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和奧迪共用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爲什麼最終價格卻相差幾倍呢?

電影百老匯



這問題問的挺有趣,先不管大眾與奧迪是否共用同樣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哪輛大眾的價格與同級別的奧迪相差幾倍了?大眾帕薩特與奧迪A4相差幾倍?輝昂和A6相差幾倍?輝騰與奧迪A8相差幾倍?途銳與Q7相差幾倍了麼?當然沒有了,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奧迪品牌上雖然有溢價,但也僅僅是比同級別的大眾高出了一丟丟,何來幾倍之說?高出了幾倍的是賓利、蘭博基尼!最簡單的例子,賓利與蘭博基尼都被大眾所收購,賓利添越、蘭博基尼URUS都是大眾的MLB EVO平臺所打造的SUV,添越、URUS當然比大眾途銳貴了好幾倍了,所以同級別車型比大眾貴好幾倍的是賓利、蘭博基尼!

大眾集團目前有兩個最常用的模塊化平臺,非常經典(套娃),分別是MQB平臺以及MLB EVO平臺!


1.MQB:大眾最新一代的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臺,可調整軸距,通過匹配不同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可以生產出不同級別、不同的類別的車子(比如SUV、轎車),MQB覆蓋生產車輛的級別為A00級—B級(不含奧迪A4),MQB平臺主要生產車型為“大眾高爾夫7、大眾途觀L、奧迪A3、全新奧迪TT、大眾邁騰、斯柯達速派、柯迪亞克、明銳等”。

2.MLB EVO:這個平臺就厲害了,從20幾萬到上千萬的車它都能生產,MLB是大眾更高級別的汽車平臺,一般應用於B級以上車型,這個平臺最先是由奧迪主導研發,後來由大眾集團進行整合開發。同樣可以生產出B級以上的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車子,MLB EVO平臺主要負責“奧迪A4、奧迪A6、A8、賓利添越、蘭博基尼URUS、途銳、Q7、Q8”等車輛的生產!


所以這個題目應該改一改,為什麼大眾途銳與賓利添越同平臺生產、共用底盤、共用變速箱而價格差了好幾倍呢?這不廢話嘛,發動機還不一樣呢,對吧,開個玩笑!別說發動機不一樣的不同點,就算都一樣,添越還是能買好幾個途銳,沒辦法這就是品牌!不是簡單拿硬件一致就敢畫等號的!小米處理器、內存也不比三星差,為什麼價格差好幾倍?世界上很多品牌都是這樣,Find Kapoor與Lv共用一樣的牛皮可價格卻差了幾十倍、幾百倍?為啥?還不是因為品牌麼?

至於奧迪並沒有比大眾貴幾倍,如果同平臺去比較大眾並不比奧迪便宜,比如同為MQB的奧迪A3、大眾高爾夫,你有S我有R!S3、高R在價格上可能高R還貴一些,所以把大眾、奧迪按發動機的橫置、縱置去分類比較,奧迪稍微貴一些(溢價),但絕不是幾倍!比大眾貴上幾倍的是賓利!



非專業車評


奧迪是屬於大眾旗下的子公司,奧迪和大眾共用平臺開發研製生產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比如說大眾高爾夫1.4TSI自動舒適型和奧迪A3兩廂35TFSI舒適型都是採用基於MQB模塊化平臺生產的,而這兩者的售價則相差很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首先第一個因素就是品牌力,奧迪是屬於高端品牌,而大眾屬於平民品牌。那麼在廣告營銷以及其他戰略側重上都是不一樣的,自然投入的資金人力成本也是不同的,奧迪投入的人力以及資本成本要大得多。所以說消費者還需要多付錢購買奧迪的品牌影響力。

其次就是在用料和技術上。不光是奧迪,即使是保時捷在某些零配件上也和大眾共用。但是豪華車的貴是有道理的,比如說相同的關鍵件,大眾採用的是鋼製的,而奧迪採用的可能就是更好的鋁合金件。其次是在技術上,比如說同平臺研製的邁騰和奧迪A4,在發動機上,奧迪A4就更多了avs可變氣門升程以及雙噴(稀薄燃燒),所以發動機表現也更好。

所以說即便大眾和奧迪共用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但是售價仍然會存在不小的差距的。


汽車觀察家


大眾和奧迪同屬於大眾集團,大眾集團的實力還是非常雄厚的,旗下汽車品牌還有賓利、布加迪、保時捷等一些高端豪華品牌。大眾集團目前推行MQB平臺,MQB是大眾集團最新的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臺(Modular Querbaukasten),簡稱MQB。它將取代目前的PQ25、PQ35和PQ46平臺,該模塊化平臺將在大眾、奧迪、斯柯達和西雅特這4個品牌中得到極為廣泛的應用,並生產從A00、A0、A到B四個級別的車型。既然三大件都共用了,為什麼奧迪價格遠遠高於大眾呢?


首先說市場定位不同,大眾汽車主打經濟實用,而奧迪則是主打高端豪華,如果沒有較高的價格怎麼能稱得上是豪華品牌呢?

大眾汽車和奧迪共用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甚至有人說A3就是換殼的高爾夫,A4L就是換殼的邁騰等等,但是兩者在做工用料方面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豪華程度和豪華氛圍的營造無疑奧迪表現會更好的。


三大件調教上還是有較大區別的,就EA888發動機來說,奧迪A4搭載的EA888發動機具有稀薄燃燒技術和可變氣門升程,而大眾邁騰卻沒有。底盤方面,奧迪A4前懸掛為五連桿獨立懸掛,要比邁騰的麥弗遜獨立懸掛有更強的操控性和舒適性。變速箱方面,大家吐槽大眾,然而奧迪卻不會。



除了MQB平臺,大眾還將為奧迪推出還有MLB平臺(即縱置發動機模塊化平臺),這個平臺代表車型就是a6l,a8l,q7等。這個平臺發動機是縱置的,縱置的好處就是重心靠後,操控性好。可以上四驅。並且由於發動機縱置,前橋懸掛等有了更大空間,可以為了提高舒適性而做出複雜的結構。



所謂一分錢一分貨,豪華品牌自有貴的理由。奧迪汽車雖然品牌溢價能力更高,但是卻有溢價的資本,那就是先進技術和新材料的運用,更加優良的做工,更加用心的調教,更加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小強說說車


說到奧迪和大眾共用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的問題,不得不說高爾夫和奧迪A3。


奧迪A3兩廂35TFSI舒適型和大眾高爾夫1.4TSI自動舒適型都是兩廂車型,這兩款車型都是採用了MQB模塊化平臺生產的,所以在發動機、變速箱、前懸架基本是相同的,最大的區別就是車殼不一樣。

但是奧迪A3卻沒有像其它奧迪車型那樣安裝縱置發動機,同時因為結構原因也沒辦法安裝五 連桿式獨立懸架,所以奧迪這款車型只能說是奧迪公司純粹是借大眾的殼來拉低奧迪品牌的入門價格,結合售價來說這款車型品牌溢價太厲害,不如高爾夫來的實惠。



高爾夫雖然使用的是變速箱名為DSG看起來和奧迪S tronic好像不一樣,其實也就叫法不一樣。它們不僅發動機型號都是EA211,連功率和調校也是分毫不差。

回到文章主題,奧迪品牌畢竟是常見BBA中的一員,每個人購車心理和需求不一樣。所以兩車的價格原因是消費人群所決定的,花自己的錢買自己的車,開心就好,何必去糾結這麼多。


死不了一輝


奧迪是在80年代被大眾收購,也就是說奧迪是大眾的子公司,在大眾接手奧迪很長一段時間裡,奧迪和大眾的車型從技術、定位以及市場都在同一水平上,大眾汽車為了打造豪華品牌車型,奧迪開始與普通的大眾車型拉開了檔次,奧迪汽車投巨資研發和運用了很多黑科技,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鋁合金材料的應用。

奧迪A6採用了ultra輕量級的車身結構,帕薩特顯然就沒有運用。大眾、奧迪以及保時捷它們都有很多共用配件,但其材質、調效、工藝等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就拿大眾汽車廣泛運用的EA888 2.0T發動機來說,低功率版最大功率為186馬力,而高功率版可達220馬力,奧迪A6L的最大功率為224馬力,所以看似底盤、發動機、變速箱是一樣的,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



品牌影響力,品牌影響力也是導致豪華車型價格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拿奔馳GLC來說,它的起步價價格就已高達39.48萬元,而且價格非常堅挺,沒有什麼鬆動,而福特銳界2.0T最高配車型的價格只有31.98萬元,還有2萬元的優惠,而且在動力、配置等方面都高於glc,如果這樣則算下來,奔馳的品牌影響力要高出10萬元,所以豪華品牌車型幾乎沒有性價比可言。


作為我們普通消費者在選擇車型時,只能看看表面的數據,什麼材質啊,什麼金屬含量有多少啊,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也看不出來,往往廠家也會利用這一點,來撈取更大的利潤,使其生產的車型利益最大化,所以我認為豪華車型確實在材料、調效和工藝是有獨到之處,不過作為我們普通的用戶也是很少體會到的,有時純粹是為了滿足面子或者跟風購車,這時你大把大把的錢也隨風而去,其實選車,我覺得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生活點點觀


很多人願意拿著大眾說奧迪,那我就隨便比一比

喜歡攻擊A3和golf的來看看簡單的概述

我告訴你奧迪的基本通用品牌品質點,你自己來說多少錢\rAB柱子是超高強度蒂森克擄博熱成型剛,進口 普通鋼材也是進口\r鋁製部件全部美國鋼材進口\r分段式,環形全尺寸氣囊,膝部氣囊,側氣簾,大眾有嗎?

小車型尚且如此

再看看我附圖的寶馬奔馳之間承受壓力的圖片,我只能說安全方面,奧迪真的不是你們能隨便黑的

去網上搜搜同一街道福建大貨車壓頂寶馬3人車秒變肉餅,奧迪a4車一樣情況支撐了1分鐘,車主自己開門出來,2分鐘後車才緩緩被壓下去的新聞

比大眾幹什麼?



宋73126850


我看到一個很經典的解釋:“武大郎和武松也是同一個平臺”!就這一句話,足以回答這個問題。


親兄弟還有高低之分,更何況是車。

雖然奧迪和大眾共用造車平臺,但是他們定位不同,一個是豪華系列,一個是平民系列,當然價格就有差別了。

就像同樣一碗燴麵,路邊小飯館也就8元一碗,但是放在五星級飯店可能就要188元一碗,味道可能還沒有小飯館的好。為何價格差距這麼大,這就要說到一個詞——品牌溢價

汽車也是如此,自打汽車被造出來以後,那就是身份的一種象徵。別人沒有你有,說明你高貴,別人有了你的更好,還說明你高貴。雖然都屬於一個集團,但是奧迪屬於豪華品牌,大眾本就是平民品牌,這樣高低搭配對於他們來講就是爭取利益最大化。當然,消費者也認可了奧迪要比大眾高端這個事實,所以也願意為奧迪的高價買單。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奧迪豪華品牌的樹立跟之前奧迪公司投入的廣告營銷要比大眾高得多。

當然,即便兩個品牌共用一個平臺,可是用料和做工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奧迪作為豪華車,肯定會在用料上比大眾更加講究,不一定貴,但一定好。必須讓你明顯感受到它的豪華,尤其是在你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這樣才能讓我真正感受到物有所值,貴有貴的道理。

以都是一汽合資的奧迪A4L和大眾邁騰為例


一樣的發動機,一樣的變速箱,一樣的底盤,但是為了區別豪華與普通,
就要做一些不一樣的調整,雖然都是獨懸,但是奧迪是豪車啊,那就要用區別於普通車的麥弗遜,而採用多連桿。雖然都是低配車型,但是豪車輪轂就是要大一寸,空調要自動的,大燈至少也得是氙氣的,還要有天窗,多功能方向盤等等。先從配置上蓋過普通車,其次就是外觀內飾設計和做工了。
可以看出奧迪的設計師要比大眾設計師用心,畢竟為了儘可能地突出奧迪的豪華地位,全系標配LED日行燈和中控大屏,尤其是中控部分,懸浮式屏幕就是要比大眾的內嵌式高端好多。然而消費者買賬是重點,奧迪比大眾就是要貴,不然哪個都賣不好。

這一點,長城可以說學的是有模有樣,哈弗和魏派高低搭配,爭取利潤最大化。

這和吃飯也是一樣,不在於你到底吃什麼,關鍵看你在哪裡吃,跟什麼人吃~~


啟名星


奧迪和大眾不完全一樣的。部分車型發動機型號一樣,變速箱(dsg)一樣,但是具體技術應用調校上還是有區別的。有個別車型所用的平臺和發動機一樣的,例如高爾夫和a3同平臺同款發動機,但是售價並沒有差很多。奧迪,這個牌子含金量很高,但是也不會簡單到把大眾車輛拿過來隨便改改,掛上奧迪標就開賣的。所以奧迪不僅在用料上,設計上領先大眾,而發動機也採用了更多的新技術,大眾發動機新技術相對要少一些(同款發動機高低功率不同),且變速箱也不是完全一樣的,即使都採用雙離合變速箱,但是還是有區別的。貌似大眾dsg事件沸沸揚揚,而奧迪則沒有聽說吧!這樣一來兩個車檔次拉開,各方面駕駛感受 乘坐舒適性也不一樣。


而流傳最廣的就是a4和邁騰的故事。基本說的就是除了車標外形內飾不一樣,其他都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兩者有很大區別。大家都知道大眾的平臺,邁騰用的是mqb(沒區別)平臺,橫置發動機。這個平臺衍生了眾多車型。菠蘿,高爾夫,速騰,邁騰,途觀l,途昂,奧迪a3q2q3等。而橫置發動機和變速箱安裝位置偏向一側,半軸也是一長一短。會導致急加速擺頭,而重力全部集中在車頭位置,重力分配不均勻。優點就是所需空間小,可以換來較大的駕乘空間。


而a4l採用的是大眾mlb平臺,這個平臺代表車型就是a6l,a8l,q7等。這個平臺發動機是縱置的,縱置的好處就是重心靠後,操控性好。可以上四驅。並且由於發動機縱置,前橋懸掛等有了更大空間,可以為了提高舒適性而做出複雜的結構。所以平臺差異決定了兩個品牌的車定位完全是不同的。a4l和邁騰都採用ea888發動機,但是大眾上的發動機和奧迪上的發動機還是有區別的。奧迪除了雙噴(稀薄燃燒)還比邁騰多了一個avs可變氣門升程,功率也高了一點。


而和大眾一個平臺的奧迪A3發動機雖然和大眾捷達是一個系列的EA211發動機,但是還是有區別的。A3是EA211 1.4TFSI發動機,捷達就是普通的EA211發動機,功率完全不一樣。而盛傳的a3就是高爾夫的換標版,兩者同平臺同款發動機,但是發動機功率還是不同的。同款發動機車型奧迪貴了幾萬,並沒有高出幾倍。


水墨丹青一世情


大眾和奧迪本來就是一家,所以共用技術也在情理之中。這種情況既節省了研發成本,也降低了零配件的製造成本。其實共用平臺和底盤,對消費者來說利大於弊。如果採用單獨研發,車輛的價格一定會比現在高很多。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賠本的買賣,誰也不會幹。就像大家在保時捷macan上,也能看到很多部件都印著奧迪的標識,是一個道理。


還是那句話,共用平臺和技術,不代表著品質可以同一而論。奧迪既然定位於豪華品牌,那麼無論是裝配工藝、還是選材用料、以及整車的調教,肯定都要達到豪華品牌的要求和標準。打個比方吧,同樣級別的車,奧迪從外形和內飾設計,到內飾材質運用,肯定都不一樣。奧迪要設計的更加具有豪華感,內飾也要更上檔次。要和大眾的同款車型,從本質上有區別。這些東西,都需要很大一筆費用。

用大眾途銳和奧迪Q7舉例,這兩款車可以說是一奶同胞的親哥倆。同樣的3.0T發動機搭配8AT的變速箱(奧迪Q7有2.0T版本,我們今天用3.0T版本舉例)大眾途銳的新車指導價為:76.78-84.98萬元。奧迪Q7(3.0T版本)的新車指導價為:78.78-97.40萬元。我們從價格上可以看出,這哥倆入門版車型的價格差不多,但是頂配車型奧迪Q7卻要比大眾途銳高出10多萬元。


這10多萬元究竟差在哪裡呢?奧迪Q7的發動機功率要比途銳稍大一些,配置也相應的有所增加。比如:液晶儀表、HUD抬頭顯示、車道偏離預警、以及自適應巡航等等。那這些配置值10多萬嗎?我覺得必然是不值的。除此之外,在一些我們看不見的配置上,奧迪Q7和大眾途銳也有著一定的區別。比如駕駛感受上,奧迪Q7開起來的靜謐性要比途銳更好,座椅的舒適性和支撐性也要更舒適,懸架對於坑窪不平路面的過濾,也要更加柔和。

巖哥的觀點:共用平臺和技術這件事,現在幾乎每個汽車集團都會這樣做,寶馬和勞斯萊斯也有共用的技術,賓利也採用和大眾相同的平臺。但是對於不同車型,以及不同定位,車輛的整體駕駛感受和體驗卻有著天壤之別,價格自然也會有所差別。

我是巖哥 如果您有關於汽車方面的任何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關注我哦!


巖哥侃車


首先,品牌溢價。

同樣一份滷肉飯,路邊小店15,火車站20,高鐵上45 五星酒店 68.

吃的一樣,不一樣的是環境。

其次呢,做工和內飾不同。

奧迪的內飾會更強一些。

第三 具體的車輛調教風格會有區別。

奧迪會更加運動,而大眾則偏向舒適性和經濟性。

比如說最接近的A3和高爾夫。

除了做工和內飾,奧迪A3同等排量的引擎。A3的製冷量會優於高爾夫。

這也算個隱藏屬性。

還有汽車外殼材料也會有些許不同。包括說大眾會為了控制成本用一些更便宜的材料。

奧迪則會為了維持品牌形象用一些高大上的東西。

比如奧迪A4L 用溼式雙離合,同樣是1.4T,邁騰則用的乾式雙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