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胜:创新释放“水”活力

程海湖

在中央新时期治水惠民政策统领下,云南省永胜县把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大视野规划布局水利建设项目,大手笔增加水利资金投入,大规模兴建骨干水源工程,“太华故里”掀起兴水治水的热潮。

为有源头活水来,兴水强县利千秋。走进新时代,永胜水务人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汛抗旱并举,开源节流与保护并重,从重点水源工程、城乡一体化供水、农田灌溉渠系统等全方位发力,全力打造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水网。这张“网”,正深刻改变和影响着永胜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倒虹吸

重点水源润泽边屯大地

蓝天、白云、明渠、渡槽、倒虹吸、泵站……在“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永胜县,龙开口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工程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

永胜县地处长江上游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中部,属三江并流区,全县辖15个乡镇,人口40万。全县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43.6毫米,平均径流量275.8毫米,地表水资源约为11.1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坝塘259条座。滚滚金沙江自东向西穿境而过,使得江南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14万立方米,而江北地区却是32万立方米,南北相差2.29倍,地区间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成为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

龙开口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工程是云南省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大中型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涉及永胜、鹤庆两县引水灌溉及程海湖补水。

2013年8月,龙开口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历时4年,工程已基本完工。该工程左干渠主要为永胜县涛源镇灌区,输水干渠全长65.7千米,从龙开口电站大坝左岸预留取水口取水,沿1287.5米等高线布置,完工后年总供水量413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为6.96万亩。为了使龙开口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真正发挥效益,总投资9242.08万元的支渠配套工程目前已完成监理招投标工作。

龙开口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仅是永胜县诸多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中的一项。近年来,永胜县委、县政府将水利从“农业命脉”放到“国民经济血液”的战略地位来审视和思考,跨越发展的兴水浪潮一波波涌起,一大批水源工程先后建成,润泽山乡,造福人民。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面对财政极度困难的实际,永胜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上下协调,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累计投资12.56亿元,新建了八湾水库、水地坪水库、小米田水库以及龙开口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工程等重点水源工程。其中,八湾水库已完工投入使用,解决了片角镇1.25万人、0.55万头大牲畜饮水问题,新增灌溉面积3066亩;水地坪水库、小米田水库正在建设当中,待完工发挥效益后,可新增蓄水量2745万立方米,解决4.05万人、16万头大小牲畜的饮水问题,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08万亩。

“每一项水利工程都凝聚着各级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心血与汗水。县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工地一线,时刻关注着工程的进展情况。”永胜县水务局局长高伟表示,水利工程关系百姓福祉,不能有半点马虎。“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会按照要求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为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永胜县水务局在项目储备上下足了功夫。一是按照“在建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完工一批”的要求,把项目前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开阔工作思路,在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上下功夫,在提高前期工作质量上做文章,争取快上项目,多上项目,干好项目。二是以水利扶贫为抓手,助力全县脱贫攻坚。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凡是符合国家和省申报要求的水利项目,都争取列入实施范围。同时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保障工作。

灌区受益的沃柑产业

民生之水浇灌百姓福祉

如果说,越来越多的水源工程为永胜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强劲的“水”活力,那么,一口口新建的蓄水池、小水窖,整治一新的饮水堰和田间沟渠,桩桩件件滋润到了永胜人民的心坎上。

投入近2亿、历时5年,建成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成为永胜县水利惠民的“扛鼎之作”。

2009年至2012年,永胜县连续4年遭遇特大旱情,县城所在地永北镇和周边三川镇、程海镇、期纳镇、六德乡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严重,17万人“喊渴”。

“人们之所以喊“渴”,是因为人在高处、水在低处的特殊水情。天上水蓄不了、地表水留不住、地下水用不上,在罕见特大旱灾面前,水利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暴露无遗。”高伟说,当时旱情带来的缺水情况十分严重,破解城乡供水难题迫在眉睫。

永胜县当即出台《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决心加快推进集中供水管网建设,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总库容3997万立方米的羊坪水库成为城乡“解渴”的源头之水。于是,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展开,相关工程先后落地实施。羊坪水库至县自来水厂引水工程;县城至程海、期纳应急供水工程;老水厂回购改造;程海、期纳镇自来水厂回购;县城至程海、期纳二期工程;永胜至三川供水工程;工业园区中心片区供水工程;新建5万立方米/天的新水厂工程……

2017年3月,永胜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全面竣工。城乡供水一体化成功扩容,让4镇1乡53个村委会、443个村小组、4.46万户、17.35万人吃上“放心水”。

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永胜水利建设最为鲜明的特点。近年来,该县致力于改善民生水利基础设施,推动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加快了农村人饮工程、山区小水网、爱心小水窖等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倾力打造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投入4000万元,解决6.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105万元,在鲁地拉镇建设350个爱心小水窖;筹资9296万元,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饮水难题;投入6300万元,在光华、松坪、大安3个乡镇实施五小水利项目,新增灌溉面积0.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98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71万亩。

高伟表示,目前正抓紧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贫困人口节水灌溉项目,按照户均发展1亩以上经济林果产业标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修建1口28立方米灌溉型小水窖,建成后可以满足他们的产业发展灌溉用水。

据了解,该项目涉及鲁地拉镇、涛源镇、片角镇、东山乡、六德乡、松坪乡6个乡镇,覆盖贫困户2964 户11789 人,计划投入4398.06万元,新建2964口小水窖。目前进度已完成30%。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永胜县水务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减灾工作方针,统一指挥,科学部署,分级管理,强化落实,严防死守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该县已建成较为完善防洪应急、水库防洪抢险、山洪灾害防御等应急预案,建立了县级水雨情监测预警系统、县级信息汇集预警平台、山洪防御组织责任体系、群测群防体系。全县15个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已全部落实,核定了县内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小(二)型水库以及在建工程的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安全巡查责任人。

农村人饮问题得到破解,大大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农村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规模推进,让原本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的永胜显得生机盎然;日益完善的防洪应急系统,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保护程海湖从我做起

三级河(湖)长共护绿水青山

悠悠青山,盈盈碧水,美丽恬静的程海湖,是永胜人民的母亲湖。

2017年,永胜县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全县259条(座)河湖库渠共设立县级河长12人、乡镇级河长107人、村级河长154人、村小组专管员327人,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

2018年5月,永胜县召开2018年河(湖)长制领导小组暨总河长会议。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湖美”总体目标,抓住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涉河(湖)执法监管六大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按照“一河(湖)一策”,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河(湖)长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去年全县河湖库渠已实现‘见河(湖)长’,今年是要‘见成效’的关键之年。”高伟表示,永胜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涉河湖执法监管等河长制六大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因湖因河施策,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

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永胜县制定出台“水源地保护方案”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县水务局组织开展“清水行动”,严查污水直排、垃圾乱堆乱放、违法建设等行为,“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强化面源污染和生态环境治理,确保河湖面貌和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同时,全面开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二增”和“七改三清”工作,实施杆子河“河长清行动”,共清理河道1.2千米,清理淤泥、垃圾3600余吨。全县15个乡镇清理河道408.6千米,清理垃圾2343.8余吨,初步改善了河道基本面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决策部署,永胜县水务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强力推进“程海补水、五退四还(退房、退田、退塘、退人、退抽水泵,还湖、还林、还草、还湿地)、产业结构调整、面山修复、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红线定桩、河长制落实、宣传发动群众保护程海、监察监测管理能力提升”九大专项行动。目前,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县委书记任总河长,县长任副总河长,以部门联动取代过去的多头治水,变集中式治理为常态化治理,以最严格的督察问责机制从“源头”追责,守水有责,守水尽责,永胜用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五退四环泵房实地踏勘

生命之水孕育生态文明

“没有什么比‘水’,更能折射出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了。”对水利之于生态文明的见解,高伟说:“地球因为有水才有了生命,人类因为有水才创造了文明。水,不仅仅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更是生命社会的根本。”

在永胜,生态文明理念被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以及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相继出台,覆盖全县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监控评价体系先后建立,逐步构建起良好的水环境和水生态。

近年来,永胜县不断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快速推进江河湖库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成拦、截、蓄、引、排等一大批水土流失设施,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有效遏止了水土流失,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形成全民兴水的共识,永胜县始终加大对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增强全县人民的节水意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每逢“水”节日,永胜县水务局总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水利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

为宣传“河长制,使“河长治”,今年以来,永胜县水务局共发放宣传手册20000余份,竖立宣传栏17块,报送河长制信息20余条,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一个个生命工程润泽山峁,一件件水利工程的开工建设、竣工使用,为永胜人民引来一股股“生命之水”、“幸福之水”、“小康之水”。

水兴百业旺,水润民心甜。走进新时代,永胜县已将“兴水强县”作为行动纲领,正全面优化水资源战略布局,加快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持续加大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合理利用水资源,做“活”水文章,优化水生态,抓好水经济,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