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冯小刚就拍出了最好的贺岁喜剧,如今重看还有好多隐藏八卦

201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有没有觉得这句话似曾相识?20年前,中国第一部贺岁片,最后一句台词就是: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配着冯小刚很苍的嗓音。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怎么还不长大,盼着过年过生日;年纪大了之后,最怕过年过生日,无论这一年怎样不平顺,都知道它是自己生命里最年轻的一年了,所以,每年的终了,都会想起这句台词,无限感慨。

它出自电影《甲方乙方》,原著是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由于设置太经典,30年来被拍成过三部电影,除了这部,还有同样经典的《顽主》和不那么经典的《私人订制》。

《甲方乙方》的结构像小品集萃,葛优,刘蓓,冯小刚,何冰四个人是穿针引线的人物,他们成立的“好梦”公司,专门为人实现梦想,这些梦想称得上光怪陆离。

高度近视的书店老板英达幻想成为巴顿将军,在二战舞台上来去如风,好梦公司只能帮他找到南京地图,口头攻陷雨花台鸡鸣寺等一个个要塞。

汗流浃背的胖厨子李琦想过把守口如瓶的瘾,他们安排了青衣色诱(刘蓓以前是学京剧的)、严刑拷打,换来一句“打死我也不说”。

在家作威作福的傅彪很想知道受虐是什么滋味,葛优刘蓓化妆成地主,欺负他这个长工,留下了葛优拖着长音阴阳怪气的那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尝到苦楚的傅彪回家后才懂得珍惜妻子,片中的妻子也是他现实中的妻子张秋芳,只可惜演技精湛的好人傅彪英年早逝。

大明星当烦了的徐帆非要过普通人的日子,好梦公司帮她安排了退出娱乐圈的发布会,从此之后她每天如坐针毡,还想再度大红大紫,晚了,这个片段放在今天也是不过时的,适合给那些爱抱怨的明星看。

老光棍刘震云生无可恋,刘蓓假扮成阿依土拉公主,让他享受到一顿美妙的月光晚餐。刘震云的河南塑料普通话掩盖了他的面瘫,他赴宴时脖子上红纸做的领结也是神来之笔了。这是量身定做的角色,刘震云本人超级不修边幅,有年在《手机》的发布会上,我亲眼看到他有一只裤管还卷着就上台了,头发更是乱如飞蓬。

大款叶京吃腻了龙虾象拔蚌,偏要到农村体验素食主义生活,结果好梦公司把他遗忘在乡下两个月,他饿得变身黄鼠狼,偷光了村里的鸡。叶京穿着脏得都板结了的棉袄,泪眼婆娑趴在窑洞上盼亲人的镜头,在中国电影史上也能留下一笔。叶京是王朔的发小,大院子弟,英达假装巴顿将军所用的坦克就是他帮着找来的。

最后一个故事不逗,但很温馨。杨立新的妻子得了绝症,一辈子没住上自己的房子。刘蓓和葛优把婚房借给他们,让她含笑而逝。

《甲方乙方》就像一篇工整作文,最后一句升华既概括了中心思想,又和开头遥相呼应,冬雪漫天的年尾冯小刚说了这句话: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那时冯小刚还不到四十岁,虽然一口烂牙,但头发还是黑的,脸还是黄的。

刘蓓当时三十岁,大姑娘的模样,身材颀长,雪肤红唇。她是冯小刚早期的电影缪斯,《编辑部的故事》有一集歌星双双,她在里面演个哑巴大美人,就是冯小刚他们发掘她的,剧中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借葛优和侯耀华之口盛赞刘蓓惊为天人,因为那集的第一编剧就是冯小刚。

刘蓓漂亮又机灵,冯小刚和徐帆暗通款曲时,他到人艺去晃荡,在附近碰到刘蓓,刘蓓笑嘻嘻地说:找徐帆呢吧。冯小刚都惊了,问她怎么知道的。刘蓓一五一十地按逻辑给他分析了一通,彻底把他震住。

聪明的美女命运尽管多舛却不是悲凉的底色。刘蓓第一个丈夫张健是张若昀的爸爸,对,她是张若昀继母,我以前写过,吴秀波是张健的干弟弟,他第一部做主角的电视剧《立案侦查》就是张健力捧的。吴秀波低谷时给刘蓓做助理,那时张健和刘蓓已经离婚。后来刘蓓嫁给冯小刚的摄影,现在的大导演张黎,生下儿子后被另一个年轻女演员插足,只好离婚,现在刘蓓和张健又复合了,兜兜转转也是真爱了。

与《甲方乙方》同宗同源的《顽主》,男主角同样有葛优,在1989年绝对是部先锋主义作品。导演米家山,高干子弟,他那时的妻子是著名悲剧女演员潘虹,后来也是被一个年轻女性把婚姻给搅散了,那女子去了央视成了知名主持人。潘虹在这部喜剧里显得格格不入,也比其他人看着年纪大。图为潘虹与米家山。

不过其它角色那是相当贴切,冯小刚的角色由他最好的朋友张国立扮演,这个人物属于定海神针,不需要招笑。葛优一开始就走稳了蔫淘路线,何冰的角色是葛优的好哥们梁天,潘虹没有刘蓓的喜感,她这个女主角存在感不强,还不如马晓晴演的营业员。

《顽主》里这个公司叫3T公司,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基础结构都差不多,只不过不全是圆梦,而是解决麻烦。比如与马晓晴相亲的医生想甩了她,又不想做恶人,就让3T公司代劳。有圆梦的,有个拙劣文学爱好者请3T公司替他办了一台文学颁奖晚会,请来群众假扮文学大腕,奖杯是泡菜坛子。

这个段落中出现了很大胆的创意,原著中没有的。颁奖结束之后,一个个奇装异服的模特出场,有满清遗老遗少提笼驾鸟,有一脸懵逼的孙悟空看着露大腿姑娘,有举着红宝书的红卫兵,有80年代蛤蟆镜喇叭裤青年。。。。这群人在一个舞台上汇合、碰撞、手拉手跳霹雳舞,充满了讽刺意味,也可见80年代中国电影的自由度。

有趣的是,《顽主》和《甲方乙方》的豆瓣评分一样,8.3分,尽管出自一个脚本,前者是批判现实主义,后者是温情现实主义,所以《甲方乙方》更适合放在岁末年初这样一个抚今追昔的时间看。

它谈不上是一部深刻的作品,但看完后心情舒畅,还有那么一丝丝淡淡的暖意与惆怅,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