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觀察」孔聞崢:中美在非洲競爭:從硬通貨到軟實力的較量

點擊上方“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可訂閱哦!

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歡迎關注數字經濟智庫

孔聞崢:中美在非洲競爭:從硬通貨到軟實力的較量

作者:孔聞崢,走出去智庫北美團隊研究員

《美國觀察》週刊

上週,德國總理默克爾率團訪問了塞內加爾、加納和尼日利亞,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拜訪了南非、尼日利亞和肯尼亞。但從本週一,50多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和代表齊聚北京,參加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這是繼2006年北京峰會、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之後,中非合作論壇歷史上舉行的第三次峰會,也是參會嘉賓最多的一次大會。此次大會,推動中非合作更上層樓。

在世界關注非洲市場之時,美國亦改變了對外投資策略,正在推動新法案——更好地利用投資引導開發法案,從而提振美國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中美之間除了直接的經貿摩擦問題,在非洲的間接較量情況如何?走出去庫(CGGT)本週推出新一期《美國觀察》,由孔聞崢在美國為您提供前沿的資訊分析。

新聞觀察

貿易與地緣政治,是2018年中美之間兩大關鍵詞。貿易上,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中國對美國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蓄勢待發;地緣政治上,“一帶一路”進程始終是美國重點關注的對象。

今年7月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印度—太平洋工商論壇”上提出,美國將加大與該地區的經濟合作;8月初,16個美國參議員聯名向財長姆努欽、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馬蒂斯提出,不應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向加入“一帶一路”計劃的國家提供貸款。

日前結束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又激起了華盛頓的新一輪討論,或新一輪的緊張:中非的親密關係對美國來說,有多大威脅?美國在非洲還有什麼機會嗎?

中美的衝突與美國的優勢

哪怕最客觀的美國學者或媒體,都不會認為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和發展對美國毫無威脅。

美國主流輿論觀點是,一方面就與美國在國內限制中興、華為的理由一樣,是出於“信息安全”的考量;另一方面,則是擔憂美國進入非洲市場的機會受到影響——雖然基礎設施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其運營管理還是可以有政治因素在裡面的。

美國所擔憂的不是中國援助非洲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本身,而由於中國援助消減美國在非洲的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

美國不得不承認,中國進行的基礎設施援助能給整個區域、以及與非洲有商貿往來的國家帶來的切實利益。世界銀行的分析顯示,如果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在公路及鐵路等基建的密度和質量上能趕上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那麼該地區的人均GDP增幅將達到1.7%,這無疑是有廣泛益處的。

另外,美國更需承認的是,中國與非洲之間的親密關係可謂源遠流長,期間建立起的互信關係更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美國如果強行打破這樣的關係,結果將是“強扭的瓜不甜”。

美國應如何應對中國與非洲的加強合作?美國學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非洲問題專家就提出,美國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戰略性優勢。顯然,美國在基建方面不如中國具有競爭力——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一份分析認為,這與雙方的政府結構、投資機制等問題有關。但是,美國擁有優勢的行業也不少,首當其衝的就是各類服務行業。隨著非洲營商環境的改變,公司體量增大,對專業服務的需求也會隨之增高,而這無疑是美國的強項。律所、會計師事務所、諮詢公司、廣告公司……許多服務行業中的佼佼者都是美國公司。這些美國公司,本來就有著非常多的跨國運營經驗,並且對國際市場的種種規則相當瞭解,無論是從專業程度、資源廣度還是服務質量,都是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不僅如此,美國還有著相當發達的金融體系,各種類型的投資公司、銀行、基金讓北美金融業欣欣向榮。這類金融服務主要面對的是企業、創新創業公司、需要設立銀行賬戶並進行貸款的個人,美國通過長時間積累所形成的成熟的平臺和機制,在全球範圍內有著很強的競爭力。

不僅如此,美國對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掌握也處於領先地位。其農業完善的研發機制、長期以出口為重點培養出的國際化視野都是美國的優勢所在,先進的農業用機械以及農產品加工流程都是美國在農業經濟上的突出之處。

整體來看,美國在許多行業上都有相當的可為之處,隨著非洲的經濟發展,美國在很多領域都將成為中國企業強有力的競爭者。

中國與美國的全方位競爭:物質與思想,錢與軟實力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分析認為,對於當前的非洲國家,中國作為重要的資金來源,可替代者寥寥無幾。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分析顯示,由於許多急需貸款的國家自身經濟體量較小,它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借款上限也相對較低,並不能滿足其需求。

顯然,美國暫時也還不在非洲各國貸款的選項範圍內。但是,今年年初美國國會起草了更好地利用投資引導開發法案(Better Utilization of Investments Leading to Development Act, BUILD Act),該法案計劃設立新的機構——美國開發金融研究院,並整合現有的一些對外金融組織,從而有計劃地向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港口、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發放貸款。雖然現在該法案仍未進入投票階段,但是起草之初已獲兩黨支持,因此未來,在支持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美國也有可能成為中國的有力競爭者。

不過當前,IMF還是中美兩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真正“短兵相接”之處。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各智庫給出的觀點還是相當一致:隨著IMF改革截至日期的臨近、全球GDP的增長、以及一些雙邊、多邊借款協議的逐漸到期(如隨著2022年美國條款到期而處於危險狀態的新借款協定NAB),借款上限不足逐漸成為可能的風險,此時體系中最重要的國家中國和美國更應尋求合作,以確保這一全球金融結構的核心機構能夠順利有效地運行。

彼得森研究所的分析指出,這有賴雙方的讓步,即美國對借款上限增加放行,必要時甚至放棄美國的15%絕對多數權利,而中國增加其借款的規範性和透明度。

當然,這只是美國專家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特朗普政府迄今仍未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雖然財長姆努欽在7月曾表示,當前IMF的資金充足。如果美國繼續保持這樣的態度,拒絕增加IMF的借款上限,無疑也是增加了中國成為借款國、甚至進一步發展擴大“一帶一路”倡議的機會。

除了通過真金白銀地給非洲國家提供幫助,美國專家們更是意識到了美國與中國在非洲的“軟實力”差距。中國通過數十年的積累,在非洲大陸上收穫了較多的支持和正面評價,中國的發展模式比起美國來也是個更好的“榜樣”。同時,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在獎學金上的投入使中國對非洲留學生的吸引力更高,這從根本上幫助中國確立了更穩固的地位。

但是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美國,也有自己的動作。這還要有賴於美國的前總統奧巴馬,他在2010年創立了非洲青年領袖計劃,為非洲年輕人提供獎學金,並建立起一個區域青年人社群。對美國來說,在非洲大陸上想在軟實力方面追上中國絕非易事,但美國所做的努力也不容忽視。

雖然特朗普政府領導下的美國顯示出了相當的民族主義傾向,但是限制中國在地緣政治上所做的努力,一直是美國各界政府的一致舉措。即使在中國與非洲加強合作的基礎下,美國仍然謀求著自身的機會。對比起來,中國當前的政策頗有“揚長避短”的智慧,不過要想把握住現在的優勢,自身的發展才是重中之重。

資料來源:走出去智庫(CGGT)合作伙伴——財新-歐洲貨幣EMIS數據庫,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布魯金斯研究所,皮尤研究中心,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

世界風雲變幻,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為您權威解讀。在線問答,解答您的疑惑,歡迎點擊閱讀原文鏈接,關注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悟空問答。

數字經濟智庫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