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杀猪”事件不能接受?那把小猪养大吃掉呢?

01

前一阵,湖北巴东一幼儿园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过年的气氛,以及从生物角度学习猪的结构和器官,由老师亲自操刀,给孩子们现场演示“杀猪”,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有不少人质疑,“这样对小朋友们好吗?”“不会给小朋友们留下阴影吗?”“感觉好血腥啊!”……

面对网友铺天盖地的批评,幼儿园的创办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活动现场并未公开进行宰杀,所以没有出现血淋淋的场面和惊悚的尖叫声。给孩子们展示的是已经刮毛洗净处理的死猪,主要是让孩子观摩解剖过程和猪的主要器官。

那么,与其说是“杀”猪,严谨来讲只不过是“解”猪罢了。老师并未在在孩子面前把猪五花大绑,让猪当场溅血殒命。而且当地的土家族一直保持着杀年猪的风俗,代表着吉祥如意。由幼儿园来统一安排这场体验,确实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杀猪演示完毕后,园方还安排了孩子和家长一起享用杀猪的成果,大家一起分享美味,其乐融融。

所以,玻璃心的网友们将幼儿园的这场生动的教学等同于逼迫孩子领教世界的黑暗与残酷,这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过度的矫情了。走出黑板里的课堂,走进最真实的世界,我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如果让孩子懵懵懂懂地不知餐桌上的那一盘猪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反而才是残酷的吧。真实,也许会让你瞬间疼痛,但之后给你带来的会是深刻的感悟和坚定的成长。而孩子们的反馈也肯定了这场活动,很多小朋友都觉得好玩、有趣,有的起初有些小怕,但很快也不怕了。

02

电影《小猪教室》

同样是关于杀猪这个话题,日本曾经出过具有更深层次教育意义的一部电影,叫《小猪教室》。这部电影是根据发生在大阪某小学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年轻的班主任决定进行一场生命教育实践,让孩子们在学校养一头小猪,然后在毕业前把它吃掉。结果大家都很喜欢小猪,还给它起名叫“小P”,而且很多孩子把它当成了宠物。半年之后,围绕是否要吃掉自己养大的小猪,孩子们开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其实哪怕是在以前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都会有人对即将杀掉的自家喂养的动物,比如鸡鸭猪牛羊等等,表示出悲悯和不舍。因为人在日常朝夕相处的喂养生活中,会不由自主地对这些可爱的动物倾注自己的感情。一旦产生感情,下手结果掉对方的生命并将其端上餐桌,就变成一件极为煎熬的事情了。

而对于现在生活富足、根本看不到杀掉小猪的“必要性”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就像电影中班主任表达的养猪的初衷一样:食物是人类活着的必要条件,但现在很多孩子都不懂得吃东西的真正意义。

事实上,通过养小猪,班主任确实成功地让孩子们去思索食物和生命的意义了。孩子们各抒己见。有人说:猪生下来就是要给吃掉的,我们精心培育猪的目的就是为了吃掉它。有人说:我们不能吃掉它,它已经是我们的朋友了,吃掉的话太无情了。有人说:我们是人类,我们都必须要吃东西才能活。有人说:吃别的小猪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吃小P。有人说:大家都是同样的生命,生命不是没差别吗?那么吃别的小猪难道就心安理得吗?孩子们争论不休,没有个定论。到底是吃,还是不吃?两次班级投票,正反方的票数都完全持平,难分胜负。

面对孩子白热化的争论,班主任也左右为难,十分内疚让孩子去做如此残酷的决定。但是校长这时反问他:直面生命,就是残酷的事吗?

是啊,这是人生的必修课,是触动每个人心底、让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躲避所谓的残酷就能顺利成长吗。想要活得明白,懂得生命的真谛,就是要勇敢地直面生命才行啊。这不是真正的残酷,这就是自然。

03

有一个孩子原本对要吃掉小猪感到心痛,但是听父亲说完一段话之后,他就深刻理解了老师的用意,并且同意将小猪变成食物,认同了小猪的归宿。父亲说,自己小时候看到家里养的猪被大人宰杀,觉得这简直是魔鬼的做法,但是魔鬼们做的肉太好吃了,仔细地去腥,肉煮到软烂,骨头也弄碎了扔到地里,这样猪的全身都不会浪费,浪费是一种野蛮的行为,魔鬼们说的。

还有一个孩子,他原本不喜欢吃鱼,每次都剩下,但自从养了这只小猪之后,他就再也不剩鱼了。 孩子的父亲感谢老师说,无论从前他如何教育,孩子都从未意识到剩下食物是不对的,是小猪的出现真正让孩子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意识到浪费食物就是浪费食物的生命,浪费真的是一种犯罪。

食物也曾经历如此辛苦的成长,食物也曾如此顽强地生存。所以当那些生物变成人类的食物时,人类应当珍惜这些付出生命来供养人类的食物,应当尊重食物杜绝浪费,好好汲取食物的营养,好好品味食物的味道,让食物的生命完全延续到食用它们的我们的身上,认真地生活下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才是对食物生命的最好领受。

看到这里,也许素食主义者们要发声了。可是,活着的素食主义者们也是要吃饭的,尽管拒绝吃动物,但他们享用的蔬菜和水果也是有生命的。如果再极端一点说的话,难道只因为不是肉,吃起来就可以完全心安吗?万物皆有灵。为什么要剥夺植物活到老死的权利,它们也同样都是鲜活的一条条生命啊!如果人类不去吃它们,它们会继续在温暖的土壤里,在和煦的阳光里,在甘甜的雨水里享受自由的生命,直到枯萎和腐烂。

所以,身处大自然规律之中的我们,无人可以免俗。我们的生命,只能靠食物的生命来置换,来延续。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灵,人类能够繁衍至今,不是靠着对食物的同情和放弃,而是靠着对食物合理的汲取而实现的。通过食物,我们将宇宙间的各种能量凝聚到了自己身上,得以有力量开疆辟土,不断繁荣这颗美妙的星球。

而那些作为人类食物的各种生物们,它们随着自然的发展,由于某种机缘而逐渐登上了人类的食谱。它们在冥冥之中担负了支撑最高级生物生命的神圣使命,它们努力地长出鲜美可口而营养丰富的躯体,为人类提供味觉上的享受和身体上不可或缺的热量。对此,我们是不是应该敬畏它们生命的价值,心怀虔诚和感恩呢?

04

其实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人们在用餐前都会祷告几句,为所得到的饮食向神献上感恩。比如,日本人大多在吃饭前会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虽然一般都翻译成“我开动了”,但其原本的含义是“我收下了”。这句话正是富含感恩之心的。动物也好,植物也罢,它们的生命都由于要给人提供食物而不得不提前终结,因此人类有义务对维系自己生命的其他生物表示感谢。虽然表面上是一桌菜肴,但实际上是一桌子“牺牲”,有觉悟收下这种牺牲的人们,又怎还会厚颜无耻地去浪费食物呢?


对食物的浪费和不以为然是最可怕的。你享受了什么,就要知道享受背后的代价。你要吃猪肉,就该知道小猪是将如何变成食物进到口腹的。这样才会对食物真正有所敬畏,对世界真正怀有感恩。感恩并不是怜悯,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由下而上的敬畏。正因为人类有时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才会向这个世界肆意索取而毫不在意,才会将生命视作理所当然。

只有重拾敬畏,才能让人切身感受到生命之重。从对食物常怀的感恩之心,推及到对自己消耗培育出这些食物的自然中的各种资源的反思,那么也就会对自己那耗损了大量天地精华才得以存续的生命多一分珍惜,从而减少我们虚度光阴、挥霍青春的可能。

影片中的小猪,经过孩子们和老师的艰难抉择,最后还是被送到了食肉中心,去实现它本来就要实现的价值。我想,从此以后,这些孩子们一生都难以再萌生出浪费食物的想法了,哪怕一片肉,一根菜,都凝聚着生命无限的希望。小猪为了孩子们能够生存,能够获取成长所必需的营养而付出了生命,孩子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激生命,不去认真吃饭、珍惜食物、努力长大呢?班主任规划的这一堂生命教育实在是太伟大,生命的珍贵与美好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刻骨铭心,足够让他们成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人。

生命就是以命续命,对食物最好的报答是,用心享受它们吧,让我们替它们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更好地活。

文末互动:

原来用心享受食物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

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刻,会让你恍然大悟,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呢?

如果有的话,可以留言告诉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