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太多延长三天,这场针对中国的听证会被美国企业齐声“反对”

美国化学委员会国际贸易事务主管 艾德·布鲁特瓦

“是否有其他国家替代从中国进口?”

“为什么不能转移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

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301调查”委员会委员在听证会上一再追问这些问题时,美方企业代表的回应却异常冷漠:

“NO!”

8月20日,美国开始就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关税税率提高到25%”一事举行为期6天的公众听证会。听证会首日,“反对”成为主基调。

按照计划,这份声称要保护美国企业利益的关税清单将在9月份抛出,但由于众多美企的强烈反对,特朗普的“大手笔”能否落地,还是一个未知数。

听证会原计划只召开三天,然而由于受波及美国公司的强烈要求,被延长至六日,每日长达八个半钟头。

何以漫长至此?实在是反对声浪太大。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听证会上,体育用品制造商、蜡烛制造商、鞋类企业、半导体生产商等等都恳求将本企业所需产品排除在下一批关税清单之外。来自纽瓦克的一家油漆刷制造商在证词中警告说,关税可能会使其从中国购买的猪鬃过于昂贵,迫使其取消二十多个政府合同。

听证会举办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办公楼

在会前收到的超过1400份书面评论中,多数企业认为本次关税将会带来严重损害。“不可修复”更成为众多美国商界大佬挂在嘴边的抱怨,用以形容他们即将蒙受的经济损失。

苍白的辩护

贸易战打到现在,已经来来往往三个回合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一共发布了3份加税清单:

第一份:价值340亿美元的818项产品,在7月6日已经开征,加税25%;第二份:价值160亿美元的279项产品,即将在8月23日正式开征,加税25%。第三份:价值2000亿美元的6030项产品,最初拟加征10%关税,8月2日,特朗普政府又将税率提高至25%。

如果说美国前两轮的打击目标是中国工业机械、电子零件以及其他中间产品,还可以美其名曰是保护美国消费者,那么这2000亿美元清单一出,显然就无法再以消费者利益为自己辩护了。

一来,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基本涵盖了中国出口美国的大部分商品;二来,这2000亿美元清单里的6031件商品,大都是海鲜、家具、照明产品、轮胎、化工、塑料、单车,以及婴儿汽车座椅等直接关乎民生的产品。

特朗普一股脑地将牌全部打出,相当于是将美国的大门对中国全部关上。这种闭关锁国的路子,根本上就是打着保护美国人利益的幌子,来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服务。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之间的贸易已经不是国家之间的简单买卖,而是以产业链分工的形式交错进行。美国企业对中国的巨大依赖性,远非单纯的税则数字能够体现。关税措施只要一生效,美国企业就必须为从中国进口的原料、配件付出高额代价,并要抉择是否以及如何将高成本转嫁于消费者。

“春江水暖鸭先知”,贸易战当前,体会最深和最直接的当然是企业和消费者。从摩擦初启时美国豆农、猪农的痛斥,到随后哈雷、特斯拉等美国品牌的出走,再到如今听证会上的“群起而攻之”,美国企业显然已经越来越坐不住了。毕竟,特朗普打得一时兴起,玩掉的可都是老百姓白花花的银子啊。

撕裂的美国

某种程度上,随着特朗普在贸易战上的不断加码,白宫与商界的裂痕正不断扩大。

对特朗普来说,打破目前国际贸易分工体系,重塑国际贸易规则,是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重要路径;而对广大美国企业来说,经过几十年发展,好不容易在全球产业链中奠定了自身优势地位,现在却被迫面临着伸向世界的触角被本国总统一节节斩断的尴尬,内心显然无法接受。反对声浪之下,特朗普虽然承诺会给受损农民以补贴,国会也通过法案试图给那些需要进口的美国不生产的零部件产品减免关税,但事实证明,所谓补贴是典型的“口惠而实不至”,关税豁免申请的通过率更是少得可怜。

换而言之,特朗普压根没有打算为自己政策的“负效应”买单。当贸易摩擦的数额相对有限,这份企图还可以通过政治宣言的粉饰勉强蒙混过关,可是当这个数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巨大规模时,恐怕就没有人会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当睁眼瞎了。

在特朗普的带领下,美国正在经历深刻的发展转型,但问题在于,这个转型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社会共识。强迫大家为一个自己并不认同的政策买单,特朗普这商人的脑袋到底是精明,还是愚蠢。

贸易战还在继续,美国的撕裂也将继续。本轮为期一周的听证会举行之际,中美双方代表预计也会在华盛顿举行会面,讨论贸易议题。

面对不按套路出牌的特朗普,我们不妨静观其变,毕竟美国人民的耐受力不会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