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我们想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

不管今后结果如何,这波儿造车新势力的出现都是好事情,人才开始流动,工程师也开始刻苦学习和钻研,社会资本也开始关注汽车制造,中国汽车力量在世界舞台上也有了一席之地。困难都会有,但目前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成功。

​——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 丁磊

每一个新造车的创始人都会因其个人履历和偏好给这个企业打上深刻烙印,曾经任职上汽通用总经理、上海浦东区副区长的丁磊,创立的华人运通,又怀揣怎样的梦想呢?又如何在芸芸造车新势力中闪耀光芒?

2018年8月23日,华人运通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668号保利绿地广场N楼华人运通中心,华人运通首度举行高管媒体见面会,【汽车维基APP】受邀在列。活动没有像其他新造车发布会那样声势浩大,而是在其办公室一楼的会客厅里一次诚恳而开放的交流。

华人运通创始人丁磊率领整个高管和技术团队亮相,除了创始人丁磊本人和华人运通首席运营官陈威旭在汽车行业极大的影响力,另外“CTO+3位技术VP”的团队,堪称是新造车中前所未有的豪华配置。

丁磊在访谈中反复强调一个中心思想:华人运通的梦想绝不仅是造车,而是为了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是更有野心的“三智”战略布局,就是通过“智能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与政府合作完成“智捷交通”的布局与运营,最后再以“智捷交通”为切入点完成未来智慧城市的构建。其中,华人运通的身份更像是一个解决未来出行方式的技术提供者。

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丁磊与汽车维基APP 关囡

“CTO+3位技术VP”,构成强大的人才系统

对于一个新造车企来说,前期管理团队的组建可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华人运通目前已经亮相的团队成员就可以看出其不俗的实力。可以说,这样的团队摆在眼前,没有人会怀疑华人运通的造车实力。

首先是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丁磊,外界最熟知的是其上汽通用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的头衔,参与创建中美最大合资企业上汽通用汽车,执掌上汽通用期间主持投放20多款新车,六年累计三个品牌(上汽通用、上海大众、上汽自主品牌)总销量近400万台,销售额近5000多亿,连续四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包括四年的政府工作经验也让丁磊对于事业的看法有区别去其他新造车企创始人的高度。

他表示,所有的新造车企都值得被尊重,华人运通与其它新造车企的区别在于理念、团队和思想上,“汽车产业到了一个百年一遇变革的当口,我们这些人恰逢这样一个机遇能够聚在一起,是想打造一份伟大事业,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真正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而作为本次沟通会另外一位主讲人——华人运通首席运营官 COO 陈威旭,在汽车界从业三十年,先后就职于福特台湾、福特亚太、通用台湾、通用中国、上海通用等企业,曾作为凯迪拉克品牌形象奠基人,主导产品规划、品牌营销以及售后服务、使其在中国市场销量位居其海外市场第一位;后又出任宝沃汽车德国总部全球董事兼中国区总裁,做出了自主品牌中首辆销量超20万的汽车,并且销量持续上升。他表示,“我们这么多人聚集在华人运通,可以说是百年一遇、顺势而为。”

华人运通 首席运营官 COO 陈威旭

马克·斯坦顿,这个被称为 “捷豹I-PACE赛车版之父”的原捷豹路虎特种车事业部总负责人,是业内少数同时拥有主流量产车、豪华车、赛车、电动车、高端特种车等各类车型开发经验的技术工程全才,曾在福特汽车连续任职23年,亲手打造年销量过50万台的车型嘉年华(New Fiesta),负责捷豹路虎两大品牌在全球所有车型的整车特性、性能的规划设定和底盘调教、全过程全技术领域的产品开发,可以说是全能型的技术人才。他的加入也让大众对华人运通未来要造出的车型充满了期待。

华人运通首席技术官 CTO 马克·斯坦顿 Mark Stanton

马克·斯坦顿与5月上任的新能源车整车开发专家陈俊、3月上任的国家千人计划新能源专家宋京,以及新加盟的智能电子架构专家李谦,一同构成了一个“CTO+3位技术VP”的架构。这种 “1+3”的豪华配置,即使是在体制成熟的传统造车企业里也是很少见的,再与新造车企相比更是占尽优势。

从左到右:华人运通副总裁VP 陈俊、李谦、宋京

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依靠的不仅仅只是丁磊的个人魅力或是其背后强大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一份真正惜才爱才的心。华人运通的工程中心设立在离总部大楼“散步10分钟左右”的距离。据华人运通首席运营官陈威旭介绍,全球的主机厂把工程中心设在一线城市的并不多,而把工程中心设立在市中心一环内商业区的,也就只有华人运通一家。这样的目的其实就是广纳人才,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

在讨论会现场,来自华人运通各个主要部门的负责人三十余位都悉数到场,从总监到总工,从博士到博士后。据陈威旭表示,目前团队学历都很高,高层里面接近三分之一是博士以上,全公司硕士以上65%,本科学历99%以上,人员组织是华人运通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华人运通人才系统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其内部扎实的人员架构,还有外部的人才积累。华人运通成立了华人运通国际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陈清泉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也是全世界电动车协会的创始人&主席。还有包括来自陶氏化学的姚维广博士和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新能源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等成员的支持,也可以扩大华人运通在新能源、电动工程、自动驾驶包括基础材料科学的资源储备,为华人运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急于造车,更看重未来长远的发展

在拥有令众多新造车企艳羡不已的人员配置之后,华人运通并没有急于发布产品,这在很多媒体甚至同行看来都非常疑惑。因为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窗口期,由于2020年国家取消新能源补贴,所以在2020年之前不能推出受大众认可产品的新造企业被认为是没有机会,甚至是没有前景的。

对此,丁磊的解释是,“这个市场需要新产品,需要创新,在商业的世界里,需要有好的公司,没有什么早和晚的问题。市场总是在的,只要有创新的产品,机会总是有的。”

在丁磊看来,在现代的新能源市场,电池的技术没有突破,城市基础建设还不够健全,市场规模也还没到一定程度,现阶段急于拿出产品来实现过渡并不是明智之举。华人运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先进的整车集成技术、领先的动力总成、开放式的全新电子架构、智能网联与共享、面向未来的工业设计。

在丁磊看来,造车并不是一件难事。他表示,自己在任期间曾经发布过几十款的新车,用三年半到四年的时间一辆车就可以造出来,“我们现阶段不去讲车不是说我们不能做,而是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造车,造车只是我们的一部分业务。”

另一方面,丁磊不着急发布产品的原因是来自于其资金的充足。华人运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通过东海岸基金组织的产业原始投资以及国有企业的投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资金是完全不会产生问题的。据笔者了解,大部分新造车企在短期内上市、交付新能源车型,更大的原因是想在2020年到来之前通过新能源补贴来支撑未来的发展。而华人运通的不差钱在一定程度上让它能更专注于智能汽车的研发和制造。

在华人运通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华人运通把自己定义为一家从事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及共享交通系统的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的高科技公司。丁磊认为,前期出现的新造车企只局限于造车,并没有更深入地思考这场产业变革所产生的巨大潜能,而华人运通的建立就不单单是简单的造车,而是为了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

“三智”战略布局,打造智慧城市

“改变未来出行”这个口号并不是第一次被新造车企提及,但是与以往那些新造车企不同的是,华人运通为改变未来出行这个目标设立了三条发展战略路线,即“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智能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与政府合作完成“智捷交通”的布局与运营,最后再以“智捷交通”为切入点完成未来智慧城市的构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华人运通的身份更像是一个解决未来出行方式的技术提供者,在未来出行的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大数据、数字化管理方面,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最后通过这套城市交通系统与华人运通未来车型的连接实现完美的智慧城市的建设。

也许这个段话在别人说来是天方夜谭,但是得益于丁磊为时四年在张江高科和浦东新区工作的铺垫,让丁磊对建设智慧城市有了初步的探索,这一切就看起来顺理成章了。除了丁磊之外,华人运通负责对外合作业务开发的副总裁朱攀也曾经在上海市政府、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以及张江高科园区就职。这样的“政府关系”也让华人运通具备其他新造车企所没有的人脉和资源。

华人运通 副总裁 VP 朱攀

8月20日,华人运通与临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及大数据应用、动力总成等领域开展合作。华人运通同时将为临港集团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作为物联网载体的智能网联车辆、智捷交通基础建设及规划、大数据分析及系统性运营等多维度支持。临港集团则在产业发展资源、政策扶持、资本投入、业务模式推广等方面给予引导,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也标志着华人运通“三智”战略的正式落地。

总结

“志存高远、务实规划、长期奋斗、实业报国”,这是丁磊对于创立华人运通的初衷以及未来愿景的高度概括。在他看来,未来出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做好长期奋斗的打算。造梦需要时间,何况丁磊的梦不在于造车本身,而是未来社会出行方式的改变。期待今年第四季度即将发布的汽车品牌和车型规划,希望曾经创造过上汽通用奇迹的丁磊还能续写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