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念、希望!三代教师接续守望 只为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

●唐静,耕耘乡村教育43年,“退而不休”,教过好多家庭三代人,把年轻老师当作自己儿女

●张渠江,脑袋里有块囊肿,经常头晕咳嗽,身材干瘦,白发丛生,仍负责五年级一个班的所有课

●王志华,大学本科毕业到村里执教,面对女友发出的“考回城里”的最后“通牒”,忍痛分手至今单身

在万源城区108公里之外,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大巴山上,坐落着一座似乎被遗忘的村庄,这就是石窝镇走马坪村。这座临近荔枝古道的村庄山高路远、经济贫弱。但无论多么穷困,这里的人都会竭尽全力去实现对知识的追寻。

夕阳西下,唐静(中)、张渠江(右)和王志华(左)三位老师围坐一起交流教育心得。

在走马坪小学,三代老师上演了一段平淡而不平凡的故事。唐静、张渠江和王志华三代乡村老师,如接力跑般一棒接一棒驻守在走马坪小学,只为将一批批大山里的孩子送到大山外。

坚守

63岁仍未“退休”的老校长

唐静老师今年已经63岁,1975年高中毕业后便回到了生养他的走马坪村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后来任走马坪小学校长,一待就是一辈子。40余年的教学生涯里,唐老师一直守在学校里,看着曾经的土教室变成了红砖楼,看着一批批学生负箧远行,却唯独忘了自己已经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花甲老人。

“学校的一砖一瓦都是我跟乡亲们一起肩挑背磨从很远的地方搬来的,看着它们就想到我的学生们,还有在学校度过的这几十年,舍不得离开。”唐老师从教43年,村里有好多户几代人都是他的学生,村民们尊重又爱戴这位把一生献给村子的老人。“2015年退休后,感觉生活缺少了什么东西,还是习惯一起床就往学校赶,没事就待在学校里。后来终于有机会返聘回学校教书,一直教到了现在。”

除了对学校的眷念,唐老师能返聘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渐稀少的师资,这是压在唐老师心头最大的巨石。“学校里又走了两个年轻老师,两个班级的课没人教,这才有了返聘执教的事。”回忆起自己的返聘,唐老师高兴之余又有落寞。

乡村学校要想将老师们留下,只有依靠人与人最赤诚的热情。唐老师把每个任教的年轻老师都视为自己的儿女,有时把老师们叫到家里吃饭,有时摘上地里新鲜的蔬菜带到学校。虽然廉价,但却是这位老人的全部。唐老师还把张渠江、王志华收为干儿子,希望他们能永远留下来,延续自己对学校的爱和守护,给山里娃一个读书的机会。

信念

带病接棒的“学生”

36岁的张渠江老师是土生土长的走马坪村人,唐老师正是他的授业恩师。回到走马坪小学后,张老师挑起了校长、教师、后勤主任等数职。

在学生们的眼中,张老师身子虚弱,经常头晕、咳嗽,但学生们不知道的是张老师脑袋里有一块5厘米的囊肿,不知道的是张老师每天都是带病坚持上课。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张老师6点钟就得从教师宿舍中醒来,开着全身都在响的小车,到镇上给学生们买中午要吃的菜,然后立刻赶回学校上课。张老师一个人要负责五年级一个班的所有课,只有课间和午休时能稍微休息一下。下午放学后,孩子们都离开了学校,张老师还要跟学校其他老师一起去教室和操场走走,把孩子们没打扫干净的地方打扫干净。晚饭时间是张老师一天里最放松的时间,没有白天的炎热感,月亮已悄然爬上树梢,大山里的虫鸣声与大山里纯净的天空相映照。悠闲地吃完晚饭后,张老师必须立刻回到办公室批改作业,张老师桌上的那盏小灯一直亮到深夜。即便是周末,张老师还是要留在学校,总结这周的工作和安排下周学校的教学和后勤任务。

正值壮年的张老师,却已经身材干瘦、皮肤黝黑、白发丛生,使得他看着不像这个年纪的人。但对他而言,只要更多的孩子可以沿着那条长长的山路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那就是幸福。将孩子送出大山,这是恩师唐静的教诲,也是张老师与病痛战斗时最大的信念。

希望

吓不走的80后青年教师

走马坪小学极其缺老师,尽管每年都通过编制吸引年轻老师来,但大多数都会被大山的艰苦吓走,到其他地方谋职。其中,王志华老师是为数不多没有被吓走的老师之一。

2015年,26岁的王老师来到走马坪小学。王老师出生在距离走马坪村不远的鹰背村,一直在乡下读到初中,高中时才走出大山到万源三中读书,通过努力考上专升本。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他深知大山的孩子们要走出大山很不容易,所以本科毕业后王老师毅然选择回万源做一名特岗教师。

当交往了两年的女友得知王老师要回到艰苦的大山里教书时,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么考回城里,要么分手。王老师虽然很舍不得两年的感情,但学校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双眼深深地刻在他心里,最终他忍痛与女友分手。

“万源大山的孩子几乎都是爷爷奶奶在带,老人们大部分都没什么文化,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乡村小学又都缺老师,孩子们更需要我。我希望孩子都能快乐的学习、成长,都走出大山去看看。”王老师说,“父母一直催促我找女朋友,每次向相亲对象说我在村里教书,女方都受不了乡下的清苦的生活,所以就一直单着,没关系,看缘分吧!”

志愿者来到走马坪小学

□见习记者 黄先丽 赵曼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