥远的陌生人。

巴黎淘气帮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在这里,为你分享提升妈妈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