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乡亲,为争宅基地那点院墙、过道,老死不相往来真可笑!


如今,农村实行的“一户一宅”政策正在逐步落实过程中,很多农村的老宅子如今更加吃香了。


一些家庭离开农村多年,老家的老宅子都已经废弃,如今,该是要回家再修葺修葺啦,能够在农村老家保留一套老宅子,也是很沾光的事情。
以前,在农村,经常出现邻里之间因为宅基地的修建、改建而出现的矛盾,相邻两家多因为一两尺的过道、院墙问题大打出手,甚至纠集本族同姓、亲戚互殴、对抗,搞得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还有一些村民,仗着本家在村里男丁众多、亲戚势力大,欺负那些有女无儿的小门小户,甚至明目张胆抢占本属于人家的宅基地……老实人往往势单力薄,被欺负的无门路可走,只得忍辱曲让……
打架解决不了问题,宅基地的确权工作逐步到户之后,就像是城市里的房产证一样,该多大面积、拥有者是谁,都写的一清二楚,出现纠纷也就有了凭据。
古人曾经有过一段经典的故事,也是关于宅基地的问题,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
张英知道此事后,给家里的写信道: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由此,就有了如今的"六尺巷"!

如果在道德层面无法取得统一,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将被抢占的宅基地向法院提出诉讼,用《物权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