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易主,曾遭2.5亿贱卖,又一巨头悄然倒下!

传统行业开始受到更多的冲击,随着快时尚和淘品牌来袭,拘泥于老一派做法的国内传统休闲品牌似乎都不好过。

班尼路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两度易主,曾遭2.5亿贱卖,甚至近期中国工厂宣布被关。关于它的故事,还能续写多久?

作为20世纪90年代最火的潮品牌之一,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却越发的暗淡无光。

班尼路诞生于1981年,前身是意大利品牌,80年代在香港备受追捧之后趁热打入内地市场。

1996年,在德永佳全资收购后,班尼路如有神助,曾一度将优衣库打回日本老家。

巅峰时期,班尼路在内地的门店多达4044家(截至2012年3月),更是请来了刘德华、王菲、F4等明星作为代言人。

当时从香港转向内地,市场并不看好,班尼路能够C位出道,德永佳的重新包装功不可没。

由于德永佳集团的业务主要为两块,零售和纺织。由于母公司本身就是做棉纺织的,这让班尼路同时拥有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

班尼路也因此获得了顾客群的青睐。

除了质量把关,还离不开清晰的市场定位。

班尼路把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18-40岁之间,主打年轻路线,以男、女、中性的休闲服饰为主。

在当时并不充分的市场竞争中,班尼路的品牌显得旗帜鲜明。

并请来了刘德华做代言,使班尼路一时风光无限。迅速在内地市场扩展开来。

但是班尼路由于不革新,还是按照传统的生产线进行发展,以至于进入市场,并没有那么多消费人士购买。而且一件衣服从设计到生产出来要几个月的时间,按季上市,大批量生产;而以ZARA为例,其产品平均出货时间大约是两周,一年内可生产15-20个系列。

也正因为这样,使班尼路打上了低价标签,在销量最佳排名第10位才看到女款,月销量仅为2000+。简单休闲的款式唤不起当下女性群体的欢心

错误的低价策略,让班尼路再难以回到中高端市场,廉价、低端成为它的代名词。

随着韩都衣舍等淘品牌的兴起,用户可选择的购买渠道和款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尼路曾经引以为豪的特许经营店、联名设计、集合店等方式,已在被互相效仿中失去了优势。

在2011-2015年5年期间,班尼路以每月12家的关店速度,一共关闭了617家门店。

2016年,班尼路被以2.5亿人民币的价格,转手出售给上海汇业实业有限公司。

而收购班尼路的上海汇业实业公司,业务庞杂,虽然大,资源却没有得到整合,这也为近日关闭班尼路中国工厂的决定埋下了伏笔。

如今班尼路光芒日益消散,未来还能存续多久,只能较高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