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还是不说?一人让一步

最近收到不少网友、朋友投诉男友、老公,不管谈什么事,要么不说话,当没听见,要么听完转移话题。有位女性朋友说:心情很差的时候,哪怕你不做什么,和我说句话也好。话都不肯说一句!寒心。

男的不说,女的老说,这事儿可以从老祖宗的分工说起。远古时代,女性负责摘蔬果,呆在洞穴里管理家务,照顾孩子,需要紧密合作、交流,会更多地使用语言。男性狩猎,嗯,那能老说话吗?得悄悄跟踪猎物。现代研究就发现,早在幼儿园,女孩就比男孩多说三倍的话,成年女性打电话时长是男性的三倍多。所以,从普遍性来讲,女性比男性更爱说话,也更擅长用语言表达。

中国社会还有自身的特点。很多年来大家的观念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至少在我们的上一辈,婚姻不幸福时,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都爱用孩子来劝合:“看在孩子的份上。”家庭以孩子为重心,而不是常态的以夫妻为重心,家庭不幸时,母亲往往把孩子视为寄托。家中的女儿容易向母亲认同,形成病态共生,儿子为了保护自我边界不被入侵,有可能向父亲的沉默认同,寡言成了自我保护、反抗的武器。

现在很多女性朋友面对的伴侣可能就是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大家对于不说话和回避问题都很上火,俗语说“三棒子打不出个闷屁”来,不少女性朋友紧逼式谈话跟打棒子差不多。好嘛,这下伴侣仿佛又回到了原生家庭中,母亲步步紧逼,试图突破儿子的自我边界。越逼越不说,越是要逃避。

男性朋友要明白,幼年时用沉默来抵抗母亲侵入边界有其合理性,它起到了保护自我的完整的作用。成年后步入平等的亲密关系,意味着要对维持关系负责,出了问题不再由母亲一个人去承担,要两个人一起面对。旧的模式在此时会伤害两性关系,失去了合理性,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女性朋友该怎么办呢?大家见过有壳的动物吧?蜗牛、乌龟以及蚌、螺等,当它们缩在壳里的时候,想让它们探出头来,你是不断拿树枝去敲打它们,让它们感觉更加危险呢,还是任由它们静静地呆着,呆到感觉足够安全时自己出来?更聪明的做法,既给它们足够的安全感,又把它们喜欢的食物放在面前。所以,女性朋友要说话可以说,温柔而坚定地说,告诉伴侣,你需要他和你一起面对、解决问题,没有他,你一个人做不好。同时你要爱他,耐心等待他从壳里出来。他不出来,继续爱他,他不说话,你仍然爱他。用他能感受到的方式去爱,用他喜欢的方式去爱。指责和抱怨只会让他藏在壳里,不愿意出来。维持良好的亲密关系,双方要朝同一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