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如果不办婚礼,那就不要嫁给他,生活中处处需要仪式感

结婚一年多了,时常有人问我:怎么还不办婚礼啊?

不是不办,只是没有很迫切的欲望。

看见黄磊在《奇葩说》上面说:

“如果有一天有个男人向他的女儿求婚,而对方说不办婚礼,那么他会跟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的仪式感都没有,我认为是不对的”

突然就觉得,我是还没有想到适合自己的仪式感。因为目前的生活状态中,并不缺少仪式感。也许某一天生活需要仪式来装点了,就会考虑办婚礼了。

仪式感会让生活得到满足,区别生活与生存的差别,让人觉得做事情是有意义的。

仪式感不在于仪式,而在于心情

人们潜意识里会夸大仪式感的范畴和影响,认为很多人聚在一起庆祝才叫仪式,认为能要足够快乐仪式才有意义。

其实只要把生活中得到满足的小事加以纪念,就充满仪式感。

比如今天不加班、今天发了工资、或者单纯今天心情好,约上三两个朋友去撸个串;周末打扮美美的去逛个街、看电影……常常把小事做的有仪式感,就会常常因为小事而开心。

工作之余犒劳自己的那份心情,都可以被视为仪式。

歌词说的好啊: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那其实调整好心情,节日也是每天都过。

时常听人说,这么大岁数过什么生日,没个情人过什么情人节。节日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平凡的生活注入喜悦和生机。

我认识一个女孩,每天健身、身材超好。曾经问过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她说:很简单,把每次健身都当做仪式,穿美美的健身衣,享受动作间的汗流浃背,自己亲手榨一杯新鲜的果汁,感受身体线条的变化。认真对待每一个过程,都让她十分享受。

对她来说,每一天都是健身日,从营养搭配到体脂变化都值得被记录。

仪式感是自己给自己的馈赠,无需精致,重在舒适

为什么大家常说,做个精致的女孩。精致的女孩注重仪式感,会在生活的细微处取悦自己,让自己很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馈赠。

朋友圈里有一些“活在别人眼里”的精致女孩,照片永远都是美美的在享受生活、吃美食、去旅游、做运动、然后偶尔一碗鸡汤。私底下接触起来,发现其实并不享受美食,只是为了拍照好看,办了健身卡,去的次数在朋友圈就数的过来。

而真正享受当下的人,不会想起来如何给照片加个滤镜、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屏蔽掉不喜欢的人。因为这些时间,她们更愿意多吃几口美食,多看两眼风景,多做几组拉伸。

太在意别人眼中是否活的十分精致的人,大多没有时间享受自己。而真正享受到自己内心喜悦的人,往往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前几天加班回家,已经过了12点,去对面的24小时便利店买桶水。看见两个保安小哥一人一瓶啤酒,一人一根火腿肠,蹲在便利店的门口。不过20岁左右,卸下了一身的疲惫,大声的聊天,笑的很开心。

我想,他们可能是刚下了夜班换了岗,回宿舍之前偷偷溜出来,花3块钱犒劳自己。这可能是一天之中他们最开心最期待的时间,言语间都充满幸福感,仿佛火腿肠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隔壁就是热闹的大排档,满桌狼藉的肉串和海鲜小炒,依旧可见自饮自斟喝闷酒的人,也见边抽烟边碰杯却愁容满面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追求仪式感,也是追求幸福感,各人有各人的喜悦,各人有各人的追求。

而所谓的精致,就是希望你在生活处处都能找到开心和愉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始和结束一天,连做梦都是甜的。

很多人需要仪式去面对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和平淡无趣,也有很多人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到仪式都懒得有。

我很崇尚一句话叫:向死而生

活着的每一天都在为死去做准备,每一天都是证明幸福的过程。

人生这么短,先学会取悦自己吧。当生活充满愉悦感和幸福感,那么真正的仪式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生活就在那里,活成什么样,取决于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