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順城大街,尋找明代蜀王府城牆的記憶

7月17日 下午3:00

緊挨著天府廣場、文殊院、鑼鍋巷、太升北路的順城大街,其實就是順著城牆而形成的街道。這道城牆是明代蜀王府外牆的東牆,隨著明末的戰亂被毀尚未復建。

從鹽市口向北直達文武路,這條大約1.7公里長的街道,就是順城大街,一條很長的街。它的前身是原來的上西順城街、中西順城街、下西順城街、線香街和安全巷等幾條相連的主要通道。

上西順城街在清代叫半濟堂街,這是由李經蘭開設的藥店每逢初一、十五便半價售藥而得名。中西順城街在清代叫皮房街,這裡曾有多家加工並出售的皮貨的商家。而下西順城街遠比上和中更為出名,這裡有存在在成都幾十年的貨幣市場,還有民國時期的“銀錢總市”、“油米錢業工會”、新中國時期的紅旗菜市場。

清代時期的這裡鄰近貢院,其中不乏出現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類似“正人冠”的帽店和“書山屐”的鞋店順勢而生,形成了當年成都市井文化所具有的文雅特色。

來,向左滑動屏幕,走進這條1.7公里的街道,逛逛這裡千年歷史。

博lan-成都文化街巷:順城大街長幅實景繪

敬請關注博lan,接著帶你逛成都文化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