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推出“佛山公共文化引路人”系列报道(三)

市文化馆副馆长刘成:40余年坚守文艺大舞台

2008年,佛山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当天,刘成(中)在后台与演员们合影。

站在台下,手拿麦克风,他熟练地指挥和调动舞台。佛山市文化馆一台台出色的演出背后,少不了他前期精心的策划与导演。刘成,深耕文化艺术事业40余年,从舞蹈演员到舞台编导,再到佛山市文化馆副馆长这一职务,从台上走到台下,他一直没有离开深爱的舞台。

从舞者到团长,在历练中成长

刘成出生在粤北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学生时代的他常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担任领舞。这段经历使少年刘成深深爱上了舞蹈艺术。

1974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到各院校招生。14岁的刘成在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歌舞团的新演员。

非专业艺术院校出身,刘成加入歌舞团后刻苦努力,仅用几年时间便当上了领舞。除了歌舞演出,他还经常参与排演歌剧、粤剧和话剧等,主动学习舞蹈以外的表演知识。

当时歌舞团的演出任务相当繁重,每年有近百场演出。歌舞团穿梭于壮乡瑶寨中,演员们仅靠一双腿翻山越岭,最远要走3个多小时;演出场地常常是谷地中的临时戏台,有的地方还没通电,就用汽灯来照明演出;晚上睡在村中学校、谷仓或礼堂舞台中。

回想这段经历,刘成至今仍觉得有滋有味:“当时感觉不到什么压力,自己一心就想着演出。走在大山之间,还是挺好玩的。”

1988年,刘成业务水平得到认可,正式担任歌舞团团长,28岁的他兼编、导、演和行政职务于一身。其间,他编导的《瑶族婚礼舞》获得广东省作品评选二等奖,并参加了广东省民间民俗欢乐节,获得好评;此外,《瑶山鼓韵》《金色柚园》获选参加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展演。

从连山到佛山,迎接新挑战

1993年,刘成来到佛山工作。刚开始,他在一个街道文化站当副站长,每天要处理的多数为行政事务,这意味着他没有机会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舞蹈工作。半年后,他被调入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即市文化馆前身)音乐舞蹈部任职,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希望能够发挥所长,将此前在歌舞团20年所学的专业知识投身到建设佛山公共文化事业当中。

当时部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辅导业余团队排演舞蹈作品,这对于刘成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过去在专业团体里,演员都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排练难度不大。可现在面对一批业余舞蹈爱好者,他有点不适应。

一次,刘成受佛山市消防大队邀请,创作舞蹈《火红青春》。演员是从五区消防中队调来的战士,毫无舞蹈基础。于是在排练的同时,刘成还要带他们练基本功。要知道,这个节目是要参加全省消防系统比赛的,消防支队对节目的高要求令刘成深感压力。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消防战士们在舞台上用纯熟的动作演绎出充满动感的舞蹈。最后,《火红青春》在比赛中夺得了金奖。看着庆功会上,平时铁一般的消防战士们哭成一片。刘成从他们的目光中,读出了对自己的信任,一份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正是这种自豪感,让他无悔于自己所从事的公共文化事业。

从台上到台下,坚守文化艺术事业

从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到佛山市文化馆,从强调群众业余艺术生活的满足,到文化惠民、文化悦民的社会需求,再到构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大潮,刘成见证了群众文化战线的变迁。数十年来,他直接参与了不少在佛山乃至全省、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如秋色巡游(佛山秋色欢乐节)、“在您的旗帜下”佛山市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晚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晚会、亚洲艺术节街路巡游、亚运会火炬传递佛山站……一次次的历练,让他从一个舞者,转型为一名出色的综艺晚会、大型活动策划、导演。自担任佛山市文化馆副馆长以后,他的视野又从单位的艺术业务角度,拓宽至整个文化事业的大格局,可以说,在佛山市文化馆的每一步,都为他的人生增添了多一分色彩。

回望职业生涯,刘成坦言,曾有不少机遇摆在他面前,或经商,或从事其它行业,但他始终坚持站在自己深深热爱的舞台,选择将自己沉到文化事业中去,沉到人民群众中去。问及原因,记者多次想从他口中问出一些“不一样”的回答,但他的答案始终如一:“就是因为喜欢,所以还是选择了这份工作,没有别的原因。”

择一行,爱一行。刘成深耕文化艺术事业40余年,作为佛山文化建设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自信无愧于自己的工作,更为这份事业而自豪。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