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戰馬上馳騁,如今土地里耕耘 成吉思汗後裔在雲南

雲南通海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尤其是這個杞麓湖更是一個漂亮的姑娘,當地人叫它母親河,在765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帶領十萬大軍攻打雲南,攻下大理國,忽必烈繼續前行打仗,留下駐守的300餘蒙古人,從那以後,他們從馬背上馳騁的日子變成了打漁為生的漁民,慢慢的湖水乾枯,魚類稀缺,又開荒種地,這裡氣候適宜,他們大部分以種菜養家。漢人打回來的時候,他們已經和當地居民一樣生活,所以躲過了戰亂得以生存下來。

1985年以來,國家加強了管理和保護,湖水位開始回升。現在湖水位1796.62米,湖面積36.73平方公里,湖岸線長度45公里,湖泊長度13.5公里,寬度平均2.72,最寬5.2公里,容積1.45億立方米,匯水面積340.8平方公里。現在這個湖禁止捕魚。

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日,是他們的先祖成吉思汗生日,雖然他們現在過著漢人的生活,但是並沒有忘記祖先,通海縣興濛濛古族鄉分中村、下村、白閣、高椅灣和陶家嘴5個自然村,鄉鎮府在白閣村,全鄉5000餘人,96.83/100是蒙古人,這天的祭祖儀式在白閣村舉行,蒙古人著盛裝,宰羊殺豬,舉行盛大的祭祖儀式,男女老少一大早都先趕到食堂幫忙。

村民們紛紛打扮漂亮趕去大食堂

路旁的牆上醒目的寫著“吃水不忘打井人,脫貧不忘共產黨!”

鄉親們個個打扮豔麗,你為我穿衣,我為你係扣。

看,這位老太太穿上民族服裝多漂亮!

羊頭,牛頭已經擺好,差個豬頭,其實沒有,在這裡抽菸男人的背後躲著

蒸菜已經調配好,擺放整齊,準備上籠,祭祖儀式完,全村人要在大食堂會餐

婦女們幫忙準備和擺好貢品

大廚總是男人的地盤,女人幫忙打雜

八點了,一切準備妥當,準備出發去三聖宮祭祖

儀式開始舉行,陸續推出各種貢品

在食堂外的小廣場排好隊伍

鞭炮響起來,排在最前面的老太太,提著一桶水,用松樹枝沾水走在最前面邊走邊灑,應該是淨街的意思吧~

年輕人比較少,他們說村子裡的男人大部分做工程修房子什麼的,女的就在家帶孩子種地

沿著鄉間道路一路熱鬧非凡

也路過這面牆,這是人們出村進村的必經道路

來到三聖宮門前,主持人開始講話,祭祖活動的議程,意義等~

講完話,按照剛才的秩序,一步一步踏入三聖宮的殿堂

人們懷著對成吉思汗敬仰的心情,也因為節日的喜慶,個個笑逐顏開

所有的殿堂和廟宇都是高高在上,一層一層的臺階,一步一步的往上,往上,三四層,大概20來米高

小夥子們抬著成吉思汗像,還有其他先祖,前行~

進了殿堂,點香的,擺貢品的,還有等不及下跪磕頭的。

一切就緒,眾人在第三層站好,等候儀式開始,鞭炮齊鳴,書記,村長,長者等各位陸續發言~

今年的祭祖節恰逢八月一日,這種懷念祖先的方式代代傳承。憶祖節祭祀儀式上,追述蒙古族落籍通海的歷史,教育子孫傳承蒙古族優良傳統,弘揚勤勞勇敢、團結一致的民族精神,寄託興蒙鄉的蒙古族對自己故鄉的思念。

765年的時光,讓這馬背上縱橫馳騁的民族,在雲南通海這片山清水秀的高原上由騎馬拉弓變為撐船蕩漿,由草原放羊的牧民變為下湖捕魚的漁民、再到今天屯墾農作的農民或商人。

點香,上酒,進酒,鞠躬,磕頭一道一道程序懷著虔誠的衷心,一個民族的儀式就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能把所有人的心歸攏在一個信仰上面,善,勇,勤勞,開朗,樂觀大氣是蒙古族的人特性!

這個小女孩一直默默的學者這一切,這就是傳承~

快十二點儀式畢,都紛紛前往食堂

男人們在抽著他們自己種的菸葉,女人們圍著桌子打撲克等飯菜上桌。

一道道美味佳餚香氣撲鼻,交50元可以吃一天,30元吃一頓。

年輕人在來回穿梭上菜

今天準備了一百多桌,大概坐了一百桌

下午我們到田間,看見他們都在地裡澆水,除草,勞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