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里,有我想看到的爱情和日常生活

《如懿传》是我想看到的那类宫廷戏。

正剧类的宫廷戏,我看过了,玛丽苏类的宫廷戏,我也看过了,神奇女侠式的宫廷戏,我也看过了。现在的我,想看到宫廷里的日常生活,怎么吃饭,怎么喝水,怎么花钱,怎么绣花,怎么对话,怎么行礼,一家人怎么相处,君臣之间怎么相处,人和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带来哪些后果。总之,就是人的生活,就是能够引起你我共鸣,但又有差异的地方。

宫墙之外,历史的河流静静地等着,宫墙之内,所有人也都知道他们要进入历史,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要吃饭穿衣,礼尚往来,冬天看红梅,夏天扑萤火。孩子要长大,男人女人要老去,桌子上的西洋钟滴滴答答地走着。普通人是用自己的一天一年,挨出个历史,他们也是用自己的一天一年,堆积出历史,既有大历史,也有个人的小历史。

▲《如懿传》很有季节感,用了很多篇幅在节令、风俗、植物上。

之所以对《如懿传》产生期待,不只是因为周迅、陈冲、邬君梅,以及导演汪俊,而是因为这点,是因为简介里的一句话:“二人在宫廷里演绎了一段从恩爱相知到迷失破灭的婚姻历程”。这一句话,信息量不少。

首先,它居然用了“婚姻”这样一个概念。要知道,人们是不敢把皇帝当人的,即便是拍电视剧,也不敢把皇帝当人,“婚姻”这两个字,是万万不可能和皇帝联系在一起的,但这部剧,是把皇帝当做一个有权势的男人来看待的,要讲述他的婚姻故事。这两个字,已经说明了这部剧的取向。

▲暖玉生香。似乎大家都很喜欢这张剧照。

“从恩爱相知到迷失破灭”,则承认了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而且是那种相互扶助、静静相处的“恩爱”,“迷失破灭”则承认了他们的婚姻爱情也有正常的走向,要知道,在宫廷戏里,在皇帝和他身边的女人之间,是不会有迷失破灭的。这几个字,有家常味道,时间的气息,“寂寞空庭春欲晚”的静谧感觉扑面而来,也已经说明了,这部剧将走向何处。

事实上,《如懿传》也果然是这样的走向。弘历和青樱打小青梅竹马,相处得像一对兄弟伙,悄悄在花园里见面,看看望远镜,提起别的王子公主,就像我们提起自己的表哥表姐。这是日常生活。弘历要选福晋了,母亲早告诫过他,要选谁不要选谁,谁是嫡福晋谁是侧福晋,中间都有利害关系。这也是日常生活。

▲青樱给弘历看“千里镜”。

还有后来。逢年过节过生日,太后、皇帝皇后和六宫的妃子们聚在一起,他们的孩子也一一到场,既暗搓搓地比较着,又亲亲热热地依偎着。这是日常生活。皇上要给长子永璜找个养母,几个女人又暗搓搓地比较着,各自发着力。这也是日常生活。

这些场景,还有人们说话、相处的方式,总让我想起《红楼梦》。

甚至周迅演的如懿,也是照着妻子而不是娘娘或者皇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她本就是贵族,在宫里长大,她人熟得很,也知道做事的程序和分寸,皇宫对她来说,就是一个稍大也稍严苛的大家庭,她就是一个较为特别的妻子,这些知识,对于做好一个妻子,也是有帮助的。

▲这部剧里有很多众人相聚,花团锦簇的场面,放到一起看,更是别致。

她都是按照妻子、兄妹、发小、朋友的标准为他设想,持家处世的。她知道弘历的心结,是亲生母亲李金桂,身为宫女,得不到名分,也不能得到妥善的安葬,只能孤坟冷落,进不得历史,于是主动提出一套方案,既妥善安置李金桂,也让周围人满意。尽管弘历刚开始表示了震怒,但后来还是照着她说的去做了。

因为她说得对,她的方案行得通。就连苛刻恶毒的太后,也不能反对,更不能找她的不是。更因为,她是按照家庭生活的脉络,去为对方着想,去做这些事的,最终必然能够得到理解,所以在事情了解之后,她和弘历说:“这些为难的事,只有你会对我说。”

起初的弘历,也回报了她的温情,对她说出“岁月虽长,但慢慢携手同行,总会有白发齐眉,相携到老的时候”这样略显肉麻的句子。

这是日常生活。

▲他们也曾经非常亲密。那该是他们最好的时光。

善待懦弱的海兰,给她悄悄送炭,还特意叮嘱,要送黑炭而不是红萝炭,以免被人发现,都是前前后后想过了,这是日常。善待永璜,也最终给自己赢得了一个较为牢靠的依托,每天温情脉脉地照顾永璜,这也是日常。

让我想起张爱玲说杨玉环:

一直到她死,三十八岁的时候,唐明皇的爱她,没有一点倦意。我想她决不是单靠着口才和一点狡智;也不是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具有肉体美的女人,还是因为她的为人的亲热,热闹。……生活在那样迷离惝恍的戏台上的辉煌里,越是需要一个着实的亲人。所以唐明皇喜欢杨贵妃,因为她于他是一个妻而不是“臣妾”。我们看杨妃梅妃争宠的经过,杨妃几次和皇帝吵翻了,被逐,回到娘家去,简直是“本埠新闻”里的故事,与历史官闱的阴谋,诡秘森惨的,大不相同。也就是这种地方,使他们亲近人生,使我们千载之下还能够亲近他们。

杨贵妃的热闹,我想是像一种陶瓷的汤壶,温润如玉的,在脚头,里面的水渐渐冷去的时候,令人感到温柔的惆怅。

周迅演的如懿,就有那么一种温和、亲热、隐忍,又落落大方、进退有据的派头。这是身为贵族的少女,才有的落落大方,也是知道自己被爱着,又有依托的人,才有的温和和亲热。

现代人拍古代故事,必须要有时代立足点,必须要找到和现代价值观吻合的地方。而《如懿传》里的这种日常生活流,就是时代立足点,就是价值观,至于把皇帝的后宫生活,当做“婚姻”来拍,把太平年代皇帝和后妃之间的感情,拍出相互扶持的感觉,让后妃的为人处世,有“持家感”,这就是价值观。

▲少年永璜。

而导演汪俊拍得最好的,都是那些和婚姻家庭有关的戏,《四世同堂》《男人帮》《夫妻那些事》《我爱男闺蜜》《小别离》。婚姻里的日月流年,成了最好看的故事,离别聚散,成了最大的悬念。这种风格,也被他用在了《如懿传》里。

至于皇帝是不是那样,后宫生活是不是那样,其实不重要。当时的气氛已经无法还原了,当时的生活,也只能任由人们打扮。只要,能在还原当时环境的基础上,做出不失格的表达,就已经非常妥帖了。

而《如懿传》要表达的,就是婚姻中的恩爱扶持和迷失破灭,只是放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环境之下。

这种迷失破灭,本就是有现代性的。为了让这种迷失破灭,出现在三百年前的皇帝和后妃身上而不觉违和,让这种现代性,有因有果,有根有据,有来有去,《如懿传》在一开始就开始埋设伏线了。青樱和弘历的青梅竹马,给了她足够的勇气,让她去期待恩爱扶持,也让她产生了迷失破灭之感。

▲郎世宁,意大利人,1688年出生,1715年来到中国,后来成为宫廷画师。这是他和弟子画的《乾隆及后妃图》。

她的个性,她所在的环境,也支持了她的期待。那是个封闭的年代,她又是在封闭的宫廷中,但她的生活和社交层面,毕竟不同于普通人,她可以接触到郎世宁,也接触到郎世宁带来的那套西方的婚姻爱情理念,这套理念,和她的追求是那么吻合,以至于她大胆地设想,如果两个人的爱情消失的话,女方也可以“求出”,并且大胆地跟皇帝说出:“道理纲常之外,也有别的可能啊,风俗是不同,可天下男女的心是相同的。”

真是大胆,真是勇敢,也真是值得赞叹。虽然这在历史上不大可能,但这是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虽然我没有读过《如懿传》原著,也没有看过电视剧的梗概,也大致能猜到她在此后的情感归属和心理走向。年轻时的皇帝,还不是真正的皇帝,也不像皇帝,还容得下她的家庭梦,恩爱心,还能听得进去几句告诫,一点抱怨,但之后,必然是,皇帝终于成了皇帝,皇帝也越来越像皇帝,她的期待最终落空,她必然要走进寂寞空庭春欲晚的恬淡。

▲周迅把这个角色演得很舒服。

周迅真是适合这个角色,她给出的如懿,也是这类角色里,最让人舒服的一个。

请注意,是舒服,而不是精彩、杰出、惊艳,精彩、杰出和惊艳,都是有侵略性的,是好的,但也让人不安的,而曾经富有侵略性的周迅,这一次却演出了一个让人舒服的角色。

曾经的她,燃烧生命,投入爱情,甚至,在一个地方拍戏拍久了,会对住过的宾馆都产生眷恋,在剧组撤离,所有人都离去之后,她还要在那里停留几天,以便慢慢适应离别。她出演的都是燃烧生命燃烧爱情的女人,甚至在个人生活里,也依然如此,和她合作过的黄觉,当年看到《巴黎野玫瑰》,第一个想到她——那个以燃烧生命为己任的野玫瑰。

在《如懿传》里,她却是温润的、笃定的、落落大方的,让人舒服,让人倾慕。让人完全忽略了看剧之前,那些对她扮相、化妆、声音的喋喋不休的讨论,甚至,对那些讨论产生了反感。因为,一出戏的好坏,不只在扮相、化妆、声音,以及所谓的“少女感”上,尤其,是在这么一部拍给成年人的戏里,这些因素就更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那一种气质、风范、派头。

跟弘历在花园里见面,看望远镜,以及假装不愿意被他选上,那一种又怨又嗔又期待的神情,她做出来,一点不违和。

在冷宫里目睹姑母的死亡,那是何等的惨厉,何等的幽怨,换个人来演,恐怕就有点像恐怖片,但幸亏是她和陈冲,这场戏有了内在的逻辑,有了原因,有了责任。她从此身负重任,要为整个家族的兴亡做出努力,但值得庆幸的是,她也并没有因此神情大变,抹上深色口红,从此变成后宫女战士。这场变故让她变坚实了,但却是坚实在心里。

▲陈冲扮演的孝敬宪皇后,可惜她的戏份太少。

弘历召唤众人去长春宫商议事情,她一坐定,在众人之下,和弘历有个眼神交汇,很默契,也很笃定,至多有0.5秒,就是那么闲闲一笔,闲闲的一看,但那个眼神,必然是属于她的。童瑶扮演的高晞月,不会有那样的眼神,董洁演的皇后,不能当众有那样的眼神,金玉妍或者白蕊姬,不配有那样的眼神,那样的眼神,只能属于那个阶段的如懿。

还有,她是真的爱孩子。这个是演不出来的。跟永璜在一起的几场戏,她都非常自然,跟永璜说话的时候,很自然地捻一捻他的耳朵,永璜管她叫了“母亲”,她惊喜交加的样子,又带着无限感慨,也非常自然。

这个角色,当然能换别人来演。但别人演了之后,大概就不是这样了。如懿获得永璜的抚养权那场戏,也许就变成心机大作战,如懿的胜利,也许会被演成心机的后果,而不是善意带来的自然结果。如懿保护海兰、斥责王公公那几场戏,也许就会变成权势在手的歇斯底里睚眦必报,而不是善良之中的锋芒。

看了这部舒服的戏,看了舒服的表演,像吃了软乎好吃的东西,眼睛和胃里都是舒服的。所以我还会继续看下去,一直看到寂寞空庭的迟迟春日,白发齐眉的恩断怨尽。

这也是我们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