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課本已經美成了繪本,我們的,卻比30年前更丑了……



來源:魚鷹有寶寶



去年朋友的孩子升入小學一年級,

她拿到孩子新發的課本,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現在的小學教材醜得

讓人想哭!!


左邊封面插畫濃濃的廉價味道呼之欲出

作為新時代的課本,除了紙張和開本外,從整體設計、排版到插畫,藝術水平幾乎全面倒退。



2017年“五顏六色” VS. 1988年的雙色專色印刷

她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些課本在插畫、設計、美感上連30年前自己上小學時的課本都比不上?經濟不是在發展,時代不是在進步嗎?

教材教輔利潤這麼高,插畫、設計怎麼就不能做得更現代、更用心?

不少了解內情的人說,小學教材的插畫、設計層層外包,到最後承接方手上時,時間已經非常趕,成本已經非常低;也有人說,因為最後的審核者,還是喜歡這樣山寨感滿滿、花裡胡哨的“保守”審美,認為兒童插畫就是這樣了。

我們明明已經活在一個全世界最好兒童繪本海量湧入的時代,如果經歷了學齡前幾年的親子共讀,孩子們的眼界、審美已經被優質繪本餵養起來。一入讀小學,反而要捧起這樣辣眼睛的課本,想想都覺得興味索然……

難怪我們這麼愛包書皮……



沒有什麼書比教科書更能體現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基礎文化和審美。

尤其當你看過別人家的課本已經美成什麼樣,這種要改變的心情更會強烈100倍。

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洗眼睛,看看“小象小學堂”蒐羅來的世界最美課本。其中日本小學課本的作者裡,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名字:谷川俊太郎、新美南吉、工藤直子……他們最好的童書作家、繪本插畫師,也在給孩子們寫、畫教科書呀。

日本

有如繪本一般的課本

東京書籍出版社的小學國語課本

日本將美感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教科書也不例外,字體、排版、圖畫都經過了用心的設計,除了給孩子以美的理念、美的浸潤,還努力提供更有效的知識吸收方式。

小學課本目錄頁。趣味十足的任務場景,營造玩闖關遊戲般的輕鬆感,讓學習多一點樂趣。

專門開發了與手寫文字接近的字體。對兒童來說不僅容易閱讀,也幫助他們學習書寫。左側是常規教科書字體,右側是專門開發的字體。

配圖豐富,真實圖片與插畫相結合。描寫春夏秋冬的俳句短歌配上美麗的照片,向下一代展示文學與現實世界的美麗對應。

為了準確傳達重要信息,在顏色使用和佈局上下了功夫。

日本光村圖書出版的國語課本封面和目錄頁。隨手截下一角,都是繪本般的視覺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小學教科書的製作成本平均每本20元人民幣,這已經高於我國一本小學語文課本的價格(對照部編本小學語文課本)。日本教科書由政府買單,免費提供給學生使用。

韓國

不只是流行韓劇

韓國的一套初中課本封面。相較於日本,韓國的這套教科書設計更多流行元素,也運用了獨特的拼貼手法,色彩多變,但也柔和可愛。

韓國的一套小學課本封面。這套課本更加童趣,動物人物眾多卻不會凌亂。(驚現喜羊羊~)

新加坡&澳大利亞&葡萄牙

色彩會唱歌

新加坡,化學&數學課本,封面上的英文字母,是由學科相關的器材設計而成的。內文的配色與封面一致,根據信息的層級,嚴格地安排字號、字體、顏色與區塊。

葡萄牙,音樂課本,供5~8歲兒童使用,利用平面設計幫助信息的有效呈現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澳大利亞,英語課本,同樣考慮了封面與內文在配色、字體、元素上的一致性。

臺灣

美感教育,從娃抓起

美感細胞出品的小學課本

“美感細胞”團隊出品的這套教科書,徹底改變了臺灣課本的審美水平。“美感細胞”的初衷是,通過教科書這個觸及最多人的媒介,讓孩子從小到大都浸潤在美的氛圍中,從而推動社會審美水平的提高。

“給我一本教科書,給你一座美術館。”

他們保留原有課本內容,邀請13名設計師和插畫家,一起改造課文插畫和課本設計。

拿到課本的小朋友

這套美感教科書覆蓋臺灣小學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英語五個科目,目前已經有 200 多所學校、超過1900名學生使用,加入試用的學校也越來越多。

國語課本封面成為自我創作與互動媒介。一個空白的田字格,只在右上角有一個“點”,小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它補成任何字。

在配圖細節上給孩子更多聯想的機會。課文中提到熊,普通教科書也許會直接放上熊的圖片,但在改版的教科書中,會以熊掌、毛皮等部分,讓小孩子多點聯想。“我們無法定義什麼是美,但是我們可以給他們空間,讓他們多點想象跟延伸。”

互動式教育,提升學習趣味。跟老師一起互動,辨認這些插畫中的尾巴都有什麼特點、來自什麼動物,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和總結能力。

介紹Google標誌的課文,則把LOGO的配色都融入畫面,還專門給孩子們設計了迷宮挑戰。

設計風格多樣,排版精美。

10種不同設計風格,包含插畫、拼貼、照片,還有三分二構圖法、黃金比例等精細多元的排版。

教科書並非天生和“美”這個字沒有關係,

課本也可以很有設計感。

小朋友同樣需要審美,懂得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