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推出全国首条碳纤维“轻量化”产品批量生产线

2018-09-07 11:34 | 绍兴晚报

“看,这是我们新生产的‘轻量化’轮毂,用碳纤维和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今后批量生产,单价不到70元。”9月6日,浙江来福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伟润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已和滴滴共享单车、爱玛电动车达成长期合作,今后将每年提供上千万个“轻量化”轮毂。

市面上,碳纤维“轻量化”产品量少价高。潘伟润拿出一个高端山地车的碳纤维轮毂,重量的确很轻,但单个价钱在400—600元。“它贵就贵在制作工艺上。”潘伟润解释道,国内约80%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都采用手糊工艺,即一层碳纤维布、一层混合着胶水的高分子材料,在模具上反复叠加、烘干后制成。一个山地车轮毂的生产周期为3天左右。

手糊工艺的生产效率低,在高度自动化的工业时代,直接导致了碳纤维“轻量化”产品未能实现普及。而“来福模具”最新研发的一套生产线——超长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装备,则让碳纤维“轻量化”产品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这套装备可将碳纤维和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温度下,以一定比例均匀胶合,最后可通过注塑、模压、注压等多种方式成型。”潘伟润表示,他们制成的首个产品就是滴滴共享单车的轮毂,一个24寸轮毂的生产时间为2—3分钟,且比市面上应用较多的、同样大小的镁铝合金轮毂还要轻400克左右,而其他性能也不输。

独辟蹊径的创新,注定要面对无数困难,“来福模具”也不例外。碳纤维越长、越多,产品就越牢固,但与高分子材料的融合也越难,怎么处理?高比例的长纤维与高分子材料混合后,流动性差,容易堵塞注射枪,又该怎么处理?设备高速运转中,如何控制好碳纤维、高分子材料的配比?……这些难关,都在数不清的白天和黑夜里一一攻克。

记者了解到,这套新研发的装备共申请了10个专利,有3个是发明专利。“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路就好走了。”潘伟润说,接下来他会不断改进生产线,扩充产品品类,提高产品性能,拉长下游产业链。同时,还会批量“复制”新装备、新模具向行业内推广。

(原标题《两分钟“塑”出一个碳纤维轮毂 柯桥推出全国首条碳纤维“轻量化”产品批量生产线》,原作者陈松。编辑徐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