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安医生悲剧的启示:光脚不怕穿鞋的,公职阶层的悲哀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这绝不虚言!年轻的安医生带着不舍,带着遗憾,告别五岁的孩子和深爱的丈夫静静地离世了。但她留给世人的却是深深的思考……

我们不谈“熊孩子”的家教问题,也不谈“熊家长”的素质问题,今天只说大众舆论的关注焦点——为什么这件由小孩子引起的、两个家庭之间再普通不过的矛盾纠纷会持续发酵?只因为安医生夫妇都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公职”人员。“公职”这样一件代表优越光鲜的外衣,此刻却变成了一副无形的沉重的枷锁。

在相关的报道中,不知大家是否特别留意过这样的细节:安医生即使在更衣室里遭到了报复性殴打,其夫妇二人依然选择了忍让。不愿意让事情闹大,显然他们也应该考虑到了自身的特殊身份。安医生丈夫也曾乐观地认为忍让之后事情慢慢的就会过去的。但她们等来的却是舆论风暴越来越猛烈,安医生深情地对丈夫说;“对不起,是我连累的你”——因为相对医生的身份,其丈夫作为教师更容易成为舆论攻击的对象!

相反的。男孩儿家长却不依不饶,在实施更衣室报复之后,又跑到安医生所在医院找说法。虽然男孩儿家长在安医生逝世之后遇到了网友们的人肉搜索,我们不提倡这样去做,但我们可以猜测对方一定是“无职一身轻”,事情闹得再大,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这也许就是自谋职业和创业者较“吃公家饭”最大优势所在——自由。用最通俗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无怪乎“临时工”、“协警”往往会成为暴力执法丑闻中的主角——这些人不在乎背处分,没有编制,来去自由。

于是问题就来了:“公职”人员就必须拿“圣贤”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吗?这部分群体就应不食人间烟火,不应有七情六欲吗?安医生丈夫在向男孩儿道歉时就说了这样的话“因为叔叔太爱阿姨……”。一个男人因为担心自己的女人受欺负而在水中教训了小屁孩儿,虽然以大欺小实属不该,但合人之常情!而这一切最终却遭受了舆论的炮轰——言外之意,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是公职人员!

小编之前写过一篇《〈岁岁年年柿柿红〉中王长安为人师表,其言行却令人失望》的文章。文中针对小学教师王长安的三件事提出质疑:他身为教师,竟然动手殴打混蛋胡小军,一不该;他身为教师,竟然以暴制暴。向柿红的碗中撒盐,二不该;他身为教师,竟然通过欺骗手段骗走了王守业的自行车,三不该;此文一出不要紧,评论区满是喷我的留言,都是替“王老师”鸣不平的,都认为老师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不是“圣人”……联系到这次安医生事件,我不仅感叹:观众能够允许剧中的老师犯错,为什么舆论就放不过安医生夫妇呢?

安医生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舆论的倒戈。但是这个代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