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985、211的本科考個985、211的研究生有用嗎?

娟花兒


考上研究生就有用,何況是985/211的研究生,題主是來炫耀的吧。一個普通校園的本科生,能考上普通學校的研究生,已經不容易了,再考上名牌大學的研究生,那是要上一個層次的。當然,儘管有些“勢利眼”的企事業單位,要查學歷三代,甚至要查高中學校,這是要追求“血統”傳統的節奏啊,他們不是選學生,而是選“貴族”啊。

職場現實中,確實有一些待遇優厚的企事業單位,對招聘人選的“血統”非常看重。尤其是一些國際化、科研性質的牛叉單位,只招高中名校、本科名校、研究生名校的“優等生”,他們認為這種學生“血統純正”,學習能力強,智商天花板高,在科研深度上可以走的更遠。

不可否認,這種企事業單位,尤其是科研單位,對智商天花板的要求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我舉一個例子,學習英語吧。從小學習不好的,後天再努力,也很難學習得非常優秀,就是他們天生有了學習語言的天花板。這個天花板對他們很低,學到一個程度,就無法突破了。但是有些從小就上英語學校的人,語言有天賦,最後語言會學得非常高的水平。

所以,科研上的天花板效應非常明顯,就是智商上有侷限性。比如,我們公司的科研人員,一些普通本科生研究到一定程度就停滯不前了。這是因為他們當年理論學的不紮實,到了科研深度的時候,理論不紮實的弊端就暴露出來。理論功底深厚的人,在科研深度上會輕鬆突破一些難點。

但是對於題主來說,從普通院校考上名校研究生,也能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是你高考時沒有發揮好,第二是本科階段發奮圖強好好學習了。所以,能考上名校研究生,說明你的智商和學習能力是比較強的。所以,你要是能考上,一定要好好上。

我們來看這張圖表,研究生畢業的起薪比本科生高出50%,起點高,彈性空間就大。只要好好努力,同等條件下,研究生應該比本科生走的長遠。當然,本科生由於定位準、不驕不躁、踏踏實實、不好高騖遠,也會超越研究生。作為研究生,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危機感,切不可驕傲自滿,小心本科生在後半場把你們超越。


職場火鍋


嚴格意義上來說,考研是否有用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學習目的。不可否認的是隻要認真刻苦能力強的同學,無論是否是研究生、是否是重點學校研究生都影響不大。關鍵在於,這種學歷低能力強又在職場中闖出自己一方天地的人雖有,但很少。所有,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即便不是985、211的本科生最好也要考個更高水平的研究生。



首先,很多鮮活的事例告訴大家,985、211的研究生在畢業公司選擇上就與普通學校的研究生存在很大差別。多數知名500強公司會第一時間選擇在名校開展招聘會,普校研究生往往連遞簡歷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是普通本科生。這樣一來,985、211的研究生在職業起步上就優於其他畢業生。



再者,在多數國企和事業單位中確實不會特別重視研究生的第一學歷是否為重點大學。官場在這方面的要求並不嚴格,後期還有更多提升深造的機會,但能力同等情況下,往往重點本科生及研究升職空間很大。



最後要與自己實際情況相結合,有的人在本科時期刻苦學習到的能力也趕得上重點學校的研究生,有的歷盡艱辛考上重點學校的研究生卻發現自己並不是專於學術研究的人。所以,要綜合考慮工作、家庭、學歷帶來的影響。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是有用的。

我現在在一家省級重點中學工作,像這種事業單位對學歷的要求非常嚴格,如果是本科學歷就必須是那六所教育部直屬的師範院校,比如北京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

但如果是研究生的話可以適當放寬要求,哪怕是非師範院校也可以,甚至本科是二本,研究生考上了211院校也是可以的。

所以雖然在就業時的確有些這方面的歧視,比如現在有兩個人都是清華的研究生,一個是本科研究生都是清華的,一個是研究生是清華的,但本科是個不知名的二本院校,用人單位首先肯定會優先考慮那個本科研究生都是清華的,但這也只是優先考慮,用人單位最終會不會錄取,還會綜合考慮的,如果後一個綜合實力明顯比第一個強,比如發表的論文質量高,參與過的社會實踐多,在大公司實習過且實習成績優異的話,用人單位也會青睞的。

就算是用人單位最終選擇了那個本科研究生都是清華的,但是你要知道用人單位不僅僅那一家,你拼不過本科研究生都是清華的學生,但你有個清華的研究生學歷,如果跟一般的211活著985的學生相比,你就有很大的優勢,再不要說跟你二本的同學比了。

我一個朋友的舅舅,他當年是在山東參加的高考,山東高考人數多,所以他當年只考了個專科,專科畢業後他的很多同學都直接進了工廠,在生產線上做一名工人,但是他沒有去工廠,而是選擇了升本科,本科畢業後又考了理工大的研究生,後來一路上到了博士,現在不到四十已經是理工大的博士生導師了,而他當年的那些專科的同學依然在工廠生產線上領著微薄的工資,有的甚至失業了,而他如果當年沒有選擇升本,讀研,考博的話今天也會跟他們一樣,所以起點低不要緊,只要你肯努力。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儘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學歷,學歷是敲門磚,它會決定你進入一個什麼樣的平臺,而平臺又決定了一個人的起點和視野。


陳蘭香老師


說出我的故事吧,我高考上了一個二本,其實自己很不甘心,但是又苦於不知道再複習一年又會是個什麼樣子,於是打算給自己蟄伏四年再考個研。大學四年我沒有放鬆自己,我甚至都不會打電腦遊戲……考研我選了一個牛逼的985學校,最後考上了。

到了研究生階段,客觀的說,跟本校的學生差距很大,尤其是你的視野和動手能力,但是還是那句話,我不會放鬆自己,努力趕拼命趕,讀碩士讀博士。現在我早已博士畢業,在某央企,尤其是一看你是985的,直接就給面試,面試官是在學校一起做項目的一個室主任,最後順理成章被錄取。

最後我想說的是,第一,中國人太多,找工作容易,找好工作太難(除非你有關係),好工作最先還是看你的學歷高低,本科生就會被找pass,說實話,現在好工作幾乎最低學歷也要是碩士,然後是畢業院校,非985 211的就會被優先pass掉,沒辦法,那麼多簡歷,篩選的第一標準只能是學校的好壞或者學歷的高低,這是中國國情。

第二,去211 985的學校讀研究生主要還是開闊你的視野和朋友圈,我是理工科的,做課題都是跟一些單位合作,相信好的單位還是更多的會跟211 985高校合作比較多,然後更多工作機會就來了。當然我說的沒有那麼絕對,只是說考上211 985的研究生機會的確是更多一些,歡迎大家拍磚😁😁😁


forever尤文刺迷


網友一:

考研,作為提升學歷一種途徑,針對二本要不要考研,還是要從個人的實際情況出發!因為每個人的成長不同,家庭條件不同,身處的環境不同,所以二本學生要不要考研,要一切從自身的實際出發!

首先從年齡出發,如果你是17歲、18歲入學讀二本,畢業時也就是21、22歲,這個時期的大學生記憶力、學習能力各方面都保持的很好,有必要提升一下自己的學歷,研究生讀3年,也就是24、25歲,可謂是心智成熟,正是人生最佳的起步時期;如果你二本畢業時已經24、25了,從生活的實際情況來看,還是不要考研了!不如利用這3年的讀研時間在社會上工作,認清自己的發展方向!3年時間對一個二本的學生來說,是可以給自己定位了!

另外從外界環境,家庭情況來看,如果你家庭條件還可以,又有去一個嚮往城市裡生活,那麼你是可以通過考研來改變這一切的!畢竟,現在每個城市的發展速度不一樣,機會也是不一樣的,這個要承認的!譬如,杭州的機會成本就是比蘭州的機會成本要多,所以這個也是不爭的事實。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會改變一個人的,只要你用心去體會,去把握,人生的轉折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

所以,二本的大學生有沒有考研的必要,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關於學歷歧視的情況,會逐漸淡化,只要你自身素質過硬,學歷只是你成長過程中的附屬品,而不是人生成長的必須品,人生的成功最終還是要看自身的能力,以及對機遇的把握!大膽一點,不用怕,二本的學生也有很多優秀的品質,只要你勇敢的向前,機遇會降臨到你身上的,奮鬥吧,少年!

網友二:

我現在也是一個非985-211的研究生,今年畢業,我說下我的感受。選擇一個不錯的非985-211的學校讀研究生,

1,從科研的角度上來說,基本差不多,這個就主要靠你選擇的研究導師了,如果導師的實驗條件充足,老師有很負責任,那麼你的研究成果不比985-211差。

2,從找工作的角度來說,名氣上確實是差了點,有些單位就用這個卡人,除了這個因素,就只能靠你自己了,如果研究成果很不錯,自己又能表達的頭頭是道,那好工作依然不愁。有些單位也挑專業,他們每年招生也有經驗了,哪個學校的哪些專業好,不管是不是211-985,去奔著專業去招人。就看你所學的專業了。

總之,學校的名氣雖然重要,但是主要還是靠自己。

網友三:

我看了大家的評論,應該說的都差不多了,我再重複重複。第一,211,985不是什麼高富帥標籤,它既不能代表一個學校所有學科的學術水平,也不能代表你個人的科研水平和學習能力。好的學校也有水平很差的專業,一般得學校也有自己很強的專業,拿211、985來簡單區分學校這本身就讓我覺得你對學校的認知不高;第二,讀研的動機問題。

讀研到底是為了拿一個文憑還是提高自己的科研實力,或者長遠打算準備讀博,留校?如果是僅僅拿一個文憑,自己也沒搞懂讀研是為了啥,最好不要讀。讀研需要時間,你最後會發現,自己付出最大的就是時間成本;第三,最後說說有用,可以說肯定有用,你在學校又學了3年,怎麼會沒用,關鍵看你所指的有用是什麼。

如果說找工作,有利有弊,你能去一些本科生去不了的單位,當然你也去不了一些本科生能去的單位。如果說提高個人能力,這個主要看個人。有人讀3年,參與項目十幾個,發表論文十幾篇,軟件學會四五個;也有人,就是混,女朋友換了3、4個,論文找代寫,啥也不會。說這麼多,最後一句話,沒有差的學校,只有差的學生。

網友四:

有些學校是專業性大學,985 211看的是綜合性。比如瀋陽藥科雖然不是985 211但是專業性很強的。藥理毒理 藥劑學在世界都數得著!畢業生就業率超高。就是因為不是985 211常常被低估,在藥學領域的企業和機構基本都很承認瀋陽藥科。和中國藥科並稱南藥北藥。985 ,211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高等院校的辦學體制。好學校也有不好專業。強調專業學科的排名才對就業有重要參考價值。

網友五:

如果你的本科是普通二本或者三本,考個雙非研究生也會提高很大,最好是找一個好導師,副院長級別的,項目多人際關係廣,畢業甚至能給你推薦很好的工作單位,而且這類導師的學生基本上拿的到研究生一等獎學金,我室友就是一個例子,現在特別羨慕他,導師很關鍵。


英文主播皮卡丘


考研究生有用還是沒用,關鍵看為何而考研怎麼讀研

目前的考研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985、211高校學生,如果簡單地認為只要考上985、211研究生,就可以獲得名校身份,有利於自己就業,那這樣的考研、讀研結果可能會令你失望。

一方面,有的學生以為考進名校後,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身份,於是在讀大學期間,就只學考研相關內容,一心考研,結果是雖然考研考出不錯的分數,可並沒有接受完整的大學教育,這既影響研究生入學面試,又影響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有的學生讀研時,連基本的實驗也不會做。

另一方面,有的學生以獲得一張名校文憑為目的讀研,這是會影響讀研的效果的。讀研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身的能力,只有文憑而沒有能力,很難用一張文憑打動用人單位。事實上,由於有部分學生就是為混文憑而讀研,導致社會反而出現另一種學歷歧視,即對碩士生、博士生,提出本科是985、211學校的要求。

讀研值不值得,是一個個性化的問題,不是一概而論的,關鍵在於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把讀研作為就業避風港、認為提高學歷層次就可提高就業競爭力而讀研,是比較盲目的。要想清楚自己讀研,究竟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讀研之後有怎樣的職業與事業發展規劃,這樣的讀研才會更有價值。隨著社會發展,我國社會將淡化人才身份,而關注人才自身,學歷會貶值,但能力不會貶值。


熊丙奇看教育


按照時下有人的說法是不行的,這些人已經炮製了一個所謂的“第一學歷”出來。進一步的說法是你出身的中學也很重要,理由是雖然大家都考上了一個985本科,但是出身不同的中學貴賤不同:來自邊遠省區的中學當然不行,你高考時已經受到了降分照顧,來自北京上海的中學更不行,理由是你的高考成績在別的省份可能連提檔線都不到。如果你來自山東、湖北、江西、湖南等等高考分數普遍很高的省份的中學當然也不行,理由是這些地方培養出來的只是考試機器而已。再進一步你畢業的小學是否全國名校也很重要,理由是如果不是名小學畢業的,雖然你也考入了好中學,但是你因為從小未在氣氛陽光高貴的名小學上學,你也只不過是個受教育不全面、只知道啃書本的書蟲而已。還有,就是否出身名幼兒園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起步對一個人多重要啊,起步不好,很可能培養出一個高分變態也未可知。最後,出自哪個老媽的肚子最最重要,高貴之分,往往在此已經基本決定!哈哈哈哈。😂😂😂


戰地黃花2012


有用。有的工作是看第一學歷,但是有的工作卻看的是個人實力。

如果是211985的第一學歷,但是業務操作水平差,一個單位也是不會要的,反之,如果你研究生在211985讀過,業務水平較高,也總會有伯樂識你這匹千里馬的。


-我想住進你的眼睛


看到這個問題,怒答一波,也是自己親眼所見。

這是故事起始於08年,一個女生從一個學院畢業了,這個學院是xx學院,不說出來了,肯定是一個三本學院,不是加州學院哦。

該女生也是屬於那種勤奮好學型的,因為自己的學校比較差,找工作時也是找不到好工作,無奈之下,該女生選擇讀研繼續深造。

前面說到了她勤奮好學,所以成績自然不用說了,也是很拼型的,經過一年的努力,考上了某211院校,屬於該省第二好學校吧,並且向自己導師爭取到碩博連讀的機會。

進入研究生階段,女生也是十分刻苦,因為是學的工科,需要做實驗看文獻。這個女生就拼了命的看文獻,整理文獻,每天都是餐廳——寢室——實驗室,也還是屬於三點一線,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實驗做了好多個,數據也是積攢了無數,在博士階段,論文數據開始爆發式增長,發表了很多高質量的論文。

因為這個女生真的是熱愛科研,做實驗真的太拼,別說像有些女生隔三差五去逛街了,她有時候為了做實驗拼到吃飯都是讓別人帶,自己可以騰出時間繼續搞科研。

就是因為這樣拼,博士畢業也是碩果滿滿,論文和專利一大堆,單篇論文影響因子高達23+,論文引用次數也是很高,算是當時畢業生裡面成果較多的學生了。

他的導師覺得她是一個搞科研的人,又在畢業那年推薦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做博後,一年之後,回國輕鬆在某211高效評上了優青,現在職稱也是副教授,課題組也是相當牛的。

所以雖說現在大環境是這樣,但是如果我們自己能夠爭取每天不虛度時光,讀研期間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是肯定要很多的。

也有好多本科同學當時自己參加工作了,現在工資也僅僅3000+,稍好一點的可以拿到3500+,每當聊天的時候,也是非常無奈,感覺本科出來真的太沒有競爭力。

真的別以為這個沒用,那個沒用,沒用的不是體制或者教育,而是我們自己又沒有用心去做一件事。


最炫美職籃


企業老闆告訴你有沒有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ac272d6182a56acd4fd83203f77ac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