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断舍离”三个字,告别过去,拥抱未来

回想一下,上次搬家是什么时候?感觉如何呢?

有很多朋友抱怨说,每次搬家,都是一次从身体到心灵的暴击。累瘫了不说,更让人惆怅的是,自己竟然有那么多东西,越收拾越多,越搬家越累。

这些搬家时才会现身的东西,都是打哪儿来的呢?

它可能是前年你在商场,打折买的菜刀;去年双十一,在网上凑单买的桌垫;今年生日,同事小张送你的盆景。

这些玩意儿,你用了一两次,摆了一两天,发现使用的频率极低。用着吧,不趁手;扔掉吧,怪可惜的,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用得上。

算了,收起来,先囤着吧。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身边的杂物越积越多,房间也越来越乱,连带每天的心情都是乱糟糟的。

山下英子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号,“杂物管理咨询师”。现在整理整理杂物,都要找人咨询了吗?

22岁的时候,山下英子练习瑜伽,长辈传授她一种“断舍离”的修行哲学。

此后10年,山下英子越来越觉得,不仅修行需要断舍离,现代生活更需要断舍离。

她写了一本叫做《断舍离》的书,建议读者通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梳理自己的内心,从而改变生活。

这本书一上市就很畅销,很多人说,这本书不仅让他们的家,回到了井井有条的状态,也帮他们清空了精神上的杂念。

接下来我们来领略领略这本书的魔力。这本书不复杂,无非“断、舍、离”三个字。

断就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就是坚决处理掉没用的东西。

离就是远离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下一次收拾屋子的时候,不妨想想断舍离,哪些东西当断则断、哪些东西该舍就舍、哪些东西敬而远之。

很多东西扔不掉,是因为感情。

家里一堆用不上的东西,有时候不是东西的错,是我们的错。我们不是丢不掉、舍不得,而是无法放下过去的自己。

举个例子,美奈子女士的家里,东西可不是一般的多。

读过的旧书、泛黄的情书、前夫拍的照片,这些都是美奈子的青春记忆。

30年前,一个男人对美奈子热烈地说:“你不嫁给我,我就去死。”

30年后,这个男人平淡地对美奈子说:“我们离婚吧”。

美奈子想扔掉所有的回忆,可每一样东西,只要一拿在手里,就无法舍弃了,想起过去发生的事,一个人一坐就是一下午,最后东西还是没扔掉。

听说了“断舍离”后,美奈子开始一点一点收拾,花了三年时间接受现实。

如今的她可以说:“如果我早点单身就好了,可以去找新男朋友!”

很多人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其实没有考虑“当下的我”与“物品”真正的联系。要学会舍,扔出家门,对它们说一声“谢谢”。

一旦彻底了断,自然就脱离了对物品的留恋,达到轻松自在的状态。

山下英子说,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它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而不是在角落里积灰。

在旧货回收店里能发挥作用,就让它去旧货回收店,这才是“懂得分寸”。

一位心理学家说,想要幸福,首先得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一是断,停止负面的思考;二是舍,割舍不需要的东西;三是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改变现有的人际关系。

不妨从眼下的环境开始着手,清理清理东西,收拾收拾房子,不仅是梳理生活,也是梳理心灵。

如果你想告别过去,拥抱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做减法,剔除不必要的选项,从断舍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