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宫略》的美食是真的吗?清朝皇帝其实吃这些

最近宫斗剧又火了一把,身边好多人安利《延禧攻略》,我也给我妈充了视频会员, 抱着猎奇心理打开一看,居然还有点好看,服装造型、妆容、布景都很抓人眼球。

剧中的食物也令人印象深刻。相信看过剧的盆友们都不会忘记它——

藕。粉。丸。子。

编剧真是跟藕粉丸子较上劲了……

璎珞被高贵妃叫去,装疯卖傻吃了1碗藕粉丸子,试图蒙混过关。

贵妃岂是善茬,又上了7碗?????

心疼璎珞两秒钟

紧接着出现本年度最佳表情管理:

做戏做全套,为了打消高贵妃的疑虑,出了储秀宫的门儿还得拼命吃

这边吃边跺小jio jio的演技也是满分

璎珞有仇必报,陷害她的小宫女儿玲珑,也被藕粉丸子虐了一番

(太可怕惹,这部戏是不是需要分级!

当然除了藕粉丸子噩梦,剧中也有一些清新的食物画面。

乾隆爷命人从福建一路水运来荔枝树,原本几百颗到了京城只有数十颗

皇后娘娘当场就震惊了

娘娘大悦,办茶会,请后宫妃嫔来分享荔枝

(想想现在我们都能吃上这“妃子笑”,还真是有点小得意呢

撇开狗血(literally有狗)的宫斗情节,这一段光弄树影,一屋子花红柳绿尝荔枝品清菊饮的画面,真是赏心悦目。

今天来看看清朝的皇帝到底吃的是什么

先说正常的,按清代宫中膳食有份例规定的,皇帝每日份例为:盘肉二十二斤,菜肉十五斤,猪油一斤,羊两只,鸡五只,鸭三只,时令蔬菜十九斤,各种萝卜六十个,苤蓝、干闭瓮菜各五个,葱六斤。调料玉泉酒四两、酱及清酱各三斤、醋二斤。8盘240个各种饽饽用白面三十二斤、香油八斤、白糖核桃仁及黑枣各六斤,芝麻、沙橙若干。皇后及皇贵妃以下妃嫔、皇子等依等次递减。如无特殊情况,严格按份例供应,不得擅自增减。用膳时,皇帝坐北朝南,面前为一长方形上下两层大膳桌,桌上布满精美食具和菜肴,太监报菜名,皇帝有中意者,太监便盛入皇帝碗碟中。

慈禧太后用膳与皇帝类同。每日两顿正餐,照规定需上100碗不同的菜肴。另有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平常总在40至50碗左右。

看到这儿,有人就得问了:这么多菜,他们一个人吃的完吗?其实上这么多的菜,不单是为了体现皇家富有天下,更多的原因是为了不让人哪怕是近身宫女太监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菜,以防有人在菜中下毒。

所以,宫中另有规定,再好吃的菜,也不能吃超过三筷子(或者三勺)。如果皇上或慈禧看上哪道菜,布膳太监就盛一勺到他/她的碟里,如果评价这个菜还不错,太监就会再盛一勺,如果再盛第三勺,其他太监就会立即喊撤,这个菜十天半个月就不会再上桌了。看来,就是身为皇上,也不能对自己爱吃的菜大快朵颐啊。

当然,也有个别勤俭节约甚至抠门的皇帝,比方说——道光。这位平时穿着补丁衣服的皇帝,每餐吃饭不超过四个菜,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食肉。连为自己最敬重的皇后祝寿,宴请满朝亲贵重臣吃寿宴,每人面前也只有一碗打卤面。后来听说,为此次寿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皇后为此很高兴,因为道光帝曾明确规定:皇帝生日的万寿节、皇后生日的千秋节及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等庆贺礼仪筵宴都停止举行,这一次还算是破例了。

宫中正餐为早膳(早6时至7时)和晚膳(午12时至下午2时)。晚上6时另有一次晚点。其他时间可随意加餐。御膳膳单需由御膳房在皇帝用膳数日前开出,交由内务府主管大臣审批,而后照单准备。皇帝独自用膳。用膳时由御前侍卫向御膳房传膳,御膳房将膳食放在膳盒里或膳桌上,由侍卫抬送至用膳地点。这个地点并不固定,其实就是皇帝走到哪,太监就将桌椅板凳抬到哪,然后按规定布好菜点,经过验膳(插银板)、尝膳等程序后,皇帝开始食用。

由于这个地点不固定,宫内又大,往往传好的膳到皇帝那儿就都凉了,于是乎,如何让皇帝吃上口热饭就成了厨师和太监们研究最大热点。从清宫的膳单来看,皇帝吃的大部分都是一种叫锅烧的菜,所谓“锅烧”,其实就是把炖好的菜放入碗中,再放在一个特制的器皿中,底下有热水,保持着菜的温度不会凉。其实现在的食堂保持菜的温度跟这个原理也是一样的。

但是这种办法对于爱吃果香烤鸭、炙烤乳猪,小火煨羊腿;一天三顿离不开小烧烤的慈禧来说,就无疑只能吃凉的了。那个时候,也没有郭靖烤全羊,可以想在哪儿吃,就在哪儿烤。倘若当年的慈禧太后知道还有这种可以抬着特制烤炉到处跑的烧烤方式,恐怕也只能恨生不逢时,哭晕过去好几回了。

【好生活 选出口】万物岛是一个出口商品集成销售的高品质生活类品牌,甄选符合国际认证和原产地资质的出口商品,追求更安全、更健康,专供出口高品质、高标准产品,直接面向国内消费者销售,以“好生活,选出口”的品牌理念,让国人拥有国际标准的美好生活品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