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深山古老民族村,住双斜面竹楼无院墙,2楼木晒台做活还晒谷


拉祜族是中国最为古老民族之一,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都有分布,在我国主要生活在云南的澜沧江西岸,以澜沧孟连等县居多。“拉”即拉手代表团结,“祜”代表幸福。拉祜族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迁入云南,一直过着择山林而居的游牧狩猎生活,历史上以擅于猎虎而闻名。而依靠山林资源,拉祜族人在居住上也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个性,多建有桩上双斜面竹楼。

图为现代拉祜族人住房,拍摄于云南澜沧县酒井老达保村。这是一个近年发展起来的旅游村,全村百余户人家400多村民全部为拉祜族人。该村由于人人能歌善舞近年被外界人发现而远近闻名,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来到此村。而此村还有个最大特点,家家住木楼,没院墙,在木屋二楼的两端各搭有一个宽大的室外腾空木阳台,村民们在晒台上做活晒谷,也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室外场所。

拉祜族人的生存环境多在深山中,交通不便,靠种植茶叶与栽植果树为生,对外交流不多,所以一直以来使他们处于生活贫困之中。只有近年全国发展旅游后,这些古老村子才呈现于人们眼前,村民们也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而老达保村就是个例子,十年前这里还是个贫困村,尽管现在游客多了有人家开起了客栈饭馆,但从居住的房屋看,仍显老旧。


史书中有过关于拉祜族先民居住环境的记载,称他们“居深箐,择丛蔽日处,结茅而居”。他们的现代住房有两种,一种是桩上竹楼,另一种是落地式茅屋。他们建房不用一砖一瓦,全为竹子,木头和稻草等,呈人字形,和傣楼有几分相似。没条件人家一般建一层茅屋,有条件的建的高些建两层,不过内部也是十分简陋。

拉祜族人的房子一层是堆放杂物和养牲口用的,二楼为全家人居住的地方。楼室内基本不开窗户,有的中间有一条走廊,两则是用竹篱隔成小间的居室。拉祜族人对生活要求不高,他们说,每天能一日三餐有个睡觉的地方就够了。

走进村中一户拉祜族人家的2楼,发现木楼里窗户很小,不开灯根本看不清里面。设施也很简单,有的室内没床被褥铺在地上,而且还在住室里生火做饭。不解的是,他们做饭没有灶台,只是在地上放几块砖石上面放个锅灶就煮饭。而地板是木头的,不禁为他们的用火安全担心。


拉祜族人家没有院子,村中公路也是近年才修的,有的还是土路。不下雨天不热时,他们在楼下的土地上烧木柴做饭,生活简单随意。每天在吃饭的早中晚,家家飘出袅袅炊烟,不时传来鸡鸣犬吠,让你仿佛穿越到遥远的原始古村落。

由于没有院子,门前也没有平地,拉祜族人家的生活几乎全部在二层的这个阳台上进行。老人坐在这里晒太阳,女人在这里做针线活,男人们在晒台晾晒谷物,成为家中的万能阳台。

在村中,正赶上一户人家给孩子庆满月,亲朋们都来了,几位男人女人一早就开始在二楼大阳台中忙活操持中午的午餐。由于阳台的通透性,一家有事全村路过的人都知道。

这户人家从二层伸出的木阳台是竹子搭起来的,房子不新竹子很新。据称,由于雨多木头容易老化,他们的房子和木阳台隔几年就会漏雨所以得常修常换。一位40左右岁的拉祜族男子在竹阳台上刮树皮,好奇问他这是干啥用的,他说是中午做菜吃的,而问他这是啥木头时,由于他普通话说的不好,一直没听清他说的啥,至今不知道这是啥神树,树皮居然能刮下来炒菜吃。

发展旅游的老达保拉祜族村,随着外地游客的增多,当地人会告诉你他们的生活禁忌,就是忌客人坐他们门槛,并且不能在门槛上砍东西,客人不能随便进入主人内房。而接触外界不久的拉祜族人,民风还是比较淳朴,你随便走进一户人家,他们都会热情对你微笑,有好吃的东西也会拿给你吃。


生活在崇山峻岭深处的拉祜人,喝喝茶,烧烧饭,发发呆,依然过着他们传统与世无争的简单生活。令人称奇的是,这个以音乐闻名的老达保村,看起来并不富裕,但全村没有一个出外打工的人,近年村中出了3个大学生,毕业后也选择回到了家乡。全村住木楼室内无窗破而老旧,而他们,却活出了城里人羡慕的模样,正应了那句话:没有绝对的幸福,知足而乐是幸福的秘诀。 【拍摄码字不易,原创图文版权所有,严禁盗用,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