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百”情深 共谋发展 爱满人间

搭上广州市增城区对口帮扶百里杜鹃的这趟“幸福列车”,在清凉的八月,我们有幸与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知行·爱众”社会服务队的17名师生相约在有着“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养身福地、清凉世界”之美誉的贵州毕节百里杜鹃。

从8月16日到23日,兼职活动向导和驾驶员的我,带着师生们或顶着炎炎烈日进村入户走访,或穿行在坎坷曲折且杂草丛生的山路上,或到了饭局还在继续进行访谈……这些特殊情况对于来自前沿城市广东的师生来说,是一种艰辛,更是一种磨练。可喜可贺的是他们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一见面时,我有点担心他们白皙的皮肤和弱小的身材不能承受这场实践活动之重。但是,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个人怯弱退场。经历了8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我们密切配合,无缝对接,共同圆满完成走访任务,共走访了13个村寨,探访74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13名留守老人,其中深度访谈困境儿童48名。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次实践,让我对南华学子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在实践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南华学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新时代大学生精神。

每一次访谈,都是一次心灵的对白。从鹏程管理区困境儿童小勇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十七岁男孩的成熟和勇毅,为了生活,为了每一天能获得80元钱,他能吃苦,肯骑着摩托到离家七八公里以外的工地上去下苦力,拌灰浆、抬砖。访谈困境儿童小敏,我们所有的人都被她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动,她的父亲死了,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改嫁了,一直是爷爷奶奶陪伴着她,今年开学她就要读初三了,学习成绩不错。当我们问她生活快乐不快乐时,她微笑着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快乐就会伤害到自己,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就努力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我们听了以后,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强忍着不让眼泪决堤,因为小敏小小的年纪都哪样乐观。小敏的卧室有15平米左右,门锁坏了,窗户上的三块玻璃已经坏两块。我问小敏的爷爷:“小敏晚上睡觉的时候关门吗?”他坦然地说:“不怕得,不用关门。”我们可以想象,从小敏居住的环境,乃至到睡觉时门窗不设置任何安全防范措施,再到他爷爷的言谈中,足见一个困境儿童家庭安全意识的淡薄。我们也可想而知,一个16岁的小女孩的安全用什么来保障?

采访普底乡留守老人谢大爷,他高高的个子,衣着整洁,人很精神,居住的房子有40左右平米,内外粉刷一新,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床铺叠得整齐有序。当问他有什么愿望时,老人乐呵呵地说:“60年代时候吃草根,现在每个月低保金有三四百元,房子是政府给我盖的,有吃的有穿的,没有什么愿望了!”从老人的言谈中,可见农村老人心存感恩,心底善良。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真快。8月23日上午,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到百里杜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座谈会在民政局会议室召开,这标志着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知行·爱众”服务队社会实践行程已经接近尾声。坐在会议室一角的我,好希望时间就定格在此刻,可现实是残酷的,离别又是在所难免的。既然别离是无可回避的,那么,只希望今天的别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这次别离只是“南百”合作暂时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

百里杜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崭新的地方。百里杜鹃的民政事业才刚刚起步,这里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才刚刚开始。要抓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离不开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在法律专业、社会(社区)工作等方面提供人才人才支撑和理论指导。抓好对口帮扶工作,推进“南百”合作战略,才能进一步加快百里杜鹃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老人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法制化进程,依法保护这些重点人群的合法权益,或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为重点人群安全、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了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让更多的重点人群生活得更好,南华师生远离父母或子女,不远千里来到百里杜鹃。他们怀揣一颗赤诚之心,用双脚跋涉过百里杜鹃的山山水水;他们不辞辛劳进村入户,耐心走访了87名访谈对象;他们像对待自己的长辈或弟弟妹妹一样,与他们拉家常、问所需、剖问题、巧指引,让一个又一个正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人感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也看见了温暖的阳光,对人生有了新的见解,对生活有了新的憧憬……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位南华师生不仅用爱温暖了别人,用真情感动了别人,也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南华学院师生在推进脱贫攻坚战役中肩负着“专业服务社会、社工助力脱贫、实践促进成长”这一特殊使命。

8月23日,共青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委员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挂牌仪式在百里杜鹃民政局举行。我们坚信,随着这颗大爱的种子落地百里杜鹃,只要“南百”双方共同辛勤耕耘,悉心呵护,明年春天,它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24日上午10时,17名南华师生踏上返程的客车。他们走了,带走我们的牵挂和思念。但我们坚信,明年花开君再来。因为《“南百”情深》:“南百”相聚一线牵,政校合作抓实践。莘莘学子下基层,走访儿童与老人。轻言细语敞心扉,探访现状与所需。历尽艰辛何所为,爱满人间终无悔。“南百”情深深似海,共谋发展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